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遗忘的皇妃
——新见《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真一)墓志铭》考释

2016-09-08

关键词:尊师玄宗杨淑

雷 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被遗忘的皇妃

——新见《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真一)墓志铭》考释

雷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本文是对新见《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墓志铭》的详细考释。由于史料有限,之前学界大多认为唐玄宗早年的杨淑妃与肃宗之母元献皇后杨氏是同一人,但墓志的记载否定了这个推测。杨真一出自隋朝贵戚观王杨雄之弟杨士贵一系,这也是唐代前期最重要的外戚家族之一。然而,由于杨真一的叔父杨均身为韦皇后面首且因涉嫌毒杀中宗而被诛,其家族因此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作为罪臣之侄女,杨真一却很快被选为太子良娣,并在玄宗即位的两月之后晋封淑妃。本文推测,她很可能是在当时玄宗与睿宗、太平公主激烈斗争的背景之下,被后者安排到玄宗身边的眼线。正因如此,当玄宗最终平定太平公主之乱、独掌大权之后,就开始清理太平公主安插在后宫之人,面临巨大压力的杨真一最终选择了入道远祸之路。从此以后,她就不仅被玄宗刻意遗忘了,而且最终默默消失于史籍之中。

杨真一; 杨淑妃; 唐玄宗; 玉真观; 太平公主

《唐大诏令集》卷二五《妃嫔》中收录了一道延和元年(712)十月的《皇帝良娣董氏等贵妃诰》:

《关雎》之始,化于国风;贯鱼之序,著于大《易》。用能辅佐王道,叶宣阴教。皇帝良娣董氏、良娣杨氏、良媛武氏等,门袭钟鼎,训彰礼则,器识柔顺,质性幽闲。美誉光于六寝,令范成于四教。宜升徽号,穆兹朝典。董氏可贵妃,杨氏可淑妃,武氏可贤妃。①

早在2011年,陈丽萍先生就将此诰文中的杨淑妃与唐肃宗生母元献皇后杨氏勘同②,但并未解决《新唐书·后妃·元献杨皇后传》中“帝即位,为贵嫔”的记载与此诰文中“杨氏可淑妃”之间的矛盾。在后来的研究中,她也始终将这位杨淑妃等同于元献皇后③。最近,霍斌先生又对这道诰文的时间、背景与涉及的三位人物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样认为这位杨淑妃“极有可能就是后来的元献杨皇后(唐肃宗生母)”④。由于资料的缺乏,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基于情理的推测,而没有坚实的证据。随着近年杨淑妃本人墓志的发现,我们才知道这个推测与史实不合,她与元献皇后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而杨淑妃本人则因其政治立场被迫遁迹于道门,在漫长的岁月中,她被唐玄宗刻意冷落,甚至也因此完全被后人遗忘。通过对杨淑妃生平事迹的钩沉,对于我们理解唐代皇室婚姻的政治背景及后宫与道教的关系当有所裨益。

一、《杨真一墓志》录文

2014年底,承蒙西安碑林博物馆王庆卫先生厚意,发给我一幅赵力光先生所藏拓片的照片,即天宝八载(749)八月的《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真一)墓志铭》(以下简称《杨真一墓志》),后来我亦有缘在西安坊间购得一套拓片,使这个工作成为可能。此志为方形,高、宽各61厘米,正书,27行,满行27字,无撰、书人的姓名(图1)。盝顶志盖高、宽各34厘米,四杀为线刻的四神图案,篆书铭文3行9字:“大唐故杨尊师墓志铭”(图2)。先录文如下:

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墓志铭并序

尊师讳真一,字真一,弘农人也。开府仪同三司郑国公崇敬之曾孙,使持节太州刺史志诚之孙,兵部郎中昌宁伯澄之长女。祖德家声,播于今古矣。尊师天发韶彩,穆然玉润,神纵深识,莹乎珠圆,不师而礼容自昭,不学而妇

图1

图2

工弥劭,故能光膺典册,式荷宠章。先天初,今上养德东朝也,特以名家,册太子良娣。及乘乾纂运,进册淑妃,扶翼树壶,弼谐阴教,六宫之内,皆取象焉。先是,季父得罪,举家迁谪,旋有圣旨,将擢天伦,因泣诉非辜,特回殊造,再构门户,永雪冤酷。偕复诸父之位,竟让昆弟之荣,岂伊宗族称孝,乡党称悌而已!虽古之贞义,孰云比德?继而恩遇滋深,猜阻间起,悟贵宠之难极,恐倾夺之生舋,乃栖心服道,恳愿从真。天且不违,人欲卒获,久而方许内度,固请还家,申孝养也。恭惟承顺慈颜,友爱同气,赒急姻族,澹泊荣利,混色空而齐駈,由物我于一致,动有名贤之节,尽非常人之事。遭家多难,荼苦仍集,上延圣善之罚,荐锺友于之痛。以孝追远,以仁抚孤,茹毒终丧,衔哀过等。爱弟未立,令妹始笄,咸佩教训,克修志业,罄膏沐之资,备婚姻之礼,能事具举,人无间言。方退守黄庭,精求玄理,噫!昊天不吊,寝疾弥留,将殁之际,抚孤侄寀而泣曰:“生必有灭,物无不化,且居生灭之境,岂逃物化之间哉!所叹女更年已衰,尔禄未及,是吾遗忧矣。”天宝八载六月廿四日,归神于西京景云观,春秋五十有八。法流追恸,中外如失。以其年八月十日,封树于咸宁县洪原乡少陵原,陪先茔,礼也。呜呼!常闻神道昭彰,报应犹响,今也则昧,胡然我欺。仁兄恒王府司马黯、介弟扶风司功参军黰、襄阳别驾黓等,载感仲由之戚,共深宣父之悲。爰假菲才,宣扬懿范。词不虚美,书无惭德,敢铭遗烈,昭示泉宫。其词曰:

五公之裔兮四德彰,承宠命兮升椒房,心所思兮无何乡,辞鸾殿兮挂霓裳。大运尽兮舟不藏,丹旌归兮玄夜长。少原之色系寒苍苍,唯有松风兮吹夕旸。

二、杨淑妃的家世

据《墓志》记载,杨淑妃“讳真一,字真一”,不过,这更像是她入道之后的法名,其本名今天已经无从查考了。她系“开府仪同三司郑国公崇敬之曾孙,使持节太州刺史志诚之孙,兵部郎中昌宁伯澄之长女”。显然来自隋唐时期威望显赫的弘农杨氏,确切说来,她的五代祖正是观王杨雄之弟杨贵(字士贵)。

关于汉唐之间的弘农杨氏,目前学界已经有了不少研究,如赵超先生就利用墓志资料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杨氏部分进行了订补⑤。之后,王庆卫等先生又利用新出墓志做了进一步梳理和讨论⑥。值得一提的是,在气贺泽保规先生的主持之下,日本明治大学的《骏台史学》杂志曾于2012年推出过一期弘农杨氏的研究专号⑦,不仅有专题论文,还有一些工具性的文章如弘农杨氏的墓志目录等,极便使用,而田中由起子所编《弘农杨氏系图》更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这幅图表中,列出了杨雄、杨士贵、杨士达、杨白泽等兄弟四人的谱系,我们还可根据新出资料做进一步补充。事实上,除《杨真一墓志》之外,她这一房还有另一些碑志材料存世或出土,例如其祖父杨志诚的神道碑就保存在张说的文集之中⑧,而其兄杨點、其弟杨黰的墓志亦于近年相继刊布⑨,这些材料对于了解杨真一的家世及其生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杨雄诸兄弟各房在隋唐时的贵盛,《旧唐书·杨恭仁传》描述曰:“师道兄子思玄,髙宗时为吏部侍郎、国子祭酒。玄弟思敬,礼部尚书。师道从兄子崇敬,太子詹事。始恭仁父雄在隋,以同姓宠贵,自武徳之后,恭仁兄弟名位尤盛,则天时,又以外戚崇宠。一家之内,驸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已上官二十余人,遂为盛族。”⑩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杨真一所在的杨士贵一系。

杨真一的高祖杨誉在史籍中材料很少,唯一一次亮相却似乎并不光彩。据《唐会要》记载:

至于杨真一的祖父杨志诚,事迹主要见于张说所撰的神道碑。此碑对于理解杨氏家族的际遇颇为重要,现略引如下:

从碑文来看,杨志诚在世时,官位并不显赫,虽然一度担任了吏部员外郎,但最终的官职不过是“陇州司马”,至于“太州刺史”,只是在神龙时因二子贵显而追赠的。碑文没有提及杨志诚的卒年和年岁,其夫人在他去世之后教育诸子,“三十年内,八子登朝”,而她卒于景龙二年(708),三十年前则是678年,然则杨志诚当卒于高宗仪凤二年前后。

根据上述考证,我们可在田中由起子《弘农杨氏系图》的基础上,将从杨士贵到杨真一的家族谱系列表如下:

三、“再构门户,永雪冤酷”详解

不难看出,杨真一的家世非常显赫,这个家族多次联姻皇室,成为最重要的外戚之一。不过,也正因如此,他们也多次卷入政治风波之中,历经挫折。这一点,在杨真一本人的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真一墓志》中的这段话特别值得注意:“先是,季父得罪,举家迁谪,旋有圣旨,将擢天伦,因泣诉非辜,特回殊造,再构门户,永雪冤酷。偕复诸父之位,竟让昆弟之荣,岂伊宗族称孝,乡党称悌而已!虽古之贞义,孰云比德?”所谓“季父”,通常是指叔父之中年齿最小者,他会是杨澄八个弟弟中的哪一位呢?经过我们的考证,发现这位“得罪”的“季父”,应是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杨均,其“得罪”的因由,正是他因附会韦后而在唐元政变中被诛杀。

正因杨均犯下如此大逆不道的罪行,杨氏一族受到了严厉处罚,即《杨真一墓志》所云“季父得罪,举家迁谪”。这也使其母赵氏一直无法安葬,《杨志诚碑》即称:“间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以先天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合葬于少陵原,礼也。”由于杨均的侄女杨真一在这个月被晋封为唐玄宗的淑妃,“旋有圣旨,将擢天伦”,她乘机为诸叔父求情,才“偕复诸父之位”,当然,这不会包括杨均在内。从《杨志诚碑》可知,当时“第二、第三子夫人在堂而没,长子、第八子在殡而亡”,加上已被处斩的杨均,则被官复原职的“诸父”只剩下包括杨泚、杨湑在内的4人而已。而其祖父杨志诚与祖母赵氏的合葬,也在此时得以完成,并请来大手笔张说撰写神道碑,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实现的,而犯事被诛的杨均则被选择性遗忘了。对于杨氏一门而言,这无疑正是《杨真一墓志》所云“再构门户,永雪冤酷”的大贡献。

《杨真一墓志》还强调了她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对兄弟子侄的关爱:“恭惟承顺慈颜,友爱同气,赒急姻族,澹泊荣利,混色空而齐驱,由物我于一致,动有名贤之节,尽非常人之事。遭家多难,荼苦仍集,上延圣善之罚,荐钟友于之痛。以孝追远,以仁抚孤,茹毒终丧,衔哀过等。爱弟未立,令妹始笄,咸佩教训,克修志业,整膏沐之资,备婚姻之礼,能事具举,人无间言。”如上节考证,杨真一可能有6位兄弟和一位妹妹,她的年纪小于黯、點、默三位兄长,而长于黰、黓及另外两位弟、妹。从墓志来看,作为长姊,她也主持操办了这些弟、妹的婚、宦大事。案杨真一的五弟杨黰卒于天宝九载二月,“春秋二百七十甲子”,即44岁上下,要比杨真一小15岁左右。考虑到如此之大的年龄差距,我们似乎就可以理解杨真一对弟、妹的关照和爱护了。

四、入宫与入道:人生的无奈选择

众所周知,唐代对佛道教的管理非常严密,正式出家的僧、尼、道士、女冠都有与百姓一样的户籍,称为“僧籍”或“道籍”。那么,作为一个离开宫廷的女道士,杨真一需要有一个挂籍的道观。从《杨真一墓志》题为“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墓志铭”来看,她的道籍很可能是挂在玉真观的。不过,她“天宝八载六月廿四日,归神于西京景云观”,这里很可能是她平日修道之处。我们在此有必要对这两座道观的情况略作说明。

五、余论:玄宗的妃嫔与道教

以上通过《杨真一墓志》的记载,我们考察了这位曾在唐玄宗早年后宫之中地位显赫的杨淑妃的家世与生平。杨真一出自隋朝贵戚观王杨雄之弟杨士贵一系,这个家族在唐代前半期始终是最重要的皇室通婚对象之一,杨真一的曾祖杨崇敬之妹是太宗爱子吴王恪之妃,其叔父杨泚也曾迎娶了中宗李显(时为皇太子)的长女新都郡主。然而,由于她的另一位叔父杨均身为韦后面首且涉嫌毒杀中宗皇帝,在唐元政变中被玄宗处斩,其家族陷入巨大的生存危机之中,而杨真一则成了改变家族命运的那个人。

据《墓志》记载,杨真一“特以名家,册太子良娣”,并在玄宗即位的两月之后进封淑妃,其后宫地位仅次于王皇后与董贵妃。然而,据我们分析,她很可能是在当时李隆基与睿宗、太平公主激烈斗争的背景之下,被后者安排到玄宗身边的。正因如此,玄宗与她不仅没有感情,反而得处处加以提防。当玄宗最终平定太平公主之乱、独掌大权之后,就开始清理太平公主安插在后宫的宫人,面临巨大压力的杨真一最终选择了入道远祸之路,并出宫隶籍于玉真观。从此以后,她就不仅被玄宗刻意遗忘了,而且最终默默消失于史籍之中。

附记:本文初稿得到陈丽萍先生的指教,本刊审稿人也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注释

①《唐大诏令集》卷二五,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81页。此诏又见《全唐文》卷一九,题为《册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27页。

②陈丽萍:《读两〈唐书〉札记四则》,见黄正建主编:《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第一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第202-212页。

③陈丽萍:《两〈唐书·后妃传〉辑补》,香港: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2012年,第80-81页;同氏:《贤妃嬖宠:唐代后妃史实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9-121页。

④霍斌:《〈唐大诏令集〉“妃嫔”条考释》,收入氏著:《唐五代内官制度研究》,新北市: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第152页。

⑤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卷一《杨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121-149页。

⑥王庆卫、王煊:《隋代华阴杨氏考述——以墓志铭为中心》,《碑林集刊》第11辑,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243-270页;同氏:《隋代弘农杨氏续考——以墓志铭为中心》,《碑林集刊》第12辑,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99-222页;龙仕平、毛远明:《隋代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再考述》,《文献》2010年第1期。关于弘农杨氏,还可参看魏宏利:《中古弘农杨氏发展再评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吕冠军:《从军功贵族到官僚士大夫——弘农杨氏越公房在唐代的发展道路考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⑦《骏台史学》第144号,2012年3月。

⑩《旧唐书》卷六二《杨恭仁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384页。

责任编辑梅莉

A Deliberately Forgotten Royal Concubine:Note on the Newly Discovered Epitaph of Yang Zhenyi

Lei Wen

(Institute of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This article makes a close study on a newly discovered epitaph of Yang Zhenyi, a former royal concubine of Emperor Xuan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This epitaph provides much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her life and her family. For the first time we know that she and the mother of Emperor Suzong are totally different person.Yang’s family got into big trouble when her uncle Yang Jun, a lover of Queen Wei,involved in the murder of Emperor Zhongzong. However, Yang Zhenyi was chosen as a concubine of Xuanzong by Princess Taiping and Emperor Ruizong. In fact, she might play a role of spy for the Princess. When Xuanzong defeated the Princess, Yang felt great pressure because of her covert political attitude. Finally,Yang was forced to leave the palace and became a female daoist. From then on, she was deliberately forgotten by Xuanzong, and even disappeared in the official literature of the Tang.

Yang Zhenyi; Emperor Xuan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Yuzhen Temple; Princess Taiping

2015-10-07

猜你喜欢

尊师玄宗杨淑
九九寒冬至,“梅花”独盛开
争做少年好榜样
狡黠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何尊师之谜
厦门破狱成功的女豪杰——杨淑和
比骨血更浓的母爱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