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证券公司业务转型和监督模式

2016-09-10尤毅东

时代金融 2016年2期
关键词:证券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市场转型已初步完成,市场发展日渐规范。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十余年间经历了无数曲折,经过不断改革,各项监管措施不断完善,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越来越成熟,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交易方式模式的诞生,使得证券公司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传统业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业务转型迫在眉睫。但当前证券公司转型普遍存在问题,且行政监督方面有待加强。本文将针对证券公司业务转型与监督模式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证券公司 业务转型 监督模式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经济影响越来越明显。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零一四年我国证券公司数量已超过一百一十家,业务部数以万计,国内证券市场总资产超过两万三千二百八十六亿元,累计全年营业收入达到两千亿元,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超过两亿,证券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证券市场环境趋于复杂,竞争主体不断增加,使证券公司面临新挑战、新情况。我国证券公司若想要在新的市场、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增强竞争实力,就要进行业务转型,以适应新的环境。

一、促使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证券公司所需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传统盈利模式被打破,所以我国证券公司急需针对新的市场环境变化,对业务模式做出调整,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促使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促使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是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影响[1]。从市场环境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已基本对外开放,已允许外国证券机构通过在证券交易所设立的特别席位直接交易B股,这无疑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且近几年来,我国也已逐步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发行股票并上市,所以外资也正在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外资公司不仅资金实力雄厚、运营模式先进,且拥有大量优质人才,这将对国内证券公司业务开拓带来困难,对传统业务模式造成冲击。从金融业发展趋势来看,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混业经营为金融企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很多金融企业集团已意识到混业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涉足混业领域,虽然目前我国并没有对金融混业经营进行明确规定,但混业模式已逐渐呈现。例如,中信、光大、平安都在开展混业业务,金融企业开始介入证券领域。面对外资与混业经营的冲击,我国证券公司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市场变化,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业务的战略转型十分有必要。因此,證券公司应认清市场形势,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业务转型,扩大业务范围,以应对竞争。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促使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证监会对《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网点的规范》的修订,优化了审批程序,放宽了业务部设立条件,证券行业准入门槛被放低,仅二零一三年全年累计新增证券业务部就超过六百家,传统证券经营环境一去不复返,证券营业部的数量急剧增多,证券公司实力、数量、规模都呈现快速增长事态,证券行业内部竞争越发激烈[2]。另外,随着浮动佣金制度的实施,证券公司经济效益受到制约和影响,且由于佣金率的浮动,券商间将展开价格战,这就会导致佣金率恶性下降,造成证券公司业务收入下降。因此,证券公司需要进行业务转型,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3]。此外,当前网络交易方式的普及,也对传统证券业务带来了影响,使证券交易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交易模式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快捷、方便。网络业务规模正在不断膨胀,面对网络交易方式的盛行与普及。如果证券公司不能做出响应,积极适应新环境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从新定位业务,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网络交易模式的快速发展也在迫使证券企业进行业务转型,改变营业模式。

二、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证券公司进行业务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业务转型是证券公司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要走的必经之路,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我国证券公司应针对市场环境,分析市场需求,明确自身地位,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根据企业规模、特征采取不同业务转型策略。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策略:

(一)构建全业务链,加强海外融合

当前的证券市场发展环境已无法改变,证券企业只能去适应新环境,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进行业务部署,制定经营发展策略,不仅要稳定现有市场,适应国内市场发展需求,同时更要走国际化路线,与证券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相协调,顺应市场发展潮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外资融合,提高自身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在国际市场中已具备一定优势[4]。然而,当前我国很多证券公司却几乎都把重心放在国内市场,而忽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这并不利于证券公司的长远发展,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最终业务范围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因此,证券公司应预先做好准备,寻求海外合作,构建国际化业务模式。

(二)开拓与自身优势匹配的业务

从我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来看,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缺乏特色业务,相互模仿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业务收入难以达到预期,无形之中更制约了优势发挥,限制了规模扩张,使企业陷入被动,更增强了自身需要承受的市场风险。证券企业应进行资源整合和自我评估,在对市场总体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开拓与自身优势匹配的业务,不但要对整个市场发展有总体把握,还要树立品牌业务,选择开拓重点,将自身优势与重点开拓市场进行结合,以推进市场开拓进程。这不仅有利于证券公司业务的拓展,更能够增强证券公司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优势成为立身之本,使公司形成特色竞争优势,进而使公司能够在某一特定业务领域获得相应知名度,使消费者和市场对自身的业务产生认可。

三、我国证券公司监督模式构建策略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证券公司业务转型势在必行。但为了保障经济市场秩序,避免造成业务混乱,避免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十分重要。但传统监管模式明显已不适用,甚至会制约证券业持续发展。因此,证券公司监督模式也应针对证券公司业务变化做出适时调整,构建符合市场发展的监督模式。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我国证券公司监督模式构建的策略:

(一)自律为主,监管为辅

政府监管往往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且想要促进证券业发展,让市场充分发挥自我发展与调节功能,就要让证券公司享有一定自主权,让其自律监管,以此调动企业积极性,但是同时要进一步明确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渠道和时间,建立相应信息披露机制,从而降低投资者投资风险。不恰当的废止审批制度,可能会造成监管缺失[5]。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在行政执法上,积极开展打击犯罪、违法行为,保护证券市场秩序,消除投资者疑虑,从而保证我国证券业能够有序发展。

(二)完善监管模式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虽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条款,但仍缺乏一定体制机制,距离市场规范化仍有一定距离,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政府比较要对其进行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管理与监督,同时还要担负起培育市场的责任,以积极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监督与管理中,政府应转变思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分析当前我国证券业市场情况,逐渐将监督重点从交易行为监督转变到全面的市场监管,甚至到各环节、各阶段的细节操作监督。但监管力度加大的前提在于市场与监管者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证券市场政策风险的提高,使证券的风险局限于市场风险,以免造成因政府行政干扰造成市场僵化的尴尬局面。政府部门要转变立场,明确监管目标,发挥监督职能,确保证券市场的安全、稳定、健康。

(三)构建配套制度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维护证券市场,促进证券企业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与证券监管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措施。制度的制定不仅能够为监督工作开展指明方向,更能够为监管提供依据,提高了监管有效性。配套监管制度措施构建时不仅要考虑到证监所确立的目标,还要考慮到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证券市场发展基本情况,以保障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完善的制度能够缺乏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能够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规范证券市场。

在经济环境下,证券公司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随着证券业准入标准的降低,以及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国内证券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一部分证券公司面临倒闭。想要增强实力,转变发展现状,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业务转型,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另外,在证券公司业务转型中,我国政府部门应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管,构建科学监督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明明.中信证券公司自有资金营运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李贵军.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阳昌云.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下的成本管理能力及测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4]陈秋伟.试论加入WTO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及对策[D].暨南大学,2012.

[5]莫志艳.试论我国证券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厦门大学,2013.

作者简介:尤毅东(1990-),男,福建南安人,本科学历,现供职单位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南安成功街证券营业部,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证券公司
关于某证券公司IDS项目平台建设浅析
证券公司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我国证券公司稳健运营的关键是加强内控机制
破产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研究
资管新政下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发展及创新研究
提高证券公司营业网点产品销售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