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路径的研究

2016-09-10张驰刘超宇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融资渠道路径选择

张驰 刘超宇

摘 要:从1988年开始,我国开始着手于对农业综合开发内容的建设,农业经济取得较为喜人的成绩。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综合内容的不断深入开展,使得原有的金融体系本身的融资能力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与农业经济内容的扩充要求,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内容的背景与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到更为合适的金融融资路径,提高现代农业的融资能力,帮助现代农业能够在新的开发环境中达到良好的融资成效,推动综合开发活动的稳定进行。

关键词:农业建设 综合开发 融资渠道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14-02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国民生活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我国的社会稳定性造成阻碍。因此,只有加强对现代农业重视程度,让资金与技术能够融入到现代化建设活动中去,才能保证现代农业的开展项目顺利进行。但是,就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因投融资活动的困难,使得现代农业的开发资金难以注入,技术支撑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农业活动也会受到来自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出生产活动的复杂性,若不能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做到对投资内容的探寻、落实,生产周期也就会在现有的水平上不断延伸,导致现代农业的巨大损失。再者,农业项目的融资活动不同于其它产业内容,因其回报周期长,且融资难度大、市场风险高等特征因素的存在,导致企业与私人机构的投资兴趣较低,只有让农业投资能够朝着多样化的渠道模式发展,才能提高自身质量,保障农业综合开发活动的投融资能力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一、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背景与现状

我国于1989年召开的“农业综合开发内容经验交流会”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定义进行了明确:根据市场实际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借助于先进科技,将国家投入作为主导来引导广大农民投身到现代化农业建设活动中去,加强对农业资源的高效运用,以此来实现农业的综合开发,促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综合效益成为一个整体。

在20多年的实践探究之后,我国的综合农业取得了诸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明确地认识到农业的综合开发需要采取先进的农业科技来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促使农村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就目前我国农业金融体系的现状来说,其建设规模较小,金融影响力较低,并且,因为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使得外部资金难以稳定注入,而带来了一系列的农业发展矛盾。久而久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劳动力以及科技都成为了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

二、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现有问题

1.财政支农结构不科学。因财政机构自身的不足性,使得我国现代农业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农业生产活动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农业活动的财政支出在这一方面所受的影响较大,常年保持在总体的50%。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随之提高,导致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是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经费满足。其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本身的财政需求在整体比重中的表现在不断降低,这是因为生产力与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成本节约;同时,也是长期以来的农业基础本身在现代农业建设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风险,也提高了农业活动的产出质量。最后,农业建设需要运用先进科技,但由于我国技术支持的不足,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本身处于较低的水平,导致现代农业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现代化建设。

2.农村资金外流。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所带来的弊端随着农业活动的深入开展而愈发明显,其不仅仅是对农业金融体制的矛盾显现,也是农业建设活动难以做到稳定开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我国资金外流的表现如下:

(1)邮政储蓄仅仅是对存款进行吸收与上缴,未能让其成为农村资金的一部分,降低了农村经济活力。在我国,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会在农村资金中显得较为局促,即对农村基层金融机构的重视程度与建设水平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受传统金融内容的影响,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使用能力;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与处理能力较低,使得资金以债券的形式返给了个体工商户,无法做到对当地农业的资金支持。

(2)生产方面的农村资金流失严重。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开展,使得农村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进城参与到了城市建设,导致其成长价值以及对本地农业的积极影响逐渐丧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城市安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流失,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也就难以跟上时代的需求。

(3)分配方面的农村资金流失。在纳税方面,受生产成本较低影响,导致了我国的农业税率较工商税率更高。即使已经采取了惠及全农村的优化措施,将农业税于2006年取消,但是,我国农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较低,导致了农产品的需求表现不高。

(4)流通领域的农村资金流失。农产品的生产运输活动与其它行业不同,为了提高产品的新鲜程度与运输质量,使得运输成本较高,而让农村资金大量的注入到了城市建设中去。

3.信贷支持弱化。因为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业务较为单一,其所拥有的融资机制灵活度较低,伴以对融资法律的缺乏与农户经营活动价值的不足,且其投资风险较高,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资金支持较为局限。

4.外资利用水平低。农业项目本身的影响规模较小,所以在对外资进行引进的时候,不能满足外商50万美元的资金需求,使外资结构本身存在的弊端影响了农业建设活动的融资能力,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外资的影响范围较小,大多是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且多为农产品项目;二是外资的投资重点主要是工业建设与第三产业,对农业内容的关注度不够。同时,因为我国外资使用渠道的单一化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资的农业生产影响力。

三、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路径

1.优化财政投入策略。

(1)增强农村信用社的主体地位,根据农信社财政管理政策内容的优势所在,让其能够满足货币发行的要求,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作用,将农村信用社的财政影响力发挥出来,为其提供积极的财政帮助,做到对农村生产建设活动的满足。同时,将小额贷款内容进行完善,填充贷款活动的涉及程度,使其与农户联保贷款结合起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内容,增大资金投资力度。

(2)注重对农业银行政策内容的丰富性,优化银行的服务内容,促使农业银行可以为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经济支持与经济效益,强化银行的资金调控功能,做到对储备体系的建设,让贷款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储备。

(3)让银行的支农内容得以充分调动,将“三农”服务与农村优势发挥起来,引导更多的农业实效性政策得以发挥出价值。

2.促进直接融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融资体制还带有较强的传统意识表现,但其出现了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倾向。因此,它的市场规模更大,受市场的调控表现更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情况。同时,金融机构的介入可以帮助农业企业借助于直接融资活动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工作的开展质量,在资本主义市场中实现直接融资,缩减了融资环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收益内容作为前提,来保障所采取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3.降低信贷门槛。金融机构是农业投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受农业投资利润较低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能为农业项目带来的资金注入是较低的。基于此,政府需要从农业银行本身出发,将农业贷款作为合理补贴内容来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资金援助,让农业发展银行可以拓宽经营范围,加强对农村建设活动的资金支持,激发农村信贷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继而通过内需的扩大,增强整个国民经济的活跃性。

4.强化外资吸引与利用。我国作为世界贸易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重要影响者,应当主动地去引进国外资金来为本国农业生产活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从国际市场的资本流向出发,引导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满足外资的注入条件,建立农业生产发展区,提供自身的资本吸引力,形成优质的项目内容来激发自身潜力。同时,设立企业股份制,借助于市场规律的优胜劣汰来让农业项目得以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

5.完善信用担保与风险管控机制。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滞缓,使得资本投资需要更为稳妥的制度保障。我国于2014年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融资环境的恶劣性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于农业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存在,使得其在建设活动中主要从以下方面来为其提供支持:

(1)建立专业的农业担保机构。我国的人民银行、银监机构以及地方担保部门需将农业担保任务作为自身的工作内容,让其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到位,相关部门应当做到对其的及时监督、管理。

(2)政府加强职能表现,建立专门的帮扶基金。通过专业机构的科学运作,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有效帮助,让基金内容可以按时发放,做到良性运转,增强政府的资本效益。

(3)避免逆向选择与腐败问题的产生,从诚信建设内容出发,提高政府在农业资金分配活动中的透明度、公正度。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即是诚信,诚信是市场得以稳定开展下去的精神基石。所以,农业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沟通,促使诚信渠道得以有效建立,提高担保机制的影响力,让其成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联系起市场经济内容中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农业企业需要结合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的诚信体系需求,企业既要成为诚信工作推进者,也应是其工作内容的带头者,以此来引导农业企业能够做到诚信经营,强化信用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评价机制。

四、总结

总的来说,农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设,需要根据农业投资活动的实际主体地位,保障农业活动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融资主体的职责与内容将会直接决定农业活动的开展质量,所以需要从这一内容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政策形式来引导市场可以推动农业本身实现进一步发展,促使经济效益可以根据国家的实际建设需求来满足经济内容的各个方面。将责任制度与发展制度结合起来,降低融资风险,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综合开发活动中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项目名称:“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552270)]

参考文献:

[1] 林仁金,游建章,张文棋等.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与贷款资金配套投入问题的若干认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6-21.

[2] 李泉,陈瑾瑞.中国农村农田水利设施投融资问题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2):22-25.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融资渠道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探索与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与对策研究
论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