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媒体与未来
2016-09-09张余雷卿
张余 雷卿
VR,媒体与未来
张余 雷卿
虚拟现实技术最先被运用在军事训练与医学研究等领域,后来随着互联网行业对新技术的需求,VR技术又成为投资人眼里的“风口”。VR技术带来的“存在感”,将观众抽离出现实世界,实现在故事中的感同身受。但相较于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VR作品的内容制作需要改进。
VR;技术;媒体;未来
“媒介即人体的延伸”——虽然这一理论自诞生之日便备受争议,但在媒介技术的发展领域,扩展和增强人体感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是技术更新迭代的目标,也切实地推动了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更新与变革。如同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带来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及平台化信息获知的革命一样,虚拟现实技术(VR)则是从视觉及环境体验的信息感知层面,为媒体形态的创新升级开启了全新的未来。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前世今生— —达摩克利斯之剑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系列技术的广义统称,也被称为“使用电脑模拟的现实”。学界对狭义虚拟现实(VR)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AR),是否应被归类到广义虚拟现实技术之下并没有定论。目前,商业领域为了区分狭义VR与AR,将两类技术做了详细的区分:与增强现实技术(AR)不同,虚拟现实技术(VR)则是将使用者眼前“真实的”的世界完全替换为虚拟的。
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被记入史册的“感官大师”(The Sensorama)——在这台至今看起来依然充满未来感的巨大设备上,使用者可以观看4个不同题材的宽荧幕3D影片,同时它还可以模拟味觉与触觉。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它能够以第一视角完美地还原约会、飞行、赛车和现场观看表演的体验,这是人类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第一次成功尝试。60年代末,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了头戴显示器,俗称VR头盔(Head-mounted Display)。因为它骇人的体积与外形,这台头盔被命名为“达摩克利斯之剑”,比喻自身处在权力中心,时刻面临挑战的紧迫与压力。
正如很多新技术刚面世时一样,虚拟现实技术最先被运用到军事训练与医学研究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空军将此技术运用到飞行员培训中,特别针对增加飞行员在起降与极端情况时的处置经验,有效降低了训练成本与伤亡率。在发现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兴趣后,该技术被推广到美国陆军用作战术模拟,也用作治疗士兵战后综合症的手段。此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VR技术用作对火星的模拟勘测中。
纵观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它在军事应用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但也正如很多新技术面世后的情况,它的应用领域与应用场景被不断扩大,渐渐从军用技术转变为民用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VR技术早于互联网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新型框体机被放在了游戏机厅,鉴于当时电脑的性能限制与高昂的成本,它甚至没被游戏业界所接受。毕竟在1991年,每台73,000美元的售价超过一部豪华汽车。随后,人们的注意力被互联网吸引,而VR技术在一段时间的挣扎后,伴随互联网泡沫,消失在民用领域。在那之后的很长时间,VR技术只被用作医疗研究、飞行模拟、军事训练与汽车设计领域。
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对新技术和应用的需求及渴望,VR技术又逐渐从游戏公司 “有趣的小实验”变成了投资人口中的“风口”。
▲《纽约时报》VR作品《探寻冥王星极寒之心》
二、风中的媒体
2015年11月,《纽约时报》联手谷歌,向读者赠送了一百万个Google Cardboard, 并 发布了手机软件——NYT VR。2016年5月,《纽约时报》面向电子版订阅时长前1/3的忠实读者,再次送出了300万个Google Cardboard,并同期发布了自己的第8部VR作品——《探寻冥王星极寒之心》。作品素材来自于美国航空航天局新视野号航天器发回的数据,作品允许观影者通过VR技术对行星进行模拟探索。根据该报的披露,《纽约时报》VR软件已经被下载了600万次。同期,ABC电台、Vice杂志与著名电子媒体The Verge也发布了他们的虚拟现实短片。
不一样的是,《纽约时报》的VR作品使用的素材其实是由电脑生成的图片,而不是目前占VR作品主流地位的录制素材。在这部富有创新意义的VR作品发布之前,《纽约时报》已经采用VR技术报道过儿童难民、总统大选和巴黎恐怖袭击等新闻。正如之前的这些报道,《纽约时报》在不断尝试符合VR技术特点的叙事方式,并希望通过作品唤醒观众的通感,让观众在虚拟现实中去报道发生的地点感受——VR给了观众“故事”,更向观众展示了故事背后的世界。
新闻记者对VR技术表示欢迎,他们的新闻报道将不再轻易会因为“没有故事”而被主编否决。《纽约时报》的积极尝试也引发了记者们的争议,原因在于以VR技术呈现的新闻短片会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临场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众的感情。所以,当VR技术被用于新闻采编中时,如何选题、如何调整报道角度以避免对观众造成不利影响,成为记者们讨论的焦点。通常,一篇出色报道可以造成的影响,现在因为VR技术的介入,这种影响被扩大了。
三、感同身受
之所以能对观众造成巨大的情感震撼,以至于记者在进行报道前需要不断斟酌,其原因都来自于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来源于VR技术本身,它能将观众抽离出现实世界,并“完全”放置到故事中去。这种特性能够更加充分地传达作者意图,势必将成为信息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沃土,但有时,这种强烈的存在感也会让信息接受者产生不适。
在今年圣丹斯独立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一部叫《致命派对》(The Party)的电影短片参与了角逐,短片 由Morriso May与Rose Troche拍摄。这部共10分钟,被分为两部分的VR电影,从男、女主角两个不同人物的第一视角,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叙事方式的创新与VR技术的运用,加深了故事所描述的情境感。这种颇具争议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思考。
一开始,VR第一视角为一个在同学寝室派对的女学生。她与一名在派对中认识的男性,喝了一纯饮杯(shot)烈酒。之后,该名男子开始与女学生调情。没几分钟,主视角变得模糊,出现“星星”,揭示出刚才的酒中被放入了某种物质。接着,从模糊的视角中看到 “我”被拖进了宿舍的一间卧室中,在那里还有该名男子的同伙,紧接着视角便彻底转黑——女主角昏迷在卧室中。接着,第一视角调转至男主角。观众再次经历整个事件,并以施暴人的角度目睹 “我”如何与女子跳舞,如何在之后的酒中下药,如何与“我”的同伴将女子拖至卧室。
该部电影在电影节公映后,并没有任何群体抗议称受到冒犯,却同样实现了预想的效果。短片感情色彩强烈、尖锐,直击心灵深处,引起人们对校园性犯罪的反思。VR技术可以分享、重现一段经历,观众通过观看,可以感同身受。这昭示着VR技术在未来应用的巨大潜力,也为使用者带来了责任的思考。另一个通过VR短片取得相同效果的例子,也出现在电影节上,名为《叙利亚计划》(Project Syria),短片中观众以第一视角“体验”了发生在叙利亚阿勒颇镇的恐怖袭击时间。
为了避免制造对于某些观影群体难以承受的内容,在VR技术使用在新闻采编与影视创作前,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将成为区分作品是“不可承受之重”与“感官享受”间界限的唯一准绳,提出了对媒体人的挑战。
▲VR电影短片《致命派对》
四、未来已来
早在2008年,美国苹果公司就注册了将智能手机用于VR头盔显示功能的头部显示设备支架专利,并在2014年再次注册了多用途集成化超小型VR头盔的专利。不久前,苹果收购了Metaio,根据往常的惯例,这意味着还有18到24个月的时间,消费级VR市场就会成长到足够大的规模。届时,苹果的VR设备将如期而至,谷歌也在其去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与GoPro一起开发,可拍摄360度VR素材的摄像组。今年,三星以及更多移动终端厂商,正努力将VR体验通过智能手机传递给消费者;Facebook、HTC、索尼和一些其他厂商则在积极推进以家用个人电脑,家用游戏主机为中心的VR设备。国内,乐视等厂商正积极尝试,试图降低搭载VR技术的智能手机售价。
消费者对互联网兴起之后的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意味着VR设备在大规模普及后,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设备而存在。若以实现5千万用户为标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4年;互联网用了4年;苹果数字播放器(iPod)则只用了3年。Facebook诞生后9个月,有了10亿用户;苹果手机软件商店中的软件,也在上线9个月后,迎来了第10亿次下载,VR技术也许会成为下一个用户追逐的风口浪尖。
图1 VR、AR设备发布时间表
但是,相比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大部分VR作品仍显稚嫩,叙事手法亟待发展。从YoutubeVR频道看,目前对VR技术的采编应用仍仅限于城市与自然环境观光探索,而VR动画作品仍仅集中于对“龙”的刻画。对于媒体,这是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因为撑起VR的将是优秀的内容,是内容+VR+互联网。在经历了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后,媒体应抱着谨慎客观的态度,为这即将到来的另一次普及进行准备。比如,在发现用户在使用新媒介时,应及时根据新的使用习惯对内容进行优化,并对新的内容需求给予满足。优质的内容是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如何在这种新的媒介中体现这种优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发挥媒体作用,是摆在媒体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部质量粗糙的VR 3D动画短片《洛杉矶饥民》向影视工作者展现了VR技术所带来的这种可能——VR作品的内容比画面质量更重要。影视工作者需要使技术为故事服务,而不是相反。
五、新的机会
虚拟现实技术更擅长与观众分享诸如惊喜、悲伤等强烈的带来视觉和感官震撼的经验。这项技术也为媒体提供了一条新的与观众接触的途径,特别是那些更喜欢互动内容的年轻观众。
当然,在VR叙事模式出现突破之前,用VR技术去展现家具和房子可能会短时间内赚更多的钱。但是,VR技术的出现,使媒体可以向观众通过分享“经验”传达更细微的感情,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而这听起来就是媒体发展的未来。
(张余: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雷卿: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研究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