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分析与管理

2016-09-10李昂官招阳

时代金融 2016年18期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管理

李昂 官招阳

【摘要】近两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猛,国家政策纷纷出台,社会资本也大量涌入。融资租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类问题的发生,其中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成为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融资租赁企业管理风险的前提在于识别风险,通过对风险前瞻性的把握,进而针对性地管理风险。此外,不同租赁物存在不同风险,应当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企业 风险管理 方式

一、融资租赁基础概念的廓清

(一)融资租赁内涵的恰当理解

随着我国金融业态的丰富与发展,金融市场进一步细分,融资租赁在银行信贷之外的非正规金融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租赁已然成为企业获得生产设备、工具的重要途径。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形态,企业以租赁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既规避了银行信贷的严格监管,使得企业融资更为便利,又具备节税优势,优化了企业财务报表。融资租赁的制度优势所在,使得其已然成为企业获得信用支持的又一大渠道。[1]

目前国内关于融资租赁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且从多个角度对融资租赁的租赁物登记、监管问题、税收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证,然而,大多忽略了对融资租赁基础理论的研究。从融资租赁的界定来看,融资租赁的内涵有进一步丰富的趋势,笔者结合学界对融资租赁定义及特征的研究,结合融资租赁行业的新发展,对融资租赁的内涵进行分析界定。在学界来看,关于融资租赁的定义不一而足。例如有的学者认为融资租赁是指在出租人与承租人达成租赁意向的基础上,由承租人按自己的意愿对租赁物及其供应商进行选择,由出租人提供资金向承租人选定的供应商购买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再将该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支付租金并承担租赁物风险的一种以融物方式融通资金的交易模式。[2]也有的学者认为融资租赁的内涵还包含租期届满后,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属问题的处理,具体由哪一方以何种方式取得等问题,而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识别与管理甚至超越了融资租赁业务本身,还隐含着企业自身的管理及其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等。[3]笔者认为,融资租赁内涵不仅涉及企业融资的问题,还涉及企业管理、法律构造、交易安全等相关问题,应从融资租赁的基本架构中辐射到管理、法律、风险、税收等具体的内容上,从而全面、动态地把握融资租赁的内涵。

(二)融资租赁风险的界定

融资租赁是负责的融资活动,同时具备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功能,因此为大量初创企业运用,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金融类公司等也纷纷布局融资租赁业。但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融资租赁金融业态的同时,也相应的产生各种不同的风险。融资租赁风险,是指,交易各方在实践融资租赁活动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交易活动其他方面带来的负面因素,并因此对各方造成效益的潜在损害。风险,意味着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是指时间及其可能性的组合,而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在营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负面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管理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合同履行风险等使得企业面临或然损失的因素。

二、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金融租赁风险的研究并不多,在外文文献中,也仅在有关手册或教材中见到对金融租赁风险的介绍,如国际上最著名的租赁教育和咨询机构Amembal & Associates(2000)出版的《国际租赁完全手册》专门辟出一章介绍国际租赁中的基础风险—政治风险、商业风险、货币风险、税收风险和翻译或语言风险,并对风险的转移和分享问题作了讨论。[4]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则是针对比较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如在PeterK.Nevitt与Frank J.Fabozzi(2000)合著的《设备租赁》一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对承租人信用风险的管理,提出了通过事前评估、租赁期间密切关注以及租赁设备到期处理全链条控制承租人的信用风险。[5]约翰·B·考艾特、安东尼·桑德斯等人提供了信用风险的计量模型,主要有结构法和缩减法。[6]其他的一些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市场风险。如罗伯特·A·克兰、安东尼·G·科因和杰斯·莱德曼(1999)研究出一种用来对评价和管理利率风险的分析框架;而汇率风险方面,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对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类等风险特征方面转换到风险计量来计算和控制汇率风险。[7]

在风险管理控制方面,Ansley和Cleverley(1983)认为风险控制也要是系统工程,应结合租赁物本身特性及金融业的特性考量,防范于未然。[8]Ambrose和Yildirim(2008)指出结构性信贷风险模型经常遭受一个常见的批评,那就是公司的资产价值的评估过程是不可观测的。而开发一个简化型的信用风险模型,可以避免出现资产评估过程中不可观察的情况,数据分析表明,承租人信用风险对租赁期限结构具有实质影响。[9]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对融资租赁风险的界定、特征的概括、管理手段的研究都相对比较多,对融资租赁风险的类型及控制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在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特性方面,庞跃华(2014)认为,融资租赁用途复杂性决定出租方风险管理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引起出租方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离性、复杂性、长期性、低流动性。[10]在风险类型方面,李宗勇(2015)将我国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概括为信用风险、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风险等。[11]而范长河(2014)则将融资租赁的主要风险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前者包括违约风险、技术风险;后者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12]此外,也有实务界人士认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落后的风险等。[13]

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我国学者分别从宏观管控、风险类型、区分项目、当事人视角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控制研究。王筝(2015)认为,应根据融资租赁的风险特征,建立“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模式,总结、抽象出衡量实物资产好坏的关键因素和指标,建立起一整套租赁资产的风险评级体系。[14]高雅洁(2015)则根据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细化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同意行业监管、拓宽资金来源、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管理建议。[15]李家洛(2015)以出租人角度提出,首先在对出租人所有权风险的保护上应当建立公示制度防范所有权风险,应变更添附原则来控制风险;在针对出租人债权风险的保护上,则应增大惩处力度、扩大解除合同权适用范围并健全取回权制度。[16]

融资租赁企业作为出租人,串联租赁资产原所有权人与承租人,由此承担着最大的风险。若无相应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措施,出租人的正常运营将面临困境。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分析及其管理

(一)关于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分析

融资租赁业务的核心在于“融资+融物”,而相对于承租人而言,租赁物的使用权取得是核心目的,这也是融资租赁融资方式区别于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本质区别。基于此,融资租赁业务不仅须面对一般金融风险,也须面对租赁业务的具体风险。笔者认为,对于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分析,应当根据不同维度对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进行分类识别,以便管理风险对症下药。从总体上来看,融资租赁企业面对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法律风险、税收风险等。

首先,以主体的差异来分析,融资租赁的主体主要包含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针对于出租人而言,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租金违约风险、租赁物损耗或灭失风险、承租人无权处分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取回权行使障碍等或可主观避免,或只能降低损失的风险;针对承租人而言,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租赁物故障风险、出租人未按约定支付价款风险、租赁物不符合约定的风险、出租人的违约、不可抗力风险、其他违约风险;针对供货商而言,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瑕疵担保责任、经营环境风险、信用风险等。[17]

其次,从具体的项目类别上分析,不同的类别隐含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应当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因此相异。例如,以高速公路项目融资租赁的视角进行风险分析,主要隐含的项目风险有: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配套制度不健全、公路收费标准调整的风险、政策风险、经营性风险(公路运营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流动性风险、政府违约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以船舶租赁项目的视角进行风险分析,主要隐含的项目风险有:

融资租赁的发展存在两大隐忧:一方面,融资租赁风险控制(简称“风控”)薄弱,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其中信用风险是各种融资租赁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另一方面,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其发展的短板,这也导致员工控制在融资租赁信用风险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关于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方式

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应当从多维度进行考察,例如,从风险自身特征、企业内部管理、宏观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

1.内部管理维度的风险管理。出租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系统工程,而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其防范风险的重要路径。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建立融资租赁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体系架构,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提出建立项目风险跟踪控制、强化资产监控机制、设计多样化资产处置方式等。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管理必须渗透到融资租赁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第一,在交易发起阶段,项目负责人应当尽职尽责,应对所负责的项目实施终身负责;第二,在交易实施阶段,项目负责人应当保持与承租人的持续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承租人的现金流流向,预防信用风险发生;第三,在交易终止阶段,应当完善结算程序,若因非正常原因终止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应及时通报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商定补救措施。第四,完善内部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时候处理机制;对承租人的欺诈行为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18]出租人应当在事前控制债权风险,积极采用保险等方式转嫁租赁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在项目相关合同中约定租赁物质量瑕疵责任的索赔权,并通知供货商,以降低出租人承担租赁物质量瑕疵责任的风险。

2.针对项目特征的风险管理。在各类专项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管理上,应当有针对性的完善风险管控方式。例如,船舶融资租赁项目中,应重视船舶损耗或灭失的风险,有针对的增加保险险种及保险额度;在汽车融资租赁中,应当结合汽车销售、贷款、保险等系统的特征,由银行、经销商、中介、保险公司及汽车制造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在高校融资租赁项目中,应当准确计算高校现金流量,精确预测租赁物的未来状况及市场价格的变化等;在大型机械设备的融资项目中,应当完善质押抵押的制度规范,完善取回权的设置等内容,以此完善项目风险管理。

3.宏观风险管理。当前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势下,融资租赁企业应加强宏观经济方面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业务选择方面,应着重选择若经济周期行业;第二,探索各种新型融资渠道,提高资金流动性;第三,进行实质风险分析,以小额分散为原则,规避信用风险;第四,完善业务流程的内控制度体系,明确权责,防范操作风险;第五,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

四、结语

融资租赁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融资租赁行业同样面临着风险高及融资困难的问题。据统计,2014年年底,新增融资租赁企业比例为75%,而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增幅仅为50%,由此来看,融资租赁业务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伴随发展的同时,新生企业应当加强融资渠道的拓新,并加强融资风险的管控,由此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自身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参见高圣平,王思源.《论融资租赁交易的法律构造》[J].法律科学.2013.

[2]庞跃华.《企业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

[3]参见姜仲勤.《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第四版)[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

[4]See Sudhir P.Amembal.International leasing:the complete Guide. Amembal & Associates.2000.

[5]See PeterK.Nevitt & Frank J.Fabozzi.Equipment Leasing,Wiley;2000.

[6]参见安东尼·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一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参见安东尼·G·科因,罗伯特·A·克兰,杰斯·莱德曼.《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中译本)》[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8]See Ambrose,Brent W.,and Yildiray Yildirim.Credit Risk and the Term Structure of Lease Rates: A Reduced Form Approach [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8.

[9]See Ansley.C.E..and W O Cleverley.Lease financing and risk in the hospital industry[J].Topics in health care financing.1983.

[10]庞跃华.《企业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

[11]何佳.《融资租赁公司风险控制水平优化探讨》[J].财会通讯.2014.

[12]李宗勇.《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15.

[13]范长河.《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

[14]王筝.《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

[15]高雅洁.《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统计.2015.

[16]李家洛.《融资租赁关系中出租人的风险和利益保护》[J].商场现代化.2015.

[17]黄曦.《融资租赁中的风险控制》[J].法学.2012.

[18]参见胡阳,刘浩然等.《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员工风险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3.

作者简介:李昂(1990-),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官招阳(1991-),男,汉族,广东韶关人,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法。

猜你喜欢

融资租赁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税收政策研究
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与完善方式研究
浅谈船舶融资租赁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