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3D理念”的地理原理新授课课堂范式研究
——以高中人教版必修1《大气的水平运动》为例

2016-09-07高婕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风向高空气压

高婕(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基于“3D理念”的地理原理新授课课堂范式研究
——以高中人教版必修1《大气的水平运动》为例

高婕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一、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时需要关注情境教学的几个主要特征:(1)学习者中心。每一位学习者都是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不同学习者通过平等交往和合作学习寻求问题的解决。(2)情境中心。创设的情境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相结合、与当今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这样的情境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3)问题中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一系列真实的问题,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各种各样生活中风的高清美图,或者事先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风”,学生通过拍摄日常所见、撰写所思(甚至可以撰写散文诗)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意识,给予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和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美的体悟。

二、原理简析

在进行原理简析前视可提问性引入恰当的统领性问题,如“近地面风向与相对应高空的风向正好相反吗?”通过采用统领性问题来提问学生,第一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原理简析环节前注意力更为集中,第二帮助学生在听课思考时更有方向性,第三有助于学生在原理简析环节结束后实现对所授原理掌握程度的自我检测,第四帮助学生对所学地理原理有整体性把握,帮助学生加深对风向内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原理简析时需要教师用简练的语言、适当的语速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有关的知识进行梳理。

教师:近地面风向与相对应高空的风向正好相反吗?首先我们来学习最核心的原理内容。(1)理想状态下,即在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前提下,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即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在高空,即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而忽略摩擦力的前提下,平衡状态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3)在近地面,即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前提下,风向斜穿等压线。

三、学生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教师: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根据原理简析环节掌握的情况,在给出的“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弯曲图”中绘制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并对统领性问题得出结论:由于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作用,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作用,因此高空的风向和近地面的风向并不正好相反。

四、教学反馈

根据原理教学的情况选择性地使用教学反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直接反馈行为。直接反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问答行为、课堂讨论、文字反馈和操作反馈等。(2)间接反馈行为。通过从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动作中发现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1:“根据我们对大气运动原理的分析,你能对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进行绘制吗?”(学生在纸上绘制,并请部分学生上黑板绘制)

教师2:“读图,分析风向与等压线夹角大小α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如何?”

教师3:“读某等压线示意图(见下图),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_____,表示的是_____(高空还是近地面),为什么?”很多学生认为A、B都可以表示北半球风向。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给出书上原图(图5.11、图5.1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近地面的气压值和高空的气压值是不同的,题目中的“1005hpa、1010hpa”指的应该是近地面的情况,从而发现自己想当然的错误,也发现了自己原来从没有注意过的地理图像细节,在下次的读图中更加慎重地进行判读。

五、总结评价

教师:请你用结构图的方式,将“大气的水平运动”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并标注疑难点。

学生自评表

学生互评表

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建构模块的方式,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度,通过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对学生学习情况获得更为细致深入的了解。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风向高空气压
高空走绳
看不见的气压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逆风歌
高空莫抛物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后的直企监管风向
确定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