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4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09-09朱春梅刘建红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6年4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我院

朱春梅,吴 民,刘建红(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不良反应监测·

我院4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朱春梅,吴 民,刘建红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 2015年12月收集的495例ADR报告进行汇总,从ADR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类型、严重ADR报告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5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率(55.56%)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44.44%);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9.29%);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26.87%),其次为消化和循环系统药物(分别为15.76%);静脉用药引发的ADR最多(71.92%);消化系统损害133例(26.8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30例(26.26%);严重ADR报告占比12.73%,消化系统损害23例,血液系统损害12例,全身性反应11例。结论:需进一步重视ADR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近年来,随着我国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我院ADR监测工作情况,现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2014年1月 - 2015年12月我院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495例,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ADR的药物种类及ADR分布、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等进行统计分析[2]。

2 结果

2.1报告人情况、ADR报告来源及分型

495例ADR报告中,临床药师上报473例(95.56%),医护上报22例(4.44%);ADR报告来源住院部468例(94.54%),门诊27例(5.46%);一般ADR 432例(87.27%),严重ADR 63例(12.73%),其中新的严重ADR共计3例。

2.2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

495例报告中,男性275例(55.56%),女性220例(44.44%),男女比例为1.25∶1,男性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人群,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50 ~ 59岁患者次之。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年龄分布Tab 1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2.3ADR涉及的给药途径

495例ADR报告中,静脉用药356例(71.92%),口服用药126例(25.45%),其它途径为13例(2.63%)。

2.4药物类别、品种数及ADR分布

涉及药品84种,以抗感染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最多[3],消化系统药物次之;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为最多。详见表2 ~ 3。

2.5ADR累及系统/器官

ADR涉及的系统/器官较为广泛,其中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常见,皮肤及附件反应次之。详见表4。63例严重ADR涉及消化系统23例(36.51%);消化道出血报告最多,肝损害次之,过敏性休克位居第3位。详见表5。

表2 495例ADR药物类别及品种分布Tab 2 The category and related drugs distribution of 495 ADR

表3 ADR涉及抗菌药物类别及品种分布Tab 3 The category and related drugs distribution of ADR-inducing antibacterials

表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4 Systems/organ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3 讨论

3.1报告人职业和基本情况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本地区药品不良事件监测“哨点”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早,现配备经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培训获证的9名专职临床药师,承担了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工作,极大程度促进了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495例ADR报告中,临床药师上报占比高达95.56%。报告主要来源于病区,门诊占比仅有5.46%,与其它文献报道结果不一致[4];院内其它医务人员报告数较少,以上不足需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予以完善。

男性ADR报告明显高于女性,与其它报道不一致[5-6],可能与本地区(如:石油企业)较多男性长期在戈壁野外工作、气候环境恶劣,基础病较多有一定关系。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及基础病较多的原因,ADR发生率较高,与国内其它报道结果一致[7]。

表5 严重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涉及药品Tab 5 The distribution of systems/organs and related drugs involved in serious ADR

3.2给药途径及剂型

静脉用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的首过效应,而且受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输液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其它途径给药更易发生ADR,本院静脉用药所致ADR为71.92%,也与常见报道一致[8]。提示临床用药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基本原则、严格掌握输液适应证,做好全程用药监护。

3.3药物类别

由表2 ~ 3结果可知,ADR的发生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尤以头孢菌素类突出,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9],分析原因在于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等优点,我院50种抗菌药物目录中占据16种25个品规,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症状,性别、年龄对其发生率影响不显著,因此建议临床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用药过程中严密监视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症状后应及时处理。我院肿瘤科为自治区重点专科,但是抗肿瘤用药ADR报告数仅为4.24%,这与肿瘤患者疾病的特殊性以及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的特点不相符[10-11],肿瘤科病区监测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中成药ADR报告占比1.21%,与其它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不一致[12-13],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院严格控制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使用,每月进行动态分析,用药品种数及用量不断缩减、用药日趋规范所致,病区仅使用部分注射剂且品种较少,用药占比较小;口服中成药主要在门诊使用,ADR监测也存在不足,需加强门诊中成药的ADR监测工作。

3.4ADR累及系统/器官

由表4可知,我院ADR以消化系统反应较为常见,与相关报道结果不一致[14-15],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此类ADR由于临床表现易于发现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病情一般较轻,予以停药或对症治疗症状即消失。我院配备消化专业临床药师有利于相应ADR的上报。心血管系统反应以静脉炎居多。药物性肝损害报告35例,占7.07%,涉及各系统药物,尤以肿瘤用药和他汀类降脂药为多,他汀类药物反应相对较轻,提示用药过程应注意监测患者肝功能变化,依据变化情况做好用药调整或对症处理。

3.5严重ADR解析

严重ADR报告63例(12.73%),涉及系统较多,这与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的作用特点、机体的特异性以及ADR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密切相关。本院涉及消化系统严重ADR最多,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肝损害,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药物较为广泛,其中抗血小板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引起有5例,肠溶阿司匹林有3例,考虑为药物本身的作用特点以及应用广泛的原因,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我院用药排名第10位(金额计算);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等其它药物也有可能引起重症消化道出血,需临床使用过程予以关注。血液系统的损害次之,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等,多数为抗肿瘤药物所致。全身性反应以过敏性休克为多见,以抗菌药物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16],品种分布无差异,由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本类药物致敏性和机体的特异性相关,提示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本院规定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前以原液做皮试(说明书有要求的按说明书执行),以期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新的、严重ADR报告有3例需引起临床重视:1例为肾康注射液引起的呼吸抑制,其主要成分为大黄、丹参、红花、黄芪,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专科用药,我院用量较大;另2例为注射用泮托拉唑和万应胶囊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本次报告用于胃溃疡治疗而诱发消化道出血,因相关报道少见,需做进一步临床观察。万应胶囊为多组分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的功效,患者使用后引起消化道出血症状,不排除由药物所致。

3.6个例解析

495例ADR报告中,前列地尔引起不良反应18例、聚乙二醇干扰素8例。前列地尔引起ADR表现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其中静脉炎12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17],尤其老年人群中发生较多,原因在于该药物本身为致痛、致炎物质,可以使白细胞浸润静脉中膜层,血管壁发生炎症改变,进而使静脉血管收缩、变硬,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对机械损伤和化学性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因此发生率较高。发生静脉炎可通过热水袋热敷、50%硫酸镁湿热敷或更换注射部位等措施缓解症状。聚乙二醇干扰素主要引起发热、关节疼痛、骨髓抑制、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等有害反应,治疗过程中需做好临床观察和医患沟通,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这两种药物在我院用量较大(金额计均排名前10位),与ADR多发也呈正相关。

综上,ADR的发生在临床用药中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加强合理用药监管,强化不良反应监测,完善相应制度,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只有全员参与、全范围监测,才能确保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14.

[2] 苗秋雨,闫荟羽,张四喜,等.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12月9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6):372-375.

[3] 朱昆,李忻,刘玉梅.278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5):288-291.

[4] 季波,李辉,袁进.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3):157-159,181.

[5] 宋素异,白瑞霞.6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7):970-971.

[6] 徐彬,杨忠英,樊洪忠,等.我院2012年4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15):62-64.

[7] 剡建华,岳明.近3年我院2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5,30(3):307-309.

[8] 谢华,张桂林,王荣,等.2012年我院6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4):224-227.

[9] 朱曼,凡超,郭代红,等.军队医院1175例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3):163-167.

[10] 廖柳凤,雷宇,潘文,等.某肿瘤医院2012 - 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10):1476-1478.

[11] 崔琪,闫素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8):654-656.

[12] 钱先中,金惠静,杨娟,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4):573-577.

[13] 王荔,刘晓慧.508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2):97-100.

[14] 任清兰.我院2011 - 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8):1184-1186.

[15] 孟祥云,高雷,姜怡,等.某院5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1):199-203.

[16] 马翔,李潇潇,刘维,等.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9):1964-1967.

[17] 沈颖,吴泊.100例前列地尔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8):497-499.

Analysis of 495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s in our hospital

ZHU Chun-mei, WU Min, LIU Jian-h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Xinjiang Karamay Central Hospital, Karamay 834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rs,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in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A total of 495 ADR report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Age distribution, gender,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drug categories, systems and organs involved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dverse reaction types,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involved in AD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mong 495 ADR reports, the incidence of male (55.56%)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44.44%), and the ADR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he age over 60 accounted for the vast majority. The proportion of ADR cases induced by anti-infection drugs was highest, accounting for 26.87%, followed by digestive and circulatory system drugs (15.76% for each system); intravenous infusion was a high-risk cohort in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ccounting for 71.92%. The mos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was digestive system damage (133 cases, 26.87%), followed by skin and appendix damage (130 cases, 26.26%). A total of 63 cases (12.73%) were serious ADRs, including 23 c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damage, 12 cases of hematological system damage and 11 cases of systemic damage. 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DR vigilance,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and pharmaceutical ca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assure the drug use in effective, safe and economic way.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e

R969.3

A

1672 - 8157(2016)04 - 0231 - 04

吴民,男,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事管理、临床药学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E-mail:1109637804@qq.com

朱春梅,女,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E-mail:zcm1000@126.com

2016-01-04

2016-03-05)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我院
药师“归一”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