城市生活垃圾服务平台商业化运营模式研究
2016-09-10黄金印胡榕楼杨安
黄金印 胡榕 楼杨安
【摘要】本研究以当前我国面临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困局为契机,通过对比发达国家所采取的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措施,探讨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旨在运用价格杠杆的方式引导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拟采取“互联网+”的技术方法,紧紧围绕着服务技术平台展开。文中分别从平台的组织方式、运营方式以及盈利模式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市场化途径,结论认为,生活垃圾服务平台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并且具备较好的合理性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垃圾分类 商业化 服务平台 运营模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给居民带来了便利和福利,另一方面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大量的生活垃圾便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垃圾累计存量已达70多亿吨,近670座城市中已有1/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近1/4的城市不得不把垃圾运输到郊外,导致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的恶化。更为惊人的是,我国城市垃圾每年产量已经接近2.5亿吨,平均每人每年生产垃圾达到0.625吨,而且增长势头不减,近几年基本是以10%的增速在增长。面对如此迅速增加的城市垃圾处理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促进城市垃圾减容、减量和分类回收,其中城市垃圾分类作为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主要手段纳入了十二五规划。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如今,各个试点城市已经发展了15年,一些城市垃圾分类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如此,但从全国层面上看,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难以为继。同时,垃圾分类不到位、居民参与度低、后续处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抑制了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
为此,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对国内外成功的垃圾分类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时遇到的分类不到位、居民参与度低、后续处理不到位、政府财政负担大的等问题,构建一个从源头促进垃圾分类,实现后续分类收运、降低终端垃圾处理成本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意在将垃圾分类变成服务外包项目,形成新的广告传播渠道与信息整合平台,使垃圾分类商业化,并使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更为深入。同时改变传统的垃圾分类模式和收费方式,做到你分类、我付款,让居民想分类、愿分类、真正去分类,有效刺激垃圾的分类回收。
二、文献综述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直是各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垃圾分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各国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通过对各国垃圾分类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如下三类:政府管理模式、非盈利性机构引导模式、市场化分类模式。
政府统筹管理引导垃圾分类的模式以日本最为典型,刘梅(2009)分析了日本垃圾分类的特征,认为法律规范完备、引导与教育相结合以及注重居民垃圾分类主动性和被动性相结合是其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中国台北“垃圾不落地”的垃圾分类收集模式也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但方式更为灵活(谭文柱,2012)。政府主导型的垃圾分类模式相比于其他模式具备一定优势,无需其他条件的配合也能达到垃圾分类的目的(西伟力,2007)。非盈利性机构的管理模式以巴西为代表,建立拾荒者合作社是其整个垃圾分类回收的关键一环,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社会组织、政府、企业以及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也至关重要(余晖,2009;陈蕾,2007;黄文冰,2011)。市场化分类模式区别于前两种,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这种模式依赖于高度的市场经济基础,以美国最为成功。美国的再生银行模式运用垃圾分类倾倒可以获得积分的办法来促使居民进行分类,这种模式的社会成本显然更为低廉,但因为其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较高,很难被其他国家效仿(徐建平,2011;谢金萍,2014)。
纵观有关以上三种垃圾分类模式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垃圾分类模式的成功与否与该地区的历史条件以及现实情况密切相关(许江萍,2011),法律规范完善的国家通常以政府管理为主,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则更多的依靠市场化机制来实现垃圾分类。几种模式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有力实施均能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高效分类。
三、服务平台机制设计
根据文献综述部分可知,国内外对垃圾分类的处理已经形成了多种成功模式,有效地将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如:美国“可再生银行”模式、德国双元回收模式、巴西塞普利模式以及台北模式等。这些模式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设计与运用,考虑因素包括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法律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本文借鉴上述垃圾分类运营模式的优点和德国瓦尔公司免费公厕商业化运营模式,针对当前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时遇到的分类不到位、居民参与度低、后续处理不到位、政府财政负担大的问题,致力于为垃圾处理行业搭建一个从源头促进垃圾分类,实现后续分类收运、降低终端垃圾处理成本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其具体的组织方式、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如下。
(一)服务平台组织方式
服务平台由会员服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一个集会员管理和业务管理为一体的数据管理部门三部分组成。会员服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发展居民成为平台会员。对会员的入库信息进行管理,如居民的積分值、居民相关个人信息、会员的级别等。业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三块。一是广告业务管理。主要负责联系各类企业与商店,在垃圾袋、垃圾桶上精准投放广告。二是换购商品管理。负责与商品经营厂商、小区超市等商品经营店协定可用积分换购商品,商定每期结算方式、结算额度等。三是垃圾分类收运管理。负责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并为垃圾处理厂提供分类垃圾,以实现一定的盈利收入。数据管理部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后台用户数据库,为每个会员、广告厂商建立档案,所有与本平台相关的信息都将被收集整理沉淀。二是前台网站和微信平台,为用户、物业和厂商提供在线换购、信息交流等电子服务。
其特点在于将这三个部门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本由政府负担的垃圾分类环节转变成可盈利的垃圾分类服务平台。通过将垃圾分类变成服务外包项目,形成新的广告传播渠道与信息整合平台,使垃圾分类商业化,并使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更为深入。同时改变传统的垃圾分类模式和收费方式,做到你分类、我付款,让居民想分类、愿分类、真正去分类,有效刺激垃圾的分类回收。从组织的架构上来讲,本平台与美国的“再生银行”模式存在相似之处,都是采用对垃圾进行分类获得积分购买商品的方式来刺激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但不同之处表现为,本平台在业务管理部门下设了一个广告业务管理和在数据管理部门创建了微信平台,广告业务管理的设立意在增加平台的收益和提高平台的影响力度,微信平台的构建旨在促进平台与民众、商家及其他企业之间的互动。同时为保证垃圾的回收率,平台对垃圾的收集汲取了台北模式的经验,采用定时定点的方式要求居民将垃圾分类装在发放的垃圾袋中进行收集。
(二)服务平台运行方式
服务平台运行之初将选择杭州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一个或多个小区进行试点,主要考虑到一方面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保障经营的成功概率。根据2006~2014年的《杭州市环境状况公告》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在2006~2014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2%,具体如表1。
表1 2006~2014年杭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
数据来源:《杭州市环境状况公告》。
在不断增长的生活垃圾中,含水率较高的厨余垃圾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有机垃圾占生活垃圾的比例每年都有显著的上升(马佳德等,2006)。这些有机垃圾通过分类回收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借此,不仅可以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而且能够降低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在收集垃圾的过程中,平台先对小区居民免费发放定量的特定垃圾袋,每个垃圾袋都打上了平台的专有标识,其种类分为厨余垃圾袋、可回收垃圾袋和不可回收垃圾袋。同时要求居民按照标准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当平台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回收垃圾时,居民可以通过分类得到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获取一定的积分,并凭借积分可以到与平台合作的商店、超市、电影院、理发店等场所消费所需的商品或服务。也可以通过扫描垃圾袋上印刷的相应二维码来浏览网页、视频、下载手机APP等,保证居民从垃圾分类中获利,维持垃圾精准分类的积极性。为拓宽业务范围,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平台借鉴德国瓦尔公司免费公厕商业化运营模式,通过与微信、QQ及微博等新媒体互动平台有机结合,并以垃圾袋、垃圾桶和垃圾清运车等为广告载体,为企业提供新的、有精准受众的广告渠道,从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经营。当然,随着合作企事业单位和分类垃圾袋使用会员的增加,本平台可对垃圾信息和用户信息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为各类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提供数据增值服务。由此,各部门既存在自身业务的独立性,又相互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其具体的运营流程如图1。
图1 服务平台运营流程图
该服务平台的有效运行是建立在政府对垃圾分类提供大力支持的基础上。首先,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垃圾分类不配合的行为进行惩处,并奖励检举不按规定分类垃圾的行为。其次,政府应对伪造垃圾袋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证垃圾袋的正规性。最后,应将采取的相应措施法律化和规范化,实现垃圾分类的实惠与惩罚透明化。如此,在本平台与政府的大力合作下,让居民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享受到福利,从而解决破除生活垃圾分类难题,最终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
(三)服务平台盈利模式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商业化服务平台为城市居民提供免费甚至付费的垃圾分类收运服务,并且承包了所有的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垃圾回收站点的设置和运营,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去维持,所以该服务平台的盈利模式也是我们需要关心的核心问题。该平台的总体盈利模式为“以废养废”模式,即运用垃圾处理设备进行盈利的来源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广告。广告是垃圾商业化运营平台较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于一个平台而言,只要积累了足够的广告受众或者用户就会具备较大的广告价值。而垃圾桶、垃圾清运车以及垃圾回收站点多建在商厂街道、机场、火车站、旅游景点、居民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从而容易成为广告经营的载体。这些处于公共场合的垃圾站点的广告来源主要可以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环保类产品;二是电子产品;三是化妆品或服装类产品;四是其他产品。
而对于入户宣传而言,垃圾袋是一个受众较为精准的广告载体。垃圾袋的使用多在家庭场所,据统计,人在家庭中的垃圾年均产量约220公斤,每日产量约0.6kg。一般的一个三口之家基本是每天都至少使用一个垃圾袋。从而可引入一些生活用品、家庭电器类的广告商,以此获得广告收入。本项目广告成本比较低,垃圾袋的每个成本在0.05~0.08之间,而且广告的转化率比一般的杂志和传单高很多。
2.积分换购。该平台通过支付积分换购的方式来激励居民实施垃圾分类,方便公司进行垃圾分类收运。其赢利点在三个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前期,通过商家免费加盟,参加垃圾分类活动的客户免费入会的方式快速吸引商家和会员量,可通过向商家收取一定宣传费用来保证收益来源。中期,会员可用垃圾分类积分、现金的方式采购平台上的产品,此时,商家都有出售,平台和商家完成盈利差额收入的分配,即平台向商家收取一定的佣金或平台使用费。后期,积分平台天然的积累了大量的会员用户,对会员消费数据进行分析推广,提供附加价值获得收益,如提供商场参谋、专业化的商场数据分析报告等,同时还可为商家提供高精准度的会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和优惠。一方面起到了产品广告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
3.垃圾分销。本服务平台可对已分类回收的垃圾进行分销。首先,可以将分类好的垃圾提供给垃圾处理厂,便于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处理,一方面,一些热值较高的垃圾可以直接焚烧,减少煤炭过度使用;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垃圾处理厂对垃圾分类的成本。其次,可以将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进行集合汇总,卖给垃圾回收公司,从中获取收益。再者,可以将厨余垃圾汇总卖给化肥公司制作成有机肥。还有就是帮一些品牌公司回收可回收产品,比如化妆品公司、电子产品公司等,为其提供回收产品外包装的外包服务。
4.大数据。积分换购一方面创造了电商平台,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库会运用垃圾袋双向扫码功能存储每一位用户的垃圾分类信息,并通过注册会员制获得用户商品购买信息。从而随着业务的拓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大,该平台可对垃圾分类情况、会员消费数据、商场销售数据、企业信息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为各类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提供数据增值服务,从而获得信息附加值。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依靠良好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盈利模式,第三方垃圾分类服务平台的可行性是非常高的,短期内平台在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有广大的市场,长期来看在全国城市均有良好的未来。一方面,第三方垃圾分类服务平台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向,在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財政支出有限的情况下,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第三方垃圾分类服务平台可以使居民从垃圾分类中获利,维持垃圾精准分类的积极性;通过分类收运,为垃圾处理厂提供优质的分类垃圾,节约处理成本,企业也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而将政府的垃圾分类服务外包,又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最终使垃圾分类行为成为居民、企业、政府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建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
[2]林伟贤.回收垃圾的商业模式[R].北京:财智Money Wise,2009.
[3]白金.“再生银行”,离我们有多远?[R].北京:绿色中国,2012.
[4]杨杰.德国循环经济起源和现状[J].北方环境,20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