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2016-09-10冯海琴
冯海琴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学全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蕴含于具体任务中,通过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和教师成为任务的共同体,成为同盟。让任务成为学生、教师、课程的统一体,最终实现任务驱动学生的发展,驱动教师的发展,驱动课程的发展。同时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我策略的构建和技能的扩充。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特征 任务设计 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2-214-02
计算机课程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于一体的学科,对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熟练实践操作技能。实践操作能力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把学生动手操作做为重点,学生边操作边掌握知识点,实践操作以知识点为基点,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知识点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是非常适用的。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征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蕴含于具体任务中,通过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思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立足以任务为载体,教师引导为前提,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把计算机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完成。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最重要的是任务的设计
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任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载体,而且是教学内容的主体。任务设计的是否合理可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时一般须具备以下几点:
1.“任务”设计要立足知识点,突出重点。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自然规律为主,课程学习应用为主。知识点都是为实践操作服务的,因此要把知识点贯穿每一任务中,并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点,对重点知识要在任务中多次出现,让学生反复操作深入理解。例如:WORD中制作“课程表”,涉及知识点:插入和编辑表格。重点是表格的编辑,学生通过反复操作可以编辑不同样式的表格。
2.任务设计要注重整体性、难易适中。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太琐碎、太小,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设计太多、太难,不利于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和掌握。因此。任务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情况又要考虑本节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把握准确,任务设计合理得当。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对知识的认知才能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式发展,让学生感觉一头雾水,出现知识断层。
3.任务设计要注重方法的渗透,能力的培养。计算机重中之中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而计算机技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这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刚掌握的知识,不久就陈旧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例如:POWERPOINT和WORD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性,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例如:POWERPOINT软件,由于有前面WORD的知识,让学生试探操作,教师巡视。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揣摩,相互讨论,有什么问题举手问老师。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做到触类旁通,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4.任务设计要分层设计,合理安排。由于职业中学学生智力、基础知识掌握、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将学生分成A(低)、B(中)、C(高)三个层次,同样要把任务设计成复式性的三个不同的层次。例如:WORD中图文混排,A类完成老师的样张内容,B类参考老师的样张,完成自己的作品,C类给学生布置任务,编辑一份自己设计的作品。任务分层设计有利于所用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5.任务设计要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有机结合。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组织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基本技能学习阶段和作品设计阶段。教师对基本操作任务设计时,要求学生根据知识点独立完成。在独立完成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观察,既可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又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鼓励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差的学生,教学相长。在掌握基本操作之后,进入作品设计阶段。这时,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内部讨论、小组与小组之间讨论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完成所给任务。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了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同时,小组学习也加强了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并不断将知识点推向更高层面,进而获得新知识。小组协作学习则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计算机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将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实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自信。每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做到三要点。首先任务描述:明确完成该任务的主要技术知识,通过完成该任务使学生掌握主要知识以及对完成项目的总体分析。其次自己动手: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重点介绍关键操作技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知识拓展。最后举一反三:回顾学习过程,使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内容制作与本任务类似的作品。
以photoshop中图像合成内容为例,具体做法是:教师设计“图像合成任务作品”展示给学生,向学生介绍完成任务的主要知识点、方法和步骤及完成任务的总体分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再给解决和传授知识点,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师生回顾学习过程,使用所学知识再次完成类似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导,利用任务驱动达到主体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以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努力让学生多动手,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学会如何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和教师成为任务的共同体,成为同盟。让任务成为学生、教师、课程的统一体,以任务促学习,以任务促教学,以任务促发展。同时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我策略的构建和技能的扩充,使学生成为实践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河南农业,2007(2)
(作者单位:山西省寿阳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山西寿阳 045400)
(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