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调查与分析
2016-09-08黄家群西藏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0
黄家群(西藏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调查与分析
黄家群
(西藏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现状。方法 采用相关量表对西藏大学4个年级的183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西藏地区大学生在心理控制源内控性维度上得分最高,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维度上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民族大学生在有势力的他人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班干部与非班干部、不同年级学生在机遇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内控性,民族、年级以及是否为班干部对其心理控制源有一定影响。
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
心理控制源最早由Rotter提出,源于其社会学习理论,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一般性看法,分为内在性和外在性[1]。内在性即内控性,指个体倾向于将事情结果归结为自身因素;外在性即外控性,指人们认为事情的结果由不能为自己左右的外部因素控制,如运气、命运、机遇等。心理控制源作为人格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2]、网络成瘾[3]、学校适应[4]和社交焦虑等有密切关系。近些年关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较多,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却较为罕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索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现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他们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正确归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西藏大学4个年级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为83%。其中,男生88人,女生95人;藏族104人,汉族79人;大一38人,大二50人,大三44人,大四51人。
1.2研究工具
采用Levenson编制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5],测量被试对因果关系的看法。该量表由24个项目、3个部分组成:内控性(I)、有势力的他人(P)、机遇(C),每个分量表有8个条目。量表以7分制评定,评分从-3分(很不同意)至3分(很同意)。计算时总分加24分以抵消负分,表示心理控制的倾向性。此次研究中,内控性分量表的α系数为0.672,有势力的他人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20,机遇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00。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现状(见表1)
表1显示,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各维度平均得分中,内控性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有势力的他人维度。与常模相比[6],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和机遇维度得分较低,且内控性维度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有势力的他人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
2.2不同民族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差异分析
对藏族和汉族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测试结果进行t检验(见表2),发现不同民族大学生在有势力的他人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P<0.05),且藏族学生得分高于汉族学生,在内控性和机遇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西藏地区大学生IPC量表得分及与常模的比较(x±s,分)
表2 不同民族大学生IPC量表得分比较(x±s,分)
2.3是否为班干部学生心理控制源差异分析
对班干部和非班干部学生心理控制源测试结果进行t检验(见表3),发现班干部学生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维度上与非班干部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机遇维度上班干部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P<0.05)。
表3 是否为班干部学生IPC量表得分比较(x±s,分)
2.4不同年级学生心理控制源差异分析
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控制源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发现在机遇维度上年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二学生得分最高、大一学生得分最低。年级差异事后检验表明,大一学生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P<0.05)。在内控性和有势力的他人维度上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不同年级学生IPC量表得分比较(x±s,分)
3 讨论
3.1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总体特征
研究发现,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内控性维度得分最高,说明其内控性较好,倾向于对行为结果进行内归因,相信自己能驾驭和控制自己的生活,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对自己的生活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受学校、家长保护的环境中,人际关系简单,利益纷争较少,即使有利益冲突,学校也会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原则保障每一名学生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在校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相信通过勤奋、努力就能改变现状,成功与否与自身因素有关。西藏地区大学生在内控性维度上得分最高,与内地许多心理控制源研究结果一致[7~10]。
西藏地区大学生内控性和机遇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而有势力的他人维度得分高于常模,说明学生普遍认为人脉更能影响和控制行为结果,这可能与大学生的经验增长、阅历增加有关。随着年级上升,参与的校园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增多,学生渐渐意识到权威人物、同学、朋友等的指导和帮助能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机会,还能帮助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学业、就业、社交等问题能帮助他们出谋划策,为自己获取各种就业信息、解答学习方面的问题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
3.2民族差异对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影响
不同民族大学生在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维度上的差异说明,相对于汉族学生,在面对行为结果时藏族学生更依赖社会关系,这与藏族学生生活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有关。受藏传佛教影响,西藏地区人民团结和睦、友好相处,人与人之间保持着深厚情谊,这也使得藏族同胞更容易相信他人,能坦诚相待,同甘共苦;正直、善良,以诚信取信于人是藏族道德信条中的重要内容,强调团结互助,彼此尊重、理解、信任[11]。此外,藏族同胞遵从意识较强,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恶劣,要获得生存发展,就必须有强烈的群体观念,这也促使他们相互依赖的意识加强[12]。
3.3是否为班干部对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影响
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学生在心理控制源机遇维度上的差异说明,班干部学生更倾向于机遇控制行为结果。这种差异可能与职位所带来的便利有关。班干部协助班主任或辅导员管理班级,不仅自身成绩优秀,而且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强,能带动学生并检查督促他们完成学校、教师布置的任务,及时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重要的信息传递员[13]。由于他们比非班干部学生面临更多机会,因此,相信机遇多、路才会更好走。
3.4年级差异对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影响
本研究中,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各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大二、大四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各维度得分高于大一、大三学生,大一学生得分最低,大二学生得分最高,并在机遇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因为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他年级学生已经适应大学环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故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4 结论
综上所述,西藏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内控性,往往将行为结果归于自身因素,表明他们能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业,善于正确评价自己。同时,民族、年级以及是否为班干部等变量对西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也有一定影响。
[1]Rotter J 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General and applied,1966,80(1):1.
[2]王凤,李曼.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148-150.
[3]王钢.师范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网络成瘾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4):335-336.
[4]石怡,周永红,曾垂凯.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校适应: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3):538-540,547.
[5]Levenson H.Multidimensional locus of control in psychiatric patients[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73,41(3):397.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7]衡书鹏.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68.
[8]肖莉,陈仲庚.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结构及IPC量表的初步分析[J].应用心理学,1989(2):22-27.
[9]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10]陈娟.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11]丁玲辉.藏族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意义[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0-35,121.
[12]吴映平.四川藏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及其现代化[J].贵州民族研究,2015(5):49-53.
[13]李守远.浅谈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班干部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47-148,178.
G444
B
1671-1246(2016)15-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