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八十年代是发展中国家“失落的十年”

2016-09-10孙书君

时代金融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投资率债务国家

【摘要】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多依赖发达国家、产品国际竞争力不高,人口增长迅速,资源匮乏,持续的通货膨胀等原因导致其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其经济发展停滞,债务危机深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八十年代被称为“失落的十年”。本文就对发展中国家在八十年代经济落后原因、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失落的十年经济落后应对方法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实际上早在经济世界化发展初期就已经显现,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甚至被称为“失落的十年”。那么,为何称八十年代的发展中国家是“失落的十年”,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呢?本文就由此展开深入的分析。

一、背景分析

“失落的十年”一词原是用来形容日本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指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这是日本在二战后,第二次大发展时期(首次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次大发展受到许多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九十年代初泡沫破碎,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由此进入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大萧条的时期。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很多发展中的国家都陷入了危机,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特别是贸易保护的泛滥导致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进入到了低谷期。在南亚、非洲零散出现了一些新区域一体化组织,但拉丁美洲则进入到了一个困境中。由于经济结构的不科学、不合理,再加上全球国际贸易的环境不断恶化,由墨西哥开始很多拉丁美洲都步入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八十年代无异于是“失落的十年”。

二、原因分析

(一)国际商品市场中石油价格上涨

上世纪的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极为复杂。全球都受到了很多经济冲击:通货膨胀的不断持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慢、1973年、1978年的两次石油不断上调。

7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生产快速发展,全体发达国家的GDP达到了极大的增长,例如1962年~1972年的十年里,平均每年安4.8%的速度增长、到了1973年,更是达到了6.3%的增长。而这样的上升速度,主要是因为整个60~70年代初,能源实际价格的下降以及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不平等交换而造成的。

由1973年第三季度开始,到1974年初期,石油价格不断上调,一再高出了原油价格的四倍左右,到了1970年,更是高于原油价的七倍。而石油价格的上调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会造成极大的必然影响,而且间接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及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除受了上述的影响外,还有承受发达国家不断加大的保护主义,包括严重的粮食匮乏和粮价等提升问题压力,这些问题将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的后果:

1.经济发展速度多数有所减慢。根据世界银行的《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估计,包括资金还有富余的石油输出国在内的,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在1966~1976年十年里达到了6.1%,但到了80年代初直接下降了2个百分点。进口石油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如下:

60年代-5.6%;70年代-5.1%,其中,低收入国家由4.1%直接降到了3.3%。

2.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和1970年水平相比较,1980年全部出口商品购买力发达国家增加了71%,而进口石油发展中国家增长了84%,输出石油发勤工助学中国家的增长率则更高,超100%,达到了229%。资金盈余的石油输出国增长更是惊人,其至快超1000%,一共增长了737%。但是,因为原有基数不同,实际购买能力根据1978年的美元价格进行计算,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资金盈余的石油输出国分别增长了4710亿、2260亿、140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所增长的部分当中,低收入国家只增加了三十亿美元。而这十年内,其人口增长率四分之一,低收入国家的进口量并没有增加。

3.往来账赤字快速增加。根据国际货币的基金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往来账赤字1973年、1979年、1980年分别为115亿、561亿、804亿元。在往来账赤字中包括了贸易、债务、劳务还本付息等等方面平衡之后的赤字。如果要对这部赤字填补,需要从公私各个方面以及各种方式借入外债和运用的储备。所以到了70年代发展中国家,外债快速增加。到了1980年,积聚达到了3700多亿美元。如果加上中期的债务,外债数仍在不断增加。1980年达到了4160亿美元,其中1540亿美元均源自于官方,2026亿美元来自私人方。每一年还债的负担极重。还债时期短且利息高。并且在80年代商业银行是否可以继续向他们提供大量的资金还是无法确定的。

(二)人口增长过快

发展中国家在80年代国内生产增长情况,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平均每一年会增长4.5~5.7%。但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口增长快速,因此人口平均收入增长率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要比较低。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在发展中国之用80年代,根据人口平均国民生产的总值分析,假如各个方面情况均良好,则仍将低于六十年代;如果各方面情况不好,则甚至可能低于七十年代(见表2)。

(三)歧视性货币政策

发达国家,如美国,以于手持巨额贸易顺差的发展中国家、地域,更进一步开展了歧视货币政策。这其中就包括了取消普遍的优惠制度,让其货币一度升值,降低关税的税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进一步开放商品和劳务市场等。根据目前世界经济方式,美国等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是压缩预算,紧缩于银根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对外将援外开支削弱,特别是多边的开支。同时,对已承诺多边官方发展援助,则采取了拉长支付期,实际上是削弱外援办法。美国的总统里根,在国际货币基金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年会上讲话来表示,要更多云发挥资金市场作用,实际上,是不再同意云增加官方方面的发展援助。这将对于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其可以进一步减少、进口,减慢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1989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地区平均出口增长率由1988年的24.%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四)存在引发债务危机的因素

1982年,暴发了国际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累计责任高达13000亿美元。根据国际金融机构统计,当前在发展中国家只有8个净债权国以及地区。除台湾之外,其他7个均为海湾产油国。从这里可以看出,债务问题严重、普遍性。国际社会作为抑制债务危机二次暴发,在80年代中,先后提出了至少20多种解决方案。然而,这些方案均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1989年3月,美国财政部长提出的债务问题的新意见,即是布雷迪计划,支持债务国以及商业银行共同解决债务国的还本付息负担。具体的操作还包括了商业银行放弃部分债权,降低债务利息以及提供新贷款,把债务转化为债务国当地企业的股份。但是,“布雷迪计划”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商业银行并不愿意在放弃债权基础上所提供的新贷款。此外商业银行也不会愿意冒着风险金融体系云瓦解风险。在这样情况之下,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找到新财源,增加资金,加上商业银行以及债务国适度的妥协,债务危机可能会在危险而不慌乱情况下得到缓解。可是,在这样的缓解的情况之下,并不是以让债务国得到缓解其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在1989年,西方的国家开始上调其贷款的利率,由此加大了债务国家的偿债的压力,并且在一客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

(一)重新重视农业的发展,同时发展好工业

实际上,多数发展中国家,有着发展经济的环境、条件。当前,在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大约有140个;土地面积80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0%;人口30多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资源极为丰富,70年代末期,主要农矿产品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石油、铜矿石分别占65.8%、54.5%。几乎达到百分百的有天然橡胶、可可、咖啡豆。整体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资源丰富、地广,市场潜力以及经济发展潜力均大。特别是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多数国家均具有经济发展基础。就国内政治环境来看,比较稳定,适合经济发展。农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基础。发展中国家重视工业发展,但却未能重视农业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不平衡,粮食不足,要从发达国家进口,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外汇,并且也会导致城乡发展失去平衡。到了70年代的中后期,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了农业,并重视了农村的建设,对农业开始了发展。这种政策转变,对很多农业仍占了极大的比例的国家来说,将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这不仅可以解决本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促进国家农业的发展,不依赖发达国家的进口,也能促进工业的协同发展。并且,还要大力发展工业的生产,不断扩大实际贸易,扩大产成品的出口。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本国所需要的商品、原料,优化贸易条件,并可大力促进本国工业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之间要加强经济合作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上世纪的60年代。1960年,拉丁美洲国家签署了《蒙得维的亚条约》,成立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同一年中美洲国家签订《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并构建中美洲的共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早两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由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其他的地区。有的学者把20世纪60年代形象总结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时间。

七十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深入、拓展,有的重要合作组织不断成立。但和拉丁美洲及非洲比较,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比较落后,涉及到区域经济全作一体化组织只有东南亚国家聪明及天然橡胶生产协会。可见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于组织的构建。它们发展中国赢得有利贸易条件及国际地位,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极大活力。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金融信、技术合作等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由贸易分析,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还有待发挥。

(三)提高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

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储蓄率、投资率都在提升,这也是发展中国家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条件。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投资主都有了极大提升。因此,70年代,就算西方国家的经济进入到了危机及经济的不前进,但发展中国家,还是保持了比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因此,普遍提高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就中国而言,这十年里,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投资率,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加,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国内储蓄作为保障的。储蓄是投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再加上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都比较高,有着极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形成让投资率上升的压力。而投资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动力。

(四)控制人口增长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外,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发展中的国家,人口多、底子弱、耕地比较少,人均所占有的资源不足,而这些均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人力资源丰富,这固然是建设国家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人口增长过快,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它严重地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以中国为例,自70年代,计划生育在我国全方位推动,我们国家控制人口增长在这方面得到了认可。这给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极大的便利。正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坚持了计划生育政策,直接促进了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施,也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及全民族纛,同时间接缓慢了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这为子孙后代有所造福。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以科技和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重视人才的培养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

(五)解决能源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会遇到两方面的能源问题:

第一,如何在经济发展中,找到更加充分的能源供应;

第二,如何提升能源效率。不可简单重复发达国家已走的路。为解决了能源紧张的问题,国家应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处理。从能源供应的角度分析,增加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努力提升能源的供给力。如煤炭行为要加大煤矿案例的改造力度,并且支持煤矿的扩能的改造,全面启动大型煤矿基地建设。电力行业,加快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行业,重点推进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从能源利用来看,提出节约能源、提升交效能,构建起节约型的社会。并且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关闭一些高耗能以及污染高的企业。优先发展高科技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国际商品市场中石油价格上涨、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歧视性货币政策、引发债务危机等因素导致经济发展严重停滞,在经济发展上无疑是“失落的十年”。

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失落的十年”的悲剧也给了我们启示,即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重视农业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提高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人才以及解决能源短缺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杨九声.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发展经济面临的挑战.界经济期刊,1982,1,31.

[2]谷源洋.发展中国家在失望中挥别了八十年代.世界经济期刊,1990,4,1.

[3]郎平.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政治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8,14.

[4]李述仁.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些趋势.世界经济期刊,1983,9,28.

[5]宋鸿兵.《货币战争2 金权天下》.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8,1.

[6]宋鸿兵.《货币战争4 战国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12,1

[7]宋鸿兵.《货币战争5 山雨欲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1

作者简介:孙书君,女,江苏扬州人,本科,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

猜你喜欢

投资率债务国家
资本价值与宏观投资率:应用包含调整成本的拉姆齐模型的研究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我国的投资率是否应当大幅度降低?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叶檀:中国投资率过高在自掘陷阱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