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前后的药效对比研究
2016-09-06崔园园陈志敏李文兵胡昌江陈海媚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37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008
崔园园, 张 美, 陈志敏, 李文兵, 胡昌江*, 陈海媚(.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37;.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008)
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前后的药效对比研究
崔园园1, 张 美1, 陈志敏1, 李文兵2, 胡昌江1*, 陈海媚1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2.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目的 探讨生大黄、酒洗大黄及其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时对小鼠泻下作用及 “寒下”伤胃气不良反应的差异,以阐明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的意义。方法 将生大黄、酒洗大黄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中,并进行泻下、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及对小鼠基础代谢和胃组织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 各给药组均有一定的泻下、胃肠刺激作用,单味大黄经酒洗后,对正常和里实证小鼠的泻下、胃肠运动基本无影响,但对基础代谢、胃组织功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胃组织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结论 调胃承气汤中采用酒洗大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性,既保证了泻下的目的,又缓解了不良反应。
生大黄;酒洗大黄;调胃承气汤;泻下作用;胃组织
调胃承气汤来源于张仲景的 《伤寒论》,由大黄、芒硝和甘草组成,为苦寒攻下之剂,泻下作用缓和,多用于热邪偏甚之证,经通便的手段达到泻热的目的。该处方中药物的炮制方法被仲景视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大黄用酒洗以缓和生品苦寒、峻烈之性;芒硝咸寒降泄、润燥软坚;蜜炙甘草护理脾胃、缓和硝黄峻猛之性,达到调和诸药的目的。但因酒洗大黄这一炮制品种现已少见,多用大黄生品代替,忽略了仲景炮制入药的意义,虽有文献 [1-3]报道大黄用酒洗的目的,但均缺乏药效试验依据。为此,本实验将大黄酒洗前后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中,采用泻下、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胃肠激素代谢实验,探讨酒洗大黄的药效及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的实际意义,为该处方中用酒洗大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
1.1药物与试剂 大黄、芒硝、甘草购自四川省成都市荷花池药材市场,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大黄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cihale Bai11.的干燥根和根茎;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均按 《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4]和《中国药典》[1]中的方法进行炮制。
调胃承气汤Ⅰ配方为大黄生品+芒硝+炙甘草(12∶12∶6);调胃承气汤Ⅱ配方为大黄酒洗品+芒硝+炙甘草 (12∶12∶6)。取这两种 “调胃承汤”,加8倍量水温浸2次,每次60 min,合并药液 (芒硝后下),减压浓缩,制成1 g/mL生药液备用。生大黄、酒洗大黄单煎液制备方法上,制成0.6 g/mL生药液备用。
考马斯亮蓝、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分别为201411120、20141124、20141126。
1.2仪器 小鼠灌胃器、2 mL无菌注射器、计时手表、BP-61电子天平、BSA224s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自制小鼠代谢笼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CN201146735)。
1.3 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 (普通级),体质量18~22 g,雌雄各半,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川)0015107。
1.4试验场所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实验动物观察室,许可证号川实动管使第15号。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对小鼠基础代谢及胃组织功能的影响 大黄水煎液灌胃小鼠以形成脾胃虚寒证[5-6],而调胃承气汤的 “寒下”药效能减弱大鼠的多方面机制,并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体质量、饮食量、饮水量是胃病模型的重要体征监测指标,而SOD、MDA是重要的功能检测指标[7-9]。研究证明,SOD水平降低是判断胃肠道病变的重要原因,而MDA水平升高是造成胃粘膜损伤的重要因子,两者可同时反映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情况。
取体质量18~22 g的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生大黄组、酒洗大黄组、调胃承气汤Ⅰ组及调胃承气汤Ⅱ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3 d后,无异常表现者纳入实验,用苦味酸标记,称定体质量,参照文献 [9-10],按等效剂量法计算出按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 (12 g/kg)、酒洗大黄组 (12 g/kg)、调胃承气汤Ⅰ组 (20 g/kg)、调胃承气汤Ⅱ组 (20 g/kg)0.2 mL/10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5 d。观察记录小鼠从给药开始第1天到第15天的体质量、饮食量、饮水量的变化,以及灌胃15 d后胃组织中SOD、MDA水平的变化。
2.1.1体质量、饮食量和饮水量的变化状况 观察第1~15天各组小鼠的平均体质量、饮食饮水量的变化情况,给药后每3 d测量一次,结果见图1、表1。
由图可知,从灌胃开始,空白组及各实验组小鼠的体质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空白组增长幅度最明显;调胃承气汤Ⅰ组、Ⅱ组增长缓慢,其中调胃承气汤Ⅱ组稍高于Ⅰ组;生大黄组、酒洗大黄组增长最缓慢。
由表可知,灌胃前3 d空白组及各实验组小鼠饮食量、饮水量均出现明显增高的现象,但从第3天开始呈下降趋势。与空白组比较,各实验组小鼠饮食量均降低,程度依次为酒洗大黄组>生大黄组>调胃承气汤Ⅰ组>调胃承气汤Ⅱ组;与空白组比较,生大黄组、酒洗大黄组小鼠饮水量明显降低,而调胃承气汤Ⅰ组、Ⅱ组明显增加。
图1 给药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曲线
表1 饮食量、饮水量的变化情况比较 (g/g体质量,n=16)
2.1.2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 给药第15天,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处死,取胃窦部组织,用匀浆器制备成10%匀浆。按试剂盒说明操作,测定SOD、MDA水平,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与空白组比较,酒洗大黄组小鼠胃组织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酒洗大黄组比较,调胃承气汤Ⅱ组小鼠胃组织中SOD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酒洗大黄组和调胃承气汤Ⅰ组治药对小鼠胃功能均有明显影响。
表2 各组给药后小鼠胃组织中SOD、MDA的变化情况比较(±s,n=16)
表2 各组给药后小鼠胃组织中SOD、MDA的变化情况比较(±s,n=16)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酒洗大黄组比较,#P<0.05
?
2.2对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 取体质量18~22 g的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生大黄组、酒洗大黄组、调胃承气汤Ⅰ组及调胃承气汤Ⅱ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
2.2.1胃排空的测定 实验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各组按给定剂量灌胃给药30m in后,再灌胃营养性半固体糊[11]0.8 mL,25 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剖腹取全部胃肠,拭干称定质量,沿胃大弯剪开胃体,洗去胃内容物后拭干,再称定质量,计算胃内容物残留率。公式为胃内容物残留率(%)=[(胃全重-胃净重)/半固体糊重]×100%。
2.2.2肠推进的测定 自小鼠盲肠处取肠,不加牵引平铺于白纸上,分别量取自幽门括约肌至炭糊最前端及盲肠的距离,计算炭末推进率。公式为炭末推进率 (%)=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cm)/小肠全长 (cm)×100%,结果见表3。由表可知,与空白组比较,调胃承气汤Ⅰ组小鼠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比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酒洗大黄与生大黄较小鼠胃肠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
表3 各组给药后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 (± s,n=16)
表3 各组给药后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 (± s,n=16)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
组别 胃内残留率/% 小肠推进比/% 78.61±5.62 56.79±6.90生大黄组 76.98±8.92 58.31±5.66酒洗大黄组 76.40±7.57 58.92±6.85调胃承气汤Ⅰ组 71.02±4.44* 65.81±10.15*调胃承气汤Ⅱ组 72.48±6.33 63.66±8.99空白组*
2.3对小鼠泻下的影响 取体质量18~22 g的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调胃承气汤Ⅰ组及调胃承气汤Ⅱ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
2.3.1对正常小鼠泻下的影响 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置于铺有白纸的鼠盒中,各组按给定剂量灌胃给药,每只小鼠置于铺有滤纸的小鼠代谢笼内进行观察,记录排便时间、数目和粪便干重等。为避免粪迹重叠不清,每隔1h更换滤纸1次,连续观察4 h(出现不成形稀便者为泻下),结果见表4。
表4 正常小鼠各组给药后泻下情况的比较 (±s,n=16)
表4 正常小鼠各组给药后泻下情况的比较 (±s,n=16)
注:与生大黄组比较,*P<0.05,**P<0.01;与酒洗大黄组比较,#P<0.05,##P<0.01
/g空白组 0 —组别 泻下数/只 首次泻下时间/min 4 h内泻下数/次 总粪便干重0.73±0.38生大黄组 14 172.3±42.3 2.17±1.34 0.72±0.33酒洗大黄组 13 172.9±29.7 2.38±1.33 0.73±0.44调胃承气汤Ⅰ组 12 102.1±36.8**## 4.18±2.19**## 0.76±0.55*#调胃承气汤Ⅱ组 13 122.7±51.9**## 4.23±1.48**## 0.76±0.47*#-
由表可知,各组给药后小鼠均出现明显的泻下现象。与空白组、生大黄组、酒洗大黄组比较,调胃承气汤Ⅰ组、Ⅱ组小鼠首次泻下时间4 h内泻下数、总粪便干重均有明显差异 (P<0.01,P<0.05),而且酒洗大黄较生大黄入药的调胃承气汤对正常小鼠泻下作用无明显变化。
2.3.2对里实证小鼠泻下的影响 参照文献 [12-13]的方法,进行里实证造模,用各组小鼠自身粪便制成10%混悬液,取滤液 [1mL/(d·只)-1]。灌胃小鼠2 d后,禁食不禁水12 h,每只小鼠给滤液0.5 mL,方法同 “2.3.1”项。30 min后按剂量灌胃给药,每只小鼠置于铺有滤纸的小鼠笼内进行观察,记录排便时间、给药后4 h内排便数目及干燥粪便重量,结果见表5。
表5 里实证小鼠各组给药后泻下情况的比较 (±s,n=16)
表5 里实证小鼠各组给药后泻下情况的比较 (±s,n=16)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生大黄组比较,#P<0.05,##P<0.01;与酒洗大黄组比较,ΔP<0.05,ΔΔP<0.01
/g空白组 0 —组别 泻下数/只 首次泻下时间/min 4 h内泻下数/次 总粪便干重0.97±0.35生大黄组 15 125.6±29.4 3.56±1.24 0.97±0.50酒洗大黄组 13 127.0±31.9 3.01±1.07 1.01±0.62调胃承气汤Ⅰ组 12 101.4±29.8#Δ 5.78±1.48##ΔΔ 1.11±0.88**##ΔΔ调胃承气汤Ⅱ组 13 94.9±28.7#Δ 4.27±1.79 1.14±0.85**##ΔΔ-
由表可知,各组给药后里实证小鼠均出现明显的泻下现象。与空白组、生大黄组、酒洗大黄组比较,调胃承气汤Ⅰ组的首次泻下时间、4 h内泻下数、总粪便干重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P<0.05),而且酒洗大黄较生大黄入药的调胃承气汤可减弱对里实证小鼠的泻下作用。
3 讨论
调胃承气汤作为张仲景泻热攻下的代表方,在加工炮制方面有独到之处。仲景在用药时最注重保护胃气,用酒洗大黄是以酒之温热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使其达到峻下而又不伤胃气之目的,是谓攻邪而不伤正。从大黄现代炮制概况来看[14],仅在 《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有记载酒洗大黄的方法,而现有文献资料鲜见对该炮制品的研究,其入复方的报道更少。本实验将大黄酒洗炮制后,采用小鼠基础代谢、胃活力、胃肠运动、泻下作用等不同的药理实验及指标参数,对生大黄、酒洗大黄及分别组成的调胃承气汤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发现,大黄复方入药煎煮较大黄单煎对小鼠泻下及胃肠运动作用明显增强,可能是由于大黄致泻、兴奋胃肠的有效成分蒽醌类化合物经长时间温浸后,成分破坏或发生改变,使药效降低,而复方配伍各药间相须相使,可达到增效的目的。另外,还采用加8倍量的水温浸2次,每次1 h,用于提取大黄生药液,故在使用大黄单味药时,应注意温浸时间、次数对其药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各药对里实证小鼠均有明显的通便泻下作用。其中,酒洗大黄与生大黄比较,前者 “伤胃气”作用较强,而在调胃承气汤中其作用大为减弱。同时,在等剂量下小鼠粪便干重无明显差异,表明复方中大黄酒洗既保证了排泄肠内积滞、通便泻热的目的,又缓解了不良反应。由此可见,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有其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证明了张仲景在该处方中用酒洗大黄的科学性。另外,对单味药大黄酒洗后 “伤胃气”作用增强,而在复方中酒洗后作用减弱的机理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1.
[2]王桂勤.三承气汤琐谈[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3):207-208.
[3]李 楠,高 飞,万 芳.浅谈 《伤寒论》中的中药炮制方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67-69.
[4]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0.
[5]邱赛红,孙必强,李 磊,等.常用苦寒药过量使用对胃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7,9(2):140-142.
[6]沈科华,董宇翔,沈英宇,等.温胃饮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内分泌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27(12):59-60.
[7]刘 茜.小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大鼠MDA、SOD及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D].西安:陕西中医学院,2011.
[8]高爱平.从调胃承气汤和四逆汤性别差异的药效实验研究方剂功用的性别差异[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9]高爱平,华浩明,倪兰英,等.调胃承气汤对大鼠 “寒下”药效的性别差异研究[J].新中医,2013,45(1):150-153.
[10]陈晓亮,谢振家,黄美星,等.热压大黄与生大黄对通便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6):34-36.
[11]段长农,程宜福.小鼠半固体糊法加活性炭测定胃排空[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21(3):184-185.
[12]李晓芹,沈 鸿,郭淑英,等.三种承气汤方药配伍对大黄泻下作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4):37-38.
[13]唐铁军,别平华.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2):104-105.
[14]李 果,张的凤,余润民,等.中药大黄的炮制历史沿革[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1):1184-1189.
R285.5
B
1001-1528(2016)06-1393-04
10.3969/j.issn.1001-1528.2016.06.041
2015-04-27
“突破性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项目 (2011NZ0098-12-06)
崔园园 (1991—),女,硕士,从事中药炮制与制剂研究。Te1:18380228308,E-mai1:1019194407@qq.com
胡昌江 (195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和科研。Te1:13980980796,E-mai1:hhccjj@hotmai1.com
网络出版日期:2015-09-01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1/31.1368.R.20150901.1329.002.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