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生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2016-09-07胡元春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初生仔哺乳湿度

初生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养殖技术越来越完善,设备越来越先进,很多以往的养殖难题都得到了解决,但在当下的生产实践中,初生仔猪的死亡仍是养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就环境控制、营养补给、初生期管理及病情预防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初生仔猪;饲养;管理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仔猪的成活率及染病率与初生猪仔的饲养和管理技术密切相关。绝大多数病情都发生在仔猪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尤其在出生后一周,此时期死亡的仔猪占到整个饲养期内死亡数的80%以上。而其发生原因也多种多样,有遭受母猪物理性挤压(踩死、压死)而亡,有的自身抵抗力较差,染病(猪红痢、黄痢、感冒)而亡。这些因素经过一定手段预防后都可以大幅提高仔猪成活率,避免损失,提高养殖户收益。本文分析了仔猪出生后的生长特点,总结了饲养环节中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1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

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垂体和下丘脑对温度的感知能力差,同时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初生仔猪的体能贮备较少,温度低时,血糖被迅速消耗,进而导致仔猪体质虚弱、活力低下,不能被母猪正常哺乳,甚至出现低血糖而昏迷或者至死亡。而仔猪免疫能力低下,获得母猪乳汁是仔猪提高免疫能力的重要途径,获得母体抗体后,自身逐渐也产生抗体。仔猪的消化器官未发育完善,消化能力差,20日龄仔猪的胃液中仅有凝乳酶,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仅有成年猪的30%。因此,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15日龄仔猪从食物进入到完全排空的时间仅为1.5 h。仔猪生长发育极为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初生后体重还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一般初生仔猪重约1 kg,10日龄时可达2 kg,30日龄达5~6 kg。仔猪出生后的快速生长是以重组的营养补充为基础,对营养物质需求旺盛。

2 饲养管理技术

2.1环境控制。初生仔猪一周内的抗寒能力较弱,要求猪舍温度在35℃左右。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母猪栏舍内建一个保温室,建筑材料可用空心砖等,保温室大小为1.3m×0.8m,高1.2m,在一侧的底部留一个可供仔猪出入的小门。在保温室内接入暖气,或者用高功率灯泡等其他保暖设备。最好在室内布置一个干湿温度计,以便根据温度、湿度对环境进行微调。室内地面放入松软干草、废旧布制品等,但要注意经常更换。在猪舍内给母猪设置防护隔栏,经常在舍内巡视,防止出现母猪压死猪仔情况的发生。仔猪的适宜湿度在50% ~80%,湿度过低,环境干燥,会导致仔猪患呼吸性疾病,而湿度超出适宜范围,容易发生下痢。

2.2补充营养。仔猪患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营养缺乏。如缺铁会导致造血功能的低下,可以在母猪乳头滴上0.25%硫酸亚铁溶液,供仔猪食用。缺硒会导致肝病、水肿病等,仔猪出生后3 d内,对臀部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C注射液,使用剂量根据药剂的使用说明而定。

2.3及时进行初生期管理。仔猪出生后24 h内要进行剪牙断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仔猪的上下颌,使仔猪张嘴并露出犬牙,然后用剪牙钳剪去两侧的犬牙,注意不要伤及牙龈和舌头,剪下的牙齿不要让仔猪吞下。断尾时可切掉尾部一半,操作要迅速,减少出血,然后进行碘酒消毒。如果产仔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要及时将仔猪进行并窝饲养、寄养或人工哺乳。人工哺乳时,奶粉与米粉比例为1∶1,用温水稀释,加入适量胃蛋白酶。饲喂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

2.4病情防治。在猪舍内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对母猪投喂强力霉素等药物,增加母猪的抵抗能力,保证仔猪能吃到充足的奶水。经常巡视猪舍,发现仔猪出现腹泻,立即用杀痢王涂抹仔猪背部,能有效止泻。哺乳期间每周对仔猪消毒1次。在猪舍门外设置消毒池,装入3%氢氧化钠溶液。对病死仔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后进行深埋,阻止疫情,不要随意乱扔,以免疫情扩散。

453000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胡元春

猜你喜欢

初生仔哺乳湿度
会哺乳的树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泰州大桥主缆纵向湿度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规模化猪场初生仔猪的断牙管理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初生仔猪低血糖病
初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跟踪导练(二)(2)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