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核心技术分析①
2016-09-09李庆新张国栋宜宾学院体育学院四川宜宾644000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太谷03080
李庆新张国栋(.宜宾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0;.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山西太谷 03080)
乒乓球运动核心技术分析①
李庆新1张国栋2
(1.宜宾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0;2.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山西太谷 030801)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技术革新始终贯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该文在文献资料查阅及归纳总结基础上对乒乓球运动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得出乒乓球技术主要受其核心技术及其他客观材料和科技因子影响,以运动技术中的动作、各个阶段领先技术打法为主,主要以削球技术打法、快攻型打法、弧圈型技术打法为主要核心技术,通过对发展历程、技术成因、动作结构的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技术革新演变趋势。随着时代及科技的进步,乒乓球的快、转、狠技术急剧向前发展。该文在研究整理基础上发现,影响因子已经由以往的单一要素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乒乓球 核心技术 革新
1 乒乓球各阶段技术发展历程
1.1削球打法阶段主导技术
乒乓球运动发展初期,队员在比赛中通常使用单层木板击球,受木板击球声音的启发将其称之为“乒乓”。而后,胶粒拍的出现有效增强了球拍对球的摩擦,使球发生旋转,出现了削球技术。这在当时的欧洲选手里使用率极高,一度成为该阶段的主导技术。
1.2快攻型打法阶段主导技术
乒乓球比赛中谁能抢占先机主动发力便可成为赛场的主导,应运而生的快攻型打法便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打法,尤其是日本首先运用了此打法,并得到各国的一致认可。
1.3弧圈球打法阶段主导技术
弧圈球打法是在快攻型打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这种打法最初来源于韩国队员,开始时许多运动员不能适应对这种强烈的上旋,因此,韩国队一举夺冠。而同时期的世界各国迅速接受并普及此打法,我国将此技术发展壮大,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革新,在天津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发挥出色,荣登世界乒坛之巅。
2 主导技术影响因子分析
乒乓球比赛中,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主导技术的运用,而击球质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这些因素被称为致胜因素群,而在其中起关键、核心作用的因素被称之为核心要素。核心要素准确地概括了主导技术的主要特征,了解乒乓球运动的核心要素对提高击球质量非常重要。
3 乒乓球各阶段核心要素成因比较研究
削球打法的技术制胜因子为转、变,其中转是最重要因子[4]。其成因包括:科技地进步促进了底板和胶皮的革新,对于球的摩擦更强;削球本身作为防守技术,力量较小,回球速度相对缓慢,容易下网,这限制了它的发展;在球员站位上,要求在中远台位置,属于易守不易攻的站位,击球时机处于下降期,仅能通过增加旋转造成威胁。
相对于削球,攻球在力量、速度上要求更高。在当时由于世界各国都在追求一种进攻型打法,加之国际乒联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革新策略,将球网变低,球台宽度加宽,攻球技术顺势推出。另外,球拍材料也出现革新,海绵球拍的出现使球拍的弹性比以往更突出,球拍在击球时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及速度。中国乒乓球在这一阶段也是提倡以进攻型打法为主,把握快、准、狠3点成为快攻型打法战术核心。
以弧圈球为主的打法与以前相比又有新的突破。在原有的攻球要求基础上,保障力量与速度的前提下,将原来的快、准、狠3点进一步提高,对球的旋转技术也进行强有力的改革;再者胶皮的摩擦系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对球的旋转程度更强。球质上也有所改变,由小球变大球,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加大,乒乓球速度和旋转强度有所下降,这也对弧圈球技术要求更高,就为“狠、快、转”三因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提供了发展空间。
4 动作结构对比
表1 各阶段准备动作对比
根据乒乓球技术特点,将其划分为准备、功能、结束动作,并作相关对比研究
表2 乒乓球运动各阶段主导技术功能性动作对比
表3 结束动作对比
削球使球产生下转,弧线比较长,速度也比较慢,比起攻球等进攻型打法的强烈速度和力量明显属于被动型打法,球员一般是在球的下降期去击球,是一种被动的击球方式。在站位上处于中远台距离,想要获胜球员只能使回球更加旋转,落点近且低的情况下迫使对手在进攻时产生失误。
攻球是进攻性主导技术,是最基本的得分手段,攻球是在球的上升期击球,击球的中上部,通过大臂带动小臂的鞭打动作,使球短时间产生强大的力量和速度,特点是快、准、狠,是强有力的进攻手段。在技术结构上,准备、引拍、击球、回收要依次完成,发力由脚蹬转传递到腿再到腰,最后由大臂带动小臂传到手腕,力量依次传递,在球拍上产生瞬间爆发,其特点是速度快、力量大、弧线低平。
弧圈球技术是在攻球技术基础上演变而来,具备攻球快、准、狠的特点,但又有旋转性强的独特特点。一般是中远台站位,利于动作的转换,也是中远台对攻的技术手段。击球时间以球的上升期和下降期为主,上升期采用拉前冲弧圈球,下降期一般采用拉高吊弧圈球。在动作结构上与攻球技术相仿,但拍面略前倾,利于摩擦球体,产生旋转。其影响成因主要在准备引拍和挥拍距离上,以便增加幅度,产生强大速度。再者在进攻相持阶段,弧圈球成为该时段主要技术流打法,对运动员在多板进攻、动作结构连贯性、幅度、节奏、协调发力等要求更高。
5 结语
乒乓球主导技术从削球、攻球再到弧圈球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各阶段主导技术制胜因素群及核心因素也经历了相应地转变。单一因素发展水平地提高以及各复合要素间不断地融合,成为制胜因素群中促进主导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各阶段主导技术动作结构的转变始终是以提高击球质量而转变的,其核心在于如何以最佳的准备姿势、适时调整动作幅度以及迅速还原来获得最佳的击球效果。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春玲.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困境与出路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40.
[3]陈启湖.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2):99-100.
G846
A
2095-2813(2016)08(a)-01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2.146
李庆新(1990—),男,汉,山东茌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张国栋(1989.6-),男,汉,山东高青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