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局 发展 2016建筑行业突围之路

2016-09-06孙璐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转型建筑

文|本刊记者 孙璐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2016年,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各行各业都在提转型升级,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建筑企业、甲方、设计院都在强调转型升级。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乡危旧房改造为代表的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空间和机遇。

新时期 新形势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改变住房严重短缺状况,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明显提高。在住房绝对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未来房地产发展的重点是促进结构优化调整,房地产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投资增速将趋缓。“十三五”时期,市场需求结构调整,从房屋建筑工程占据较高比重到基础设施产品比重逐渐提高,我国也将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

随着经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建设方式从政府投资发挥重要作用到更多地利用社会投资,国家也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PPP将成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重要模式。建筑企业将以融资能力、项目运营能力、技术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服务模式也由工程承包模式向投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转变,企业从施工承包商向工程开发建造商转变,要求企业将建造能力与资本运作能力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产业层次。

与此同时,企业还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应收款回收困难等资金管控风险。在国际市场开拓中,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面临的国际经济和安全局势带来的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刚性需求依然旺盛,我国建筑企业在上述地区的业务开拓具备一定基础,发展空间广阔。我国针对“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一带一路”战略也成为建筑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更趋复杂激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欧美承包商也增加了对发展中地区业务的投入,国际市场上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综合性的项目增多,对承包商技术、资本、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材料设备价格的攀升也使我国建筑企业成本优势大幅下降,大多数企业的人才规模、专业结构和人员的海外工作能力等方面无法适应市场快速扩张的需要,企业在融资能力、项目管理、风险防控、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困扰建筑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下,工业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建筑业技术进步步伐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技术提供的产业进步的可能性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未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逐步弱化,迫切需要建筑业加快战略调整与转型步伐,加快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等的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外延式的扩张向内涵式的提高转变。

新时期 新策略

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是整个社会对行业的要求,社会需要更节能、更环保的建筑,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来建造更好的建筑。随着甲方转型的力度变大,很多房地产商和业主都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甲方的转型意识更强,而当甲方都在进行转型升级,那么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转型更是没有退路。此外,设计院的转型也正在加大投入、扩大布局,随着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可以支撑设计人员进行更多创新。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建筑行业在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精神,以应对国家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以此来提高企业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转型升级,破解经济发展给行业带来的问题。

2016年,整个建筑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大背景、大经济形势有所逆转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只有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先机。企业要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实际出发,结合形势和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市场需求和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在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筑工业化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技术、管理建设和调整,不断优化业务组合,培育新的盈利来源,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是促进建筑业管理和生产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建筑行业从业主体的建筑企业,迫切需要利用科技手段来提效率、促效益,支撑战略落地,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管理跨度,缩短管理半径,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也是建筑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的大趋势,更显示了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建筑行业需要借助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监管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升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推动行政流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化,促进公平、公开、公正的建筑业市场的建立,推动产业升级与调整。建筑行业还应化挑战为机会,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科技创新为契机,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技术手段,打造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

新时期 新发展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通过BIM可以融合AR、VR、云计算、移动等新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手段驱动转型升级。可以说,这些技术手段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将进一步改变整个建筑业、改变建筑企业。建筑企业利用BIM、物联网、智能设备、数字化加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会提升参建各方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改变建设参与各方以及与建筑之间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控制工程成本,落实环境保护,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建造过程的全面感知、互通互联、智能处理和协同工作实现智慧建造。

建筑行业的转型有三个方向,一是数字化,二是专业化,三是平台化。数字化不仅包括互联网和BIM,还包括AR、VR、物联网等新技术,而这些技术的目的是把建筑和整个建造过程虚拟化,把相关信息都可以放进计算机,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快速的进行各种模拟分析。专业化则包括工厂工业化、现场工业化和精益建造。平台化,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之前由于技术原因、管理体系原因等,很多阶段都是分隔开的,而当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同时管理政策发生一定改变的时候,很多方面可以平台化。平台化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IPD,二是共享经济。

建筑行业的转型还需要选择优秀人才,并给予政策和奖励;长期坚持,不能急功近利,设立阶段目标。建筑企业只要设立了战略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阻碍企业转型的没有其它因素,社会因素、人才因素、技术因素都不是借口和理由,只有企业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洞察、自己的判断和自己的执行才是唯一影响企业转型的因素。

建筑行业的转型还需要抱有合作共赢的心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找到最优秀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共同发展,增强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转型并不仅仅是建筑企业的转型,更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只有行业内的每个企业都积极转型、健康发展,行业内的企业才能更多的合作,实现共赢,最终推动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未来市场的竞争直接表现为产品质量竞争和服务质量的竞争。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市场对建筑品质和节能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筑业粗放建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提高建筑质量,提升产品品质,给予用户更高的质量安全承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是企业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的可行之路,通过深入打造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等核心能力,形成现代化的建筑产业体系,通过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建筑综合质量和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能减排。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转型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转型
沣芝转型记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