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之传播

2016-09-09

视听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特质综艺来源

微信之传播

总之,总局的通知是让我们把现在的日子过好,把漏了雨的老房子补起来,但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未来的日子并不取决于对这种传统电视节目的创新。对一个低矮的小房子修修补补是不可能修补出一座摩天大厦的,它的地基也承受不了大厦的重力。因此,对于传统节目的创新,只要我们能够维持生存就足矣,我们真正的方向应当在双向互动的视频节目,那才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新的家园。(王明轩:创新还是放弃,传统电视节目路在何方?来源:TV派)

中国综艺长期的“拿来主义”,让电视人养成一种惰性,你看那些打着联合研发的节目,模式是人家的,本土改造人家也出idea,人家还负责制作、出导演、出编剧、出灯光、摄像、负责建立情感关系、环节设置,而咱们中方只出钱,再顶多邀请艺人,这叫什么联合研发?说的好听就是人家为咱们打工,实际咱们没有一点原创力,吃的都是别人嚼过的馒头,这样的联合研发,总局一定会限制。(《“原创令”下达后 卫视都“中国创造”了吗?》来源:腾讯娱乐)

对于综艺节目中常见的“综艺咖”,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为“他们常年在综艺节目中打磨,知道编导、观众需要什么。总体来讲,会‘玩’的人其实不多,看很多真人秀会发现很多人不会‘玩’。我们很多演员尤其是影视演员,他们可能是明星,但离综艺咖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为什么喜剧综艺很难显现出长久的生命力》来源:新华网)

对于影视来说,IP只是源头故事和创意、人气和宣传等层面的“加分因素”,不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成就一部好剧,核心必要条件是剧本、表演、制作,成就爆款还需要“天时”(竞争环境、宣传运作)、“地利”(平台、时段、编排)、“人和”(内容品质)等综合因素。(《观察:芒果生态布局行业领先,但急需自制爆款IP破局》来源:影视参考)

网络自制剧,未来真的会抢了电视台的饭碗吗?会,也不会。对于一些二三线平台来说,网络电视剧的风行会极大地扼杀它们的生存空间。但对于一流的播出平台来说,网络自制剧恰恰能和这些平台互相补充,达到全平台的覆盖。(《未来,网络自制剧真的会抢了电视台的饭碗?》来源:杭州日报)

中国最早的直播,诞生在央视的新闻栏目,之后又有综艺娱乐的节目直播、晚会直播,各家卫视的真人秀节目。但是当互联网将技术权力下放之后,无数的草根大众掀起了“业余者的革命”,宏大叙事的解体让人们厌烦了“推拉摇移跟甩”专业化、模式化、精密化的设定,他们喜欢那种low low的但却更加真实、接地气的网络直播,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网络直播:这场全民盛宴其实与“孤独”为伍》来源:新闻传播学研)

从互联网思维,到现如今的网感特质,互联网的感觉比具有互联网思维更应急,抓住网感便能成为当下舆论的导向者,娱乐的尺度、跳跃的思维、自嘲的心态,具有网感特质便是互联网上一颗活蹦乱跳的谐星。(《90后新标签 你能读懂几个?》来源:媒介360)

当下做得比较成功的新媒体,多是带着浓厚个人色彩、鲜明个性特质、个人主导性的项目,并且带着传统媒体的基因。他们或是传统媒体时代的“老炮儿”,或是都市报群雄混战时代突围的“黄金一代”,或是网络江湖中混出来的写手,已经因为自己的文字而拥有一群粉丝——他们熟悉新媒体传播和运营技巧,深谙读者的痛点,在新媒体上将自己文字中能吸引新读者的那种个性运用到极致,将“互联网+”个性特质发挥到极致。(《曹林:媒体人不要盲目跟风转型》来源:青年记者)

进入7月,新华社《红色气质》微电影、“那兔”爱国主题连载等也在B站上播放,收获大量浏览及弹幕留言。众多90后纷纷留言:“泪目”“我自豪”“好有气质”。业内人士分析,一批富含正能量的优秀动漫,以及影视与动漫交融的“高概念”作品正在受到二次元人群追捧,将形成更加深层次的文化互动。(《“二次元经济”井喷 本土原创如何由大变强?》来源:新华网)

同情和悲悯是人性的美好,但感情泛滥会不会消减真相传播?我一直笃信,在灾难报道中,记者应该对“随波逐流的悲情”有所忌讳,相比于涕泪交加,采集新闻当事人的亲历讲述,探寻事件的真相或更具价值。我们记录灾难中的众生,他们的陈述,他们的悲喜。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既是新闻的维度,也是新闻的力量。(《记者手记:别把镜头特写到遇难者和家属脸上》来源:荔枝网)

猜你喜欢

特质综艺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