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各盟市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差异研究

2016-09-10刘涛傅志军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内蒙古自治区生活质量

刘涛 傅志军

摘 要:从物质、精神和环境层面选取11项指标,构建评价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在SPSS软件中对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2014年相关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生活环境”、“经济消费”和“医疗卫生条件”三个主因子,得出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采用均方差法对包头市近10年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处于全区较优水平,西部地区生活质量较差,东部地区处于中等水平,且各盟市生活质量优劣差异悬殊。

关键词:生活质量 因子分析法 均方差法 内蒙古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53-03

一、引言

生活水平(standard of living)是学术界早期广泛使用衡量居民生活优劣的概念,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定义。唐华仓(2007)认为生活水平不仅包括消费的物质商品,还包括环境,教育机会,医疗支出,娱乐休闲和社会服务等非物质因素{1}。邓翔、张思元(2008)认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消费的质量和满足程度是衡量生活水平的主要方面{2}。最初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用恩格尔系数衡量生活水平高低,但现代研究者逐渐发现传统的恩格尔系数衡量现今的生活水平时会产生局限性,不能够客观反映生活水平。之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恩格尔系数做出改良与完善。邓翔等人对恩格尔系数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部分修正,但仍不完善{2}。杨天化(2010)也对自治区城镇恩格尔系数的适用性做过实证分析研究{3}。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又提出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4}的概念。国内关于(评价)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最早源于对社会发展指标的研究,特别是对“小康”指标的研究{5}。范柏乃(2006)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个层面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6}。李志与王培刚在他们的研究中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指标衡量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居民生活质量{7}。当前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研究具有不同的侧重方面,生活水平研究偏重分析居民生活现有客观物质的充裕水平,强调物质层面的补给和经济收入方面的衡量,反应居民生活程度的高低。而生活质量则是体现居民对生活现状的主观满意程度,除了个体追求的物质享受外,还包括精神上的满足以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客观要求,反应的是居民生活水平的好坏。因此,生活质量是比生活水平更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和全面性的概念。

二、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生活质量的物质、非物质条件以及人们对生活满意度共同构成的主客观综合指标{5}。也有学者从人口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方面{8}选取评价指标,但在收集数据时有一定难度。笔者基于评价指标构建的精炼原则、易得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9}从物质、精神和环境三个层面选取11项指标(表1)来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

三、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呈狭长型,东西直跨经度28°52′,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全区东、中、西三部分由于地理因素影响具有截然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导致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同。前人在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9}{10},但大多数偏重于单一因素如经济层面的研究,缺少对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

目前国内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已突破定性的描述性分析,开始定量的数学方法研究,主要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11},如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12}、TOPSIS法{13}{14}、层次分析法{15}等,还有将数学方法与地信技术手段叠加的研究方法{10}{16}。依据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17}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研究。

1.各盟市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KMO与Bartlett球形度检验,利用SPSS得到KMO值为0.733>0.5,可以接受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sig值为0.000<0.01,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SPSS提取出3个主因子(表2),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676%,说明提取的三个主因子可以表达原始数据75%左右的信息。

为方便解释因子含义,利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因子。通过对载荷矩阵进行分析,得到因子变量和原变量的关系,从而对因子进行命名{18}。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显示,第一主因子F1在X3每万人拥有公交汽车数、X4教育经费投入、X5报刊期发数、X8城市绿地覆盖率、X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X10交通事故数6项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即主因子F1主要解释这六个层面的指标含义,可以命名为“生活环境因素”;第二主因子F2在X1人均消费支出、X2职工人均平均工资和X11登记失业率这3项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主要用以解释这三个层面的指标含义,可以命名为“经济消费因素”;第三主因子F3在X6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和X7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项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主要解释这两方面的指标含义,将其命名为“医疗卫生条件因素”。

通过表3计算F1、F2和F3因子的得分,对其进行加权求和,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计算权重,可以得到12盟市所有指标的综合得分,公式为:

zF=0.3198F1+0.2269F2+0.2F3

由此得出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的生活质量优劣排序,综合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呼和浩特市(1.652)、鄂尔多斯市(1.6)和包头市(1.584),分析结果与现实状况吻合,排名后三位的盟市是兴安盟(0.41)、乌兰察布市(0.483)和巴彦淖尔市(0.648),其余盟市生活质量处于自治区中等水平。

zF的数据结果线性扩大后运用ArcGIS软件表现在图1中。针对三个已命名的主成分分别计算其单方面指标综合得分,用以显示各盟市在其中一项指标上的优劣程度。图2显示,在生活环境指标上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这与东、西自然气候条件巨大的差异有直接关系。

图3反映出自治区中部的经济消费水平在整个自治区的绝对优势,显著高于其他各盟市的值。而图4全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比较,中部三市水平不及呼伦贝尔和阿拉善,这可能是指标的选取采用人均数据的原因,中部城市医疗卫生条件相对数量较大,但人口数量也大,导致人均值偏小。

2.包头市近10年生活质量变化。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是自治区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包头市具有较好的城市发展基础,居民生活质量处于全区较优水平,且近年来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变化。由于研究单一城市的生活质量,表1中的部分指标有重叠性,因而选取包头市2005~2014年X1、X2、X4、X6、X7、X8、X9和X11八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均方差法{19}分析,以所取指标为随机变量,假设方案集合和指标集合,对已有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即为随机变量数值。之后对已处理数据分步计算随机变量的均方差值和权重系数,得到各项指标的加权向量:

W=[0.0614,0.0601,0.088,0.108,0.1619,0.0408,0.2155,0.2646]T

根据所得权重,计算包头市2005~2014年各年份生活质量的综合值(图5)。

近10年来,包头市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值从2005年的0.3619增长到2012年的0.933,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但近两年出现小幅下降,2013年综合值0.9211,2014年下降到0.7272。这可能是包头市较高的工业化程度使该市的工业污染加重,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与分析

1.结论。基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自治区中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较高,处于全区优越水平,且显著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西部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整体较低,但乌海市相对较优;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处于全区中等水平,其中兴安盟和乌兰察布市的生活质量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在生活环境方面,东部优于中部,更优于西部地区,突出表现在自然环境方面,其中呼伦贝尔市的环境指标等级最高,这与其所处空间地理位置有关,我国东北包括蒙东三盟市在内的地区森林植被生长良好,生态环境优良。在经济消费方面,中部优于东、西部地区,中部呼包鄂“金三角”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心,此外,东部呼伦贝尔市满洲里拥有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依靠独特的区域优势,承担着我国北方重要的边境贸易。锡林郭勒盟处在东北、华北、西北的交汇地带,草场面积广阔,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在医疗卫生条件方面,西部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由于选取人均指标,在客观反映地区的医疗条件时还需考虑人口数量的影响。

包头市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在近10年内整体稳步提升,但近两年出现小幅下降,这可能主要受其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恶化和工业产业效益下滑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2.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三部分在生活质量的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原因在于差异巨大的自然条件。而自然禀赋和地理区位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此外,其他因素如资源分布、产业发展、人口数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经济条件决定居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加快自治区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积极参与东北、华北和西北大区的经济活动,在区域合作中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自治区中部呼包鄂小经济圈受京津冀大经济圈的辐射影响,其雄厚的经济条件有利于带动内蒙古首府为核心的“金三角”发展,从而引领内蒙古自治区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取决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色”投入,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逐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今后应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带动等方面综合运用,加强宏观调控,继续保持各个盟市优势,改善弱势与不足,逐步缩小东、中、西地区的差异,促进全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zz033),陕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2011JM5010)]

注释:

{1}唐华仓.河南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现状及差异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7-43

{2}邓翔,张思元.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估计与调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1):16-23

{3}杨天化.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失灵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4):118-122

{4}曾文,张小林,向梨丽等.江苏省县域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经济学解析[J].经济地理,2014(7):28-34

{5}杨卫丽,王兴中,张杜鹃.城市生活质量与生活空间质量研究评价与展望[J].人文地理,2010(3):20-24

{6}范柏乃.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22-131

{7}Zhi Li,Peigang Wang.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O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 Residents: 2006 to 2009[J].Soc Indic Res (2013):1075-1090

{8}孙峰华,魏晓等人.中国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1):67-73

{9}包一玫.从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比较中分析内蒙古城镇居民生活质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8-10

{10}王芳.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2(11):1-7

{11}钟霞,钟怀军.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107-111

{12}蔡继梅,顾平.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江苏居民生活质量评价[J].价值工程,2009(6)

{13}刘丽娜,陈强.基于距离综合评估法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估[J].上海管理科学,2009(1):87-89

{14}张亮,赵雪雁等人.安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及其空间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4(4):84-90

{15}杨忠振,邬珊华.城市居民人居生活质量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71-74

{16}王伟武.杭州城市生活质量的定量评价[J].地理学报,2005(1):151-157

{17}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8}傅珊.邓光明.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J].经济论坛,2010(2):81-124

{19}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离差、均方差决策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9(8):100-107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 陕西宝鸡 721013)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内蒙古自治区生活质量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庆祝关工委成立2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