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改下公立医院优化经济运行的探讨

2016-09-10赵曙

时代金融 2016年2期
关键词:医改优化策略公立医院

【摘要】要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性的发展,实施医疗改革是关键。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关键组成部分,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还有待优化。故本文将通过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在医改背景下实现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优化,以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经济运行机制 医改 优化策略

当前,群众看病困难,药费较高,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阻力。之所以导致这一局面,涉及多方面因素,而关键因素则是无健全的经济运行机制。公立医院作为国家体系的代表,其经济运行结果直接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产生影响,只有不断提高认识,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改善其经济运行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现存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以药养医、财务运营效率过低等问题是大部分公立医院的通病。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受到影响,且制约其发挥公益性作用,并导致其经济运行效果不佳。故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重视以上问题,充分进行思考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

(一)经济运行效率过低

鉴于近几年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如火如荼的医疗制度改革热潮,为更好适应当前的全新形势,大部分公立医院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过分重视发挥对社会公益性的作用,在提高其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工作上下了较大的功夫,从而忽视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医院收入不断降低。再加上医院财务管理并未针对其实际的医院运营状态而设计科学的财务收支结构,结果造成卫生资源消耗过盛的问题,虽然这种过度消耗有利于促进医院医疗水平提高,但也易增加医院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影响到医院经济运行效率。

(二)增长较为快速的医疗费用

鉴于国家日益提高对公立医院的重视度,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的壮大规模,逐渐增强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当前,我国公立医院主要是集中于城市中的大型医院,其管理模式偏向于市场化管理,医院通过不断增加相关医疗设备,提升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地位,促使患者到院就诊。但随着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院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医院各类的消耗费用与之以往在不断的攀升,无法准确评估医院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医院以提高医疗费用的方式,补充相关项目的空缺,最终会影响到其经济运行的效率,给医院带来诸多负面问题。

(三)以药养医现象

医疗改革预示着国家医疗政策的改革。国家相关政策对医疗药品多有限制,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大众看病贵和难的问题。但其改革的效果并不显著,反而使得大部分医院通过大量的药品支出,以缓解自身收支失衡的问题,限制藥品支出的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发挥出医疗改革的作用。所以,随着药品差价不断缩小,公立医院只有继续通过医院补偿渠道,以药养医的方法来平衡收支失衡问题。事实上,政府调控力度不足等原因,也是造成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与药品支出比例严重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二、影响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存问题可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刻不容缓,故加强其问题形成因素的分析,完善健全的经济运行机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政府方面投入不足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由社会性医疗机构以及公立医院等组成,其中公立医院主要特征即公益性。而公立医院在实际运营中,却偏向于企业化运行模式。公立医院要确保稳定发展,必须对自身资金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规划。虽然,目前有政府财政的投入能解决公立医院部分收支失衡问题,但是,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非单靠政府的有限投入就能解决。同时,公立医院最根本的职责即社会公共卫生,通俗来说就是必须负责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投入,相对社会性或其他医疗机构要高出许多,这也使得公立医院出现资金紧缺的问题,导致自身经济运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二)管理制度因素

我国实行医保制度已超过五年时间,虽能提供给城市居民相对便利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但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医保支付制度,却易导致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效率受到重创,特别是针对医保扣款无法实现的条件下,公立医院并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内部的收费管理制度,促使其内部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其中以财务管理问题最为突显,使得医院总收入过低。

(三)政策不完善

鉴于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药品差价管制力度,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率相对其他医疗机构较低,严重影响到其药品收益。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虽有大部分公立医院坚持沿用药品收入补偿医院收支不平衡的方法,但无明显成效,反而降低了其收支结余,使其经济运行机制无法得到完善发展的条件。再加上,国家医保制度对其经济运行的制约,以及公立医院医保制度尚不完善,药物的收支无法补全医院资金的缺损问题,进而导致医改工作无法彻底进行,更难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结果严重影响到其经济运行。

三、应对策略

(一)政府补偿策略

1.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要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政府必须履行对其的职责。从这一角度来说,政府投入是公立医院最关键的补偿机制。补偿涉及众多方面,包括医疗设施设备的购入、退休员工薪酬等。所以,在实行具体补偿时,政府必须根据自身财政能力强弱,明确对医院财政补偿的范围、标准以及所占比例。此外,还需要同时考虑两方面因素:其一,确保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正常运行;其二,地方财政所受压力及其长期性。

2.缓解医院经营负担。公立医院基本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政府给出的医疗卫生发展战略,因此容易产生巨大的战略性负担。且公立医院还存在退休员工费用等问题,将使其产生社会性负担。鉴于这些社会性或战略性负担的产生,在相应程度上导致其经济运行困难加大,进而造成亏损情况。故针对公立医院政府部门必须履行出资责任,为其避免相应负担,或落实医院政策性亏损补贴政策,减轻医院负担,进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逐步成长发展,促进其经济运行效益提高。

(二)医疗价格机制策略

1.建立完善的医疗价格机制。全面评估医院运行成本、医务劳动价值等问题,基于评估结果进行完善定价机制的建立,针对公立医院而言定价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根据相关调查资料中,对部分试点公立医院数据的分析可知,护理费用调整幅度超过原标准的2~3倍,而治疗等相关医疗费用的平均调价相对原标准显著性提高到了30%~60%左右。但重心在于调整价格达到平衡药品差价的方法,其调整幅度及范围较小,无法实现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优化。故必须建立完善的定价机制,理清医疗价格机制各项条例,通过医务人员能够体现自身价值项目的收费标准提升,达到以技术劳务收入促进医院良性运行的目的。

2.合理增设可收费项目。针对国家提出的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的要求中,指出要不断完善健全医院药品价格机制,并加强其收费标准及项目不断规范,合理增设能够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合理收费项目,譬如医、药事服务等相关费用。例如增设关于医事服务方面的费用,以医师职级作为费用确定的标准,将其扩充到医保承保范围内。如普通门诊收费标准每人次2元,副主任、主任以及知名专家门诊每人次收费标准可分别为20元、40元和60元。增设医事服务费不但可缓解医院收入失衡问题,更有利于吸引更多患者入院就诊。虽然这种收费项目的增设表面上导致患者负担增加,实际上却是过度用药等所致间接费用的缓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增设项目费用方法,患者才是最终受益者。

(三)医院自身的自主经营能力要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方面要向经济收益方面靠拢

以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医院各个科室的收入与分配的奖金之间的关系要从根本上切断,金钱收益的导向要规避。工作的水平与效率要严格的进行考核,提升工作质量,间接的提升医院口碑,就诊的人员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

(四)完善财务体系

医院内部的财务核算体系要进行完善,把成本控制作为一个目标,医疗费用的增长得过快也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与调节,在考虑社会公益性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内部的经济收益水平,得到医院与患者的认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在不断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经济运行机制并进行严格管理,促使其在安全有效的医疗基础上提升经济运行效益。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是重点,相关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对其经济运行机制所存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积极分析,督促政府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并建立完善的医疗价格机制,解决医院收支失衡问题,进而提升其经济性和公益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秉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6):164-164.

[2]昂慧,林秀蘭.新医改背景下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研究[J].财经界,2012,(24):22-23.15.

[3]俞宏龙.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激励机制相关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4,(21):53-54.

[4]俞强.医改背景下优化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5,(2):40-42.20.

[5]熊训英.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收入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2014,(9):151-152.122.

作者简介:赵曙(1970-),男,汉族,云南人,本科学历,人事职务:会计,现职称:会计师。

猜你喜欢

医改优化策略公立医院
新医改制度下,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式探讨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改中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