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6-09-10梁莉
【摘要】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学习环境,促进自我发展的必修课程,本文透过人际交往的概念及重要性,指出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现存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提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际交往 问题 建议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成长、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校期间的学习,还是毕业后走向社会,都不能没有人际交往。在校园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照顾,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困难面前的相互帮扶,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都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通常,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都有良好的性情,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努力,遇到困难不骄不躁。反之,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自卑的一面,他们多疑多虑,看问题偏激,不合群,严重的还会表现出过激的行为。
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和中职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向上人际交往能力,调试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管理学学者和心理学学者曾对人际交往问题下过很多定义。简单地说,人际交往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彼此间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的直接表现,反映着人们寻求社会交往、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与人的沟通和相互作用。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指学生和他们有关的一切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和交往。包括师生交往和同学间的交往。
二、人际交往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于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人在社会中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这五个层次,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会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对学生而言,每天他们除了睡眠以外,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与人交往,人际交往需要是学生求学期间占主到作用的需要层次。所以,人际交往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人际交往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学生求学期间确立自我价值感的需要;人际交往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也是提高学生幸福指数的需要。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在作者学校附近共有三所高等职业院校,经调查发现,在校的高职学生都出生于1995~1999年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除了部分农村家庭外,多数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成长于娇宠的环境中,其心理成熟度(做事的风格)远远落后于生理成熟度。众所周知,只有心理的成熟才能代表着一个人心智的成长情况,决定着这个人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走向。通过常年与高职学生共处,我们发现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的本科学生和中职学生相比有着自己的资质和特点,他们中很多学生都聪明、会处理问题,更会和老师搞好关系。但是,他们也具有浮躁、自我意识强、不爱读书,看问题偏激等特点。部分学生甚至缺少与他人的感情交流,言语表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礼貌程度不够,出言不逊、不分长幼等,可以说心理成熟度不高。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常见问题如下:
(一)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在现代家庭中,孩子处于核心地位,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受父母、亲人的重视及疼爱,优越的成长环境导致大部分学生常常表现出孤芳自赏、傲气十足的一面,善于通过过分表现自我的形式,来博得周围朋友的赞美声。他们害怕被外界否定,喜欢被他人赞美,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唯我独尊,要求周边的人与自己观点一致,对与自己意见相背离的同学及朋友采取不理睬或排挤的态度。这种自我为中心的“自命不凡”是不被大家所接收的,直接导致这些学生难以和周围的人相处,因为沟通过程中缺失了“平等”这一起码的交往基础。久而久之,会产生情感障碍,于是一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会感到莫名的失落感与孤独感,由此会内心苦闷、压抑、导致抑郁症等疾病的产生。
(二)交往层面小
高职学生多半的时间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人接触的层面叫较小,交往能力不足,以至于在走向社会和实际工作岗位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当,在实际的工作交往中容易忽略一些小节问题。较比高中时代,学生入学以后,学习压力会明显减少,而学生的交际活动却明显增多,交往的范围也在逐步增大,可是学生交往的圈子仍然停留在校园之内,如师生交往、同学间交往等等,最常交往的是同宿舍的同学,学生的身份并没有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窄小,处人处事缺乏经验,缺乏对交往人员的德行的判断,交往过程中容易轻信陌生人,对未知情况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出现上当的情形,对身心发展非常不利。
(三)容易冲动,情绪稳定性差
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交友能力比高中时有了很大进步,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意识和诸方面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就某些问题有深层次的思考,尤其重视友人之间的思想与灵魂的交流。但由于高职学生阅历浅,城府不深,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还是会感情用事,处理问题常常会冲动,会因为一点小事与他人产生矛盾,矛盾激化时,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校园内的一些暴力事件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四、改善并提升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避免自我放大
所谓自我放大,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内在高傲、要强、过于自信的心理的外在表现,通常愿意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等情绪强加到他人身上,以为他人也该如此。现在的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溺爱的环境下成长,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例如:就某个问题总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他人也要和自己想的一样才好。当亲人、朋友的思想与自己的观点冲突时,就会表现出不愉快,以至于最后恶语相伤。一旦误会或者矛盾出现,便会对他人的感情、意向做出错误的评价,最终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必须通过心理学课程与学生沟通等方式指导高职学生。避免自我投射,学会正确理解他人,不要通过仅有的一件事或者几件事对他人的为人、品行轻易下结论。应学会观察、了解判断,不要总站在自我立场上想问题,这样可以减少交往过程中的失误。
(二)通过社会实践教会学生与人交往
笔者了解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只有在大三的时候学生才能被安排到企业去实习。因此,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学校平时以教学为主,对学生社会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存在着社会交往经验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忽略社会实践环节,导致在走向社会和实际工作岗位中时,不会与他人相处,也使自己的能力的发挥受到阻碍。因此,学校应多开设一些实践类课程,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与人接触、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自身与外界的沟通与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提升综合素质。
(三)学会积极地倾听
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常常会发现,讨人喜欢的交谈对象从不打断他人说话,而是认真的倾听,并时常伴有回应与共情。这些人总能准确的把握我们的思想,理解我们的意图,积极的倾听是人际交往时良好的素质。而现在的高职学生有个性张扬的一面,在交往时,愿意过多的展示自己而不能多倾听他人的话,显得不礼貌,要让学生懂得倾听是对他人的尊敬,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导与熏陶,更可以通过礼仪课上的情景设置或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倾听的好处。向学生介绍倾听的方法,以及如何及时用动作和表情给予呼应。值得一提的是,倾听不等于沉默,倾听是对他人的语言有一定的回应,是对他人的礼貌与尊重,而沉默则是一种被动的反抗。
(四)学校应开设礼仪课程及人际交往课程
高职院校学生多半情况都是专业性极强,人文素养比较薄弱的。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多半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学生对此方面的学习比较上心。但实际上,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习同样是培养学生踏入社会后成为有用人才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也应从培养学生个人能力角度出发适时的开设一些礼仪课程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教会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固执己见。同时以案例教学为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与文化。笔者了解到,许多高职院校除了营销策划、管理等专业有此相关课程外,其他理工类专业对此课程毫无涉列,每所学校都应该开设一定选修课课程能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学校应增设课外活动,营造学生交往的氛围。
如上所述,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多时候都成了典型的“容器人”,比如“玩自己的手机,不看周围的一切”不管他人的见解正确与否,都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架势。如要改变这种状态,第一,要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第二,要学校有关部门多高一些文体活动,帮助学生营造交往氛围。我们知道,高职学生的录取成绩在某些时候不及本科院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高职学生更为活泼好动,适当的引导下容易与他们建立友谊。因此,应通过课外活动展现出学生活泼、合作的一面,让学生通过活动建立友谊,通过活动学会谦让、学会尊重。学会团队合作。
(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手段,把握得当会使交往对象感到身心愉快,年轻人之间如果能很好的把握交往技巧,也能很快的建立友谊,常用的人际交往手段有很多。比如:交往时,记住他人的姓名;对他人的称呼要得当,让别人感受到尊重;培养自己开朗活泼的个性,不发牢骚、心平气和、不抱怨、少指责;多些幽默感,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精神愉快;遇到有摩擦的问题时,能够正确化解矛盾,以平和的心态和心态打破僵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真诚待人,诚实守信。
高等教育是学生们进入社会工作的前一站,对学生而言,学会与人交往在这一时期是一门关键的必修课,它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有助于自己工作能力的拓展。从而培养自身的素质与良好的性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克服不足,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艳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浅析[J].引进与咨询,2004.1.
[2]王晓红.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3.9(1).
[3]王志玲.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J].2010.9(5).
[4]王琦.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作者简介:梁莉(1978-),现供职于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职称,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