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菌株转化黄芪药渣生产乙醇的工艺
2016-09-06郑清炼周裕权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0006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50006
张 英, 郑清炼, 周裕权, 周 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0006;2.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50006)
融合菌株转化黄芪药渣生产乙醇的工艺
张 英1, 郑清炼1, 周裕权1, 周 林2*
(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目的 研究融合菌株转化黄芪药渣生产乙醇的工艺。方法 以黄芪药渣为原料,运用筛选出的融合子D2菌株,研究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共发酵、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4种工艺路线下乙醇的生产情况,并与高产乙醇的酿酒酵母比较。结果 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乙醇体积分数最高,为20.4 g/L,其次为分步糖化发酵、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同步糖化共发酵。在相同工艺路线下,融合菌株生产乙醇的能力较酿酒酵母要强。结论
该工艺可促使乙醇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黄芪;药渣;乙醇;融合菌株
中药药渣来源于中成药生产、中药材加工与炮制、原料药生产等,并以中成药生产带来的药渣量最大,约占总量的70%。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大中药制药厂的中药渣废弃量日益增加,年排放量达60万吨以上[1]。目前,中药渣利用率低,除少数生态化利用外,大多作为市政垃圾而被大量焚烧或填埋。
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纤维质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7]。中药药渣作为廉价的木质纤维素原料,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其次为半纤维素。以往对纤维质原料资源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纤维素的利用,而忽略了半纤维素的生物转化,致使乙醇产率不够理想。课题组通过前期研究,将树干毕赤酵母 (能利用木糖)与酿酒酵母(能利用葡萄糖)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既能利用葡萄糖,又能利用木糖的融合子。中药药渣首先经过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处理,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别被降解为葡萄糖和木糖,两者均能被融合菌株利用而产生乙醇,有望在原有乙醇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得率。
本研究首先采用筛选出的生产乙醇能力最强的融合子D2,研究4种工艺路线 (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共发酵、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下乙醇的产量。然后,在相同工艺路线下,比较高产乙醇的酿酒酵母与D2菌的生产能力,以确定融合菌株是否优于基础菌株。
1 仪器和试剂
LDZX-50FBS立式蒸气灭菌锅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DHZ-CA振荡器(太仓市实验设备厂);CR-22G离心机 (日本日立公司)。
黄芪药渣(自制);D2菌 (本实验室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得到);安琪酿酒高活性干酵母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酵母膏 (广州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胨 (广州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糖 (天津市福辰化学试剂厂);琼脂 (广州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复合纤维素酶(广州翔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效木聚糖酶 (广州翔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H4)2HPO4、MgSO4·7H20、NaOH、H2SO4、乙醇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种子的制备
2.1.1菌种的活化 活化培养基为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2%琼脂。将D2菌从保藏培养基接种一环至活化培养基的平板,30℃下培养24 h。
2.1.2种子的制备 种子培养基为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从活化培养基的平板上接种一环D2菌至15mL种子培养基 (发酵实验每个样品接种5 mL,重复3份),30℃、150 r/min下培养24 h。
2.2药渣的预处理 称取已平衡水分的黄芪药渣10 g,倒入250mL烧瓶中,加入150mL 1.0%稀硫酸,于120℃下保温2 h,处理后的样品转入250 mL血清瓶中。
2.3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上述样品加入酵母膏 (0.3%)、(NH4)2HPO4(0.025%)、MgSO4·7H20(0.025%),配制好的培养基用NaOH溶液调节pH 4.8,121℃下灭菌20 min。
2.4融合菌株转化黄芪药渣的工艺研究
2.4.1分步糖化发酵工艺 在 “2.3”项下发酵培养基中加入20 g复合纤维素酶、10 g多效木聚糖酶,50℃、250 r/min酶解96 h。酶解产物于16 000 r/min转速下离心20 min,上清液转入250mL血清瓶中,115℃下灭菌20 min。冷却后,接入5mL种子,30℃、150 r/min下发酵96 h。
2.4.2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 在 “2.3”项下发酵培养基中加入20 g复合纤维素酶、10 g多效木聚糖酶、5 mL种子,30℃、150 r/min下发酵96 h。
2.4.3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 在”2.3”项下发酵培养基中加入20 g复合纤维素酶、10 g多效木聚糖酶,50℃、250 r/min下酶解8 h。再接入5 mL种子,30℃、150 r/min下发酵96 h。
2.4.4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 在 “2.3”项下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 g多效木聚糖酶,50℃、250 r/min下酶解8 h。再接入5 mL种子,加入5 g复合纤维素酶,30℃、150 r/min下发酵48 h。再加入剩下的15 g纤维素酶,继续发酵48 h。
2.4.5具体工艺路线 见图1。
2.5融合菌株D2与安琪酿酒高活性干酵母产酒精能力的比较 采用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融合菌株组接入的种子为5 mL液态种子,酵母组接入0.5 g活性干酵母粉。
2.6样品中乙醇含有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8]。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工艺路线融合菌株转化黄芪药渣产乙醇的情况
各工艺路线下样品的气相色谱图见图2(传统与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的分离效果不理想,故图谱略去),乙醇含有量见表1。
从表可知,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优于传统和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前者在前8 h内只加入木聚糖酶,发酵液中刚开始只有木糖而没有葡萄糖,当菌种加入后则首先利用木糖,对乙醇产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10];另一方面,8 h后在发酵液中只加入25%纤维素酶,使得发酵液在接下来48 h内葡萄糖产量不是太高,融合子能够继续利用发酵液中的木糖。文献 [11-12]报道,当发酵培养基中既有葡萄糖又有木糖存在的情况下,菌体首先会利用葡萄糖,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克服了这一弊端,木糖的高效利用可导致乙醇产量的提高。另外,分步糖化发酵工艺得到的乙醇含有量也高于两者,可能是由于药渣酶解时间较长,葡萄糖和木糖产量较高,使得发酵液中生物量较大,并最终得到较高产量的乙醇。
图1 各工艺路线图
表1 乙醇含有量(±s,n=3)
工艺路线 乙醇/(g·L-1)20.4±1.5 17.3±0.9同步糖化共发酵 14.5±1.4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 16.3±1.2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分步糖化发酵
3.2融合菌株D2与安琪酿酒高活性干酵母产酒精能力的比较 融合菌株和酿酒酵母均采用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进行发酵,而且其参数为酿酒酵母发酵产乙醇最优的条件,气相色谱图见图3。结果,在相同工艺路线下,D2菌产乙醇的能力较酿酒酵母强,前者乙醇含有量为14.5 g/L,后者为12.6 g/L。由此表明,该融合子具备双亲的特征,既能利用葡萄糖,又能利用木糖,融合菌株在酿酒酵母的基础上得到改良。
图2 各工艺路线气相色谱图
4 结论与讨论
国内外对纤维质原料转化为生物燃料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从最初的只能利用葡萄糖分步和同步糖化发酵,到后来的分步和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路线得到不断改进,而本实验对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进一步完善,采用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首先,前酶解时只加入木聚糖酶,让发酵液中先产生木糖,保证半纤维素的高效利用。之后加入25%纤维素酶,使葡萄糖保持一个比较低的含有量。最后加入剩下的纤维素酶。此工艺较传统和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下乙醇的产量都要高,达到20.4 g/L。同步糖化共发酵是在酶解时,葡萄糖和木糖的发酵均在一个容器内进行,与分步糖化发酵相比有诸多优点,如降低成本、减少过程时间、减少污染风险等。此工艺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而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同时其过程机制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本实验同时比较了高活性酿酒酵母和融合子D2菌产酒精能力,发现在同样的工艺路线下,后者乙醇产量高,表明树干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经原生质体融合后,菌种得到了改良。
只有优良的菌种和优化的工艺才能带来理想的结果,故后续将通过对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以期得到更加优化的工艺参数,并最终得到更高产量的乙醇。
图3 不同菌株发酵样品气相色谱图
[1]周达彪,唐懋华.中药渣农业循环利用模式产业化探讨[J].上海蔬菜,2007(6):112-114.
[2]Frederick W J,Lien SJ,Courchene CE,et al.Co-production of ethano1 and ce11u1ose fiber from southern pine:a technica1 and economic assessment[J].Biomass Bioenerg,2008,32(12):1293-1302.
[3]Jin M J,Gunawan C,Ba1an V,et al.Simu1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co-fermentation(SSCF)of AFEX(TM)pretreated corn stover for ethano1production using commercia1enzymes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424A(LNH-ST)[J].Bioresour Technol,2012,110:587-594.
[4]Jeihanipour A,Karimi K,Nik1asson C,etal.A nove1process for ethano1or biogas production from ce11u1ose in b1ended-fibers waste texti1es[J].Waste Manag,2010,30(12):2504-2509.
[5]江 丹,李旭晖,朱明军.造纸污泥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11):32-35.
[6]Zhu Z S,Li X H,Zheng QM,etal.Bioconversion of amixture of paper s1udge and extraction 1iquor from water prehydro1ysis of euca1yptus chips to ethano1using separate hydro1ysis andfermentation[J].Bioresources,2011,6(4):5012-5026.
[7]Park I,Kim IKang K,et al.Ce11u1ose ethano1production from waste newsprint by simu1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us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KNU5377[J].Process Biochem,2010,45(4):487-492.
[8]张 英,吴献跃,李 馨,等.中药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研究[J].中成药,2013,35(9):2053-2056.
[9]Kuyper M,Hartog M M,Toirkens M J,et al.Metabo1ic engineering ofa xy1ose-isomerase-express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for rapid anaerobic xy1ose fermentation[J].FEMS Yeast Res,2005,5(4-5):399-409.
[10]O1ofsson K,Rudo1f A,Liden G.Designing simu1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for improved xy1ose conversion by a recombinantstrain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JBiotechnol,2008,134(1-2):112-120.
[11]Jin M J,Lau M W,Ba1an V,et aL.Two-step SSCF to convert AFEX-treated switchgrass to ethano1using commercia1 enzymes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24A(LNH-ST)[J].Bioresour Technol,2010,101(21):8171-8178.
[12]Jin M J,Sarks C,Gunawan C,etal.Phenotypic se1ection ofa wi1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for simu1taneous saccharificationand co-fermentation of AFEX pretreated cornstover[J]. Biotechnol Biofuels,2013,6:108.
Q946
B
1001-1528(2016)06-1421-04
10.3969/j.issn.1001-1528.2016.06.049
2015-09-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403193);广州中医药大学 “青年英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 (QNYC2014011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4A030313587)
张 英(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三废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E-mai1:tjxyzyzy@163.com
周 林(1977—),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利用。E-mai1:zhou1in@gd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