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016-09-10欧阳菲温永旺
欧阳菲 温永旺
【摘要】储蓄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储蓄率由利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形态和历史背景,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多种多样。高储蓄率对经济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要让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就要将储蓄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关键词】储蓄率 影响因素 化解对策
一、中国居民储蓄现状
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经济高速稳步增长,然而我国的储蓄率却长期居高不下,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GDP已高达585336.8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了7.7%,与之相对应的,2015年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也已超过50%,远远超出世界的平均水平。储蓄率高已经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状况,储蓄并没有用于投资,让实际投资于储蓄脱节严重,这形成了我国商品大量的供过于求局面,无法有效拉动需求[1]。
据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2年,国民总储蓄率从37.6%上升到49.4%,且从2007年开始总储蓄率一直保持在49%以上。近几年中国总储蓄率一直在45%~50%左右变动。在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中国居民总储蓄已超过了44.7万亿元,成为历史之最。
二、高储蓄率的原因
国民储蓄由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组成,一般以居民储蓄为主,但中国的储蓄结构跟其他国家相比却相反。中国储蓄并不是以居民储蓄为主,而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为主[2]。首先,虽然居民储蓄的总量多规模也大,增加速度也非常的快,但我国的人均储蓄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致使我国高储蓄率的并原因并不是居民储蓄而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
(一)个人微观层面
传统文化教导国人量入为出,养儿为防老,不提前消费以及居安思危。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居民消费减少,进而限制了居民的当前消费,而是促成了他们的储蓄[3]。同时居安思危,这导致他们较高的风险规避想法,因此在把“血汗钱”投到风险高、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进行储蓄用于应对不测时所需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后者[2]。
(二)市场经济中观层面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投资渠道的非常狭窄和投资工具也匮乏,金融产品稀缺。目前仅有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基金、房地产适合居民投资。然而股票市场的低迷状态和时而的不规范,在狭窄的投资渠道、金融市场不完全发展的情况下,中国居民不得已把资金存入获利微乎其微银行,使投资者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了储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更安全可靠。
(三)国家政府宏观层面
中国不健全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老百姓都有预防性储蓄的必要。在居民收入并未大幅度提高,然而意外疾病的发生的可能性及个人未来的支出都是个未知数,这些都很可能是个没有底的洞。许多居民为此而不敢消费,更不敢提前消费,为了让自己更放心,对未来更有信心,只能存起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备用应急。
三、居民高储蓄率对中国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高储蓄是保持我国现行经济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从银行角度来看,我国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也是由于我国储蓄率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情况下,银行有不断绝的社会资金流进才能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而不至于破产[4]。同时,储蓄还能够让消费转化为积累。在个人收入的增加的情况下,人们可用来储蓄的比例也会不短增大,这样银行就能部分推迟居民购买力,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用于推动企业发展生产,最终使用于消费的资金积累起来,这既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二)消极影响
抑制了最终消费需求的扩大。因为居民的储蓄有所增加必然导致居民即期消费的需求减少,这是高储蓄率与低消费率并存的表现,在储蓄率增长的背后,我国居民的消费意向不断的减弱,进而导致金融部门的潜在风险加大[5]。由于储蓄率的不断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目前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储蓄变成投资的效率低,这些原因都让银行系统性的风险不断累积。
首先,储蓄的增长不仅增加了银行的压力,还让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更加容易形成与加剧。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小、制度不健全,投资渠道偏窄、投资收益低,银行除了贷款给企业,没有什么其他方式来让存款得到比较理想的收益。储蓄转变成投资的效率低,导致银行业的风险不断积累,影响银行的发展。
其次,储蓄的不断增加让我国形成了银行主要业务是贷款的融资格局,让间接的融资比例间的差距扩大。导致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导致金融风险向银行业过于集中,使之风险越来越大。
另外,储蓄率长期保持较高的状态也将让我国一些行业投资过热,例如我国有些地区的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便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点。我国的储蓄率过高也是导致投资率过高、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消费率低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对高储蓄率的对策建议
(一)对居民个体建议
多了解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基金、房地产等其他的投资渠道,这些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钱以储蓄的方式放在银行也不是一定是安全的,同样会有风险,因为钱会由于购买力的下降而贬值,这种储存在银行就安全的投资理念和收益观是需要改变的。同时考虑购买保险,也是一种不错的养老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二)对市场金融行业建议
建立消费与生产之间的通道可以发展个人消费信用贷款。消费信用贷款是为了减弱居民为了高档次的消费而逐步积累起的储蓄动机,从而引导大额度储蓄流向消费领域。此外带动老龄产业的发展,加快老龄产业的成长步伐,可以让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三)对政府层面建议
加强公司的管制和管理,并完善股息分配政策。为了减少企业储蓄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对财产所有者利润分红,从而较少企业的留存收益,减少企业投资。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当更多地投入到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和增加全国的个人收入等方面上。同时,国家得到的股息收入越多,那么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会降低投资和储蓄[6]。慢慢的改善资本市场体系。改善好了资本市场不仅能提高居民投资证券的信心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也能提高金融体系[7]。
参考文献
[1]常茜惠.浅析我国高储蓄率与经济增长[J].经营管理者,2011,02:36.
[2]蔡科,张璐.居民高储蓄率分析与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1,24:69.
[3]吴敬琏.推进改革已成共识,须重建市场体制[J].当代财经,2014,01:5-7.
[4]张百鹏.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2,34:155-156.
[5]王旸.我国居民高储蓄的原因、利弊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5:106-108.
[6]黄玮.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05:16-19+35.
作者简介:欧阳菲(1993-),女,汉,江西宜春人,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温永旺(1992-),男,汉,江西宜春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