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系统控制天然气消耗的措施应用
2016-09-07徐红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徐红卫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集输系统控制天然气消耗的措施应用
徐红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十一五”以来,随着能耗井点逐年增加,地面工程建设规模的增大,集输耗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系统集输能耗特点分析,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在油井、计量间、转油站、脱水站等单元采取能耗控制措施,减少低效、无效消耗,单井耗气量持续降低,为全面控制耗气上升幅度提供了保障。
集输系统;过程控制;天然气;措施
1 现状及问题
原油集输系统包括转油站、脱水站2大系统,转油站系统包括油井、计量间、转油站3个主要单元。各功能单元的核心作用是为油井采出液正常集输、处理提供必要的水力、热力条件,并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转油站集输液主要由外输液量、掺水量(包括单井掺水量、计量间采暖量、转油站采暖水量)2部分构成;脱水站集输液主要由外输净化油量、沉降岗外输至污水处理站水量2部分组成。根据统计,某区块转油站外输液量为2743×104m3,掺水量为1597×104m3。由于外输液量是不可调整量,要降低集输总液量,只能控制掺水量,降低转油站系统循环液量。根据井站规模增加的幅度预测,某区块年增加耗气量620×104~1120×104m3,按目前生产油气比测算,油田将面临产、耗气量不平衡的矛盾。
转油站系统主要降低油井及采暖用掺水量、掺水温度,脱水站系统主要降低采暖负荷、提高设备效率,从而达到降低加热负荷、减少天然气消耗的目的[1]。
2 主要控制措施
在油井、计量间、转油站、脱水站等功能单元分别采取针对性降耗措施。
油井单元主要采取季节停、全年停掺水、控掺水、非生产井管理、掺低温或常温水,计量间采取采暖工艺改造、控制回油温度,转油站采取优化设备运行、控制采暖负荷,脱水站采取优化设备运行、低温脱水、控制采暖负荷等措施[2]。
2.1加强非生产井管理
主要是对待作业井、掺水集油管线完好的常年关井以及“间抽”的油井管理。针对这部分油井建立专用档案,规范日常管理,控制生产运行参数,冬季以控掺水为主,掺水量每天不高于5 m3;夏季及春秋季通过采取“间歇停”、“季节停”等措施,减少掺水用量。共有670口油井实施,掺水量日减少2000 m3,耗气量日降低5000 m3,耗电量日减少1600 kWh。
2.2调整油井热洗方式
由于转油站采取掺低温水、高温热洗水分开运行方式(即启运行高温炉1台,并根据正常生产井需要启运1~2台低温炉),增加运行操作难度,尤其是转油站频繁调整计量间掺水或热洗阀门、启停热洗泵,使掺水、热洗分开运行没有完全得到实施。各转油站根据油井计划安排,采用分时段热洗的方式,平均日热洗2口井,全站高温(75~80℃)运行10~15 d进行热洗,其它时间相对低温运行。通过整合、优化,变分散热洗为集中热洗,转油站平均高温热洗时间不超过5 d。通过集中热洗的方式,减少转油站高温天数5~10 d,年节气约240×104m3。
2.3分阶段实施季节停掺水
季节性停掺水井采取分区块、分阶段停掺,共分3个批次,实施总井数达到1712口,同期对比增加538口。第1批实施时间3月26日—11月25日,产液量31~60 t/d、含水80%以上的油井;第2批实施时间5月1日—10月31日,产液量20~30 t/d、含水80%以上的油井;第三批实施时间6月1日—9 月30日,产液量15~20 t/d,含水80%以上,集输半径在100 m以内油井。全年节气约210×104m3。
2.4控制生产用水量,降低生产负荷
根据井口回压、回油温度、掺水温度变化情况调整掺水量,使转油站掺水总量控制合理范围内,降低掺水加热负荷,达到节能降耗目的[3]。通过计量间采暖工艺流程改造,建有采暖炉的转油站来控制供暖温度等措施,降低转油站、计量间采暖水量。
1)“拐点法”控掺水,挖掘单井潜力。掺水量的大小与回站温度、井口回压有关。在一定的掺水温度下,通过减少掺水量的办法,使油井的回油温度降低,井口回压逐渐升高,当回压升高并稳定在设计回压附近时(一般为0.8~1.0 MPa),将此时的掺水量定为“拐点掺水量”,此时的回油温度作为该井的“拐点回油温度”,将该掺水温度下对应的掺水量、回油温度作为该井或集油环当前掺水温度下该井掺水量控制的依据。根据2011年初步试验效果,逐步扩大了“拐点法”实施规模,高峰时超过1001口油井实施,掺水总量由推广前10 528 m3降至7451m3,实现单井掺水量、日耗气量及日耗电量均降低,节能9.3%。年节气约200×104m3。
2)改造计量间工艺,降低采暖水量。针对目前计量(阀组)间采暖存在的采暖水供、回水压差大,水量测量和控制难度大,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对计量间采暖进行改造。改造后,使采暖用水可以重复利用,充分利用其热能、动能,达到“一水两用”的目的,实现了计量间采暖水可计量、可控制、可调节,充分利用供水剩余能量,达到节能降耗。改造后每座计量间日减少采暖水50%以上(20~30 m3),全区块共251座计量间采暖期将减少采暖用水100×104m3,年节气190×104m3,节电80× 104kWh。
3)拆除转油站暖气片,减少供热负荷。对于富余暖气片进行拆除或切断,共拆除355组,年节气约60×104m3。
2.5优化设备运行,提高运行能效
1)优化加热炉运行。规范加热炉运行台数,提高加热炉运行负荷率。根据转油站的掺水量、温升情况,确定加热炉运行台数,月运行台数由优化前的67台次降到目前的47台次,保证加热炉运行负荷率达到80%左右,对于匹配不合理的转油站,进行严格考核;执行加热炉按周期清垢制度。在用“二合一”加热炉全部进行清淤除垢,并对清淤除垢质量进行跟踪监督。
2)优化掺水泵运行。掺水泵运行负荷率在80%~100%时,优先启运安装变频调速装置的掺水泵,当泵管压差大于0.2 MPa时,调整泵的运行。根据各站设备情况,通过核算,优化掺水泵运行匹配,冬季运行台数可减少到48台,夏季为38台,比优化前减少3~5台次。
3 实施效果
1)单井耗气量下降。在油井数、计量间数增加的情况下,单井平均耗气量(耗气量/总井数)由2.09×104m3持续下降到 1.00×104m3,下降52.3%;由于高浓聚驱规模不断扩大,单井耗气量上升目前维持在1.3×104m3左右,但同井号对比,平均单井耗气量下降到0.95×104m3。2014年全年耗气为7740×104m3,同井号对比降低605×104m3。
2)外输商品气量增加。2012—2014年平均商品气量9048×104m3,与2005年对比,在原油产量下降21.4%,油井增加58.2%的情况下,商品气量增加5.6%。
[1]董广平,王智玮.控制集输系统耗气新模式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4):27.
[2]苗承武,江士昂,程祖亮,等.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8-35.
[3]宋承毅.论“三高”原油不加热集油的影响因素[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5,14(1):9-12.
(编辑庄景春)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中国修船》(双月刊)邮发代号:6-163大16开56页定价:10.00元全年:60.00元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新港三号路4号 邮编:300456《清洗世界》(月刊)邮发代号:2-640 大16开 定价:12.50元全年:150.00元北京市顺义空港开发B区安详路5号 邮编:101318
10.3969/j.issn.2095-1493.2016.05.011
徐红卫,1987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农垦工业学校(机械专业),从事油田机采相关工作,E-mail:xhongwei@petrochina.com.cn,地址:大庆市红岗区采油五厂工程技术大队,163513。
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