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2016-09-05余建潮
余建潮
(浙江理工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浙江 杭州 310018)
开放共享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余建潮
(浙江理工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浙江 杭州310018)
详细分析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教育理念,基于该理念的引导整合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从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平台运行机制、技术队伍建设、政府高校协同创新4个方面介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策略,充分释放大型仪器设备创新资源潜能,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 互联网思维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高校的重要办学资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重要支撑条件。近年来通过重点学科及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08—2012年全国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年均增长率为20.35%,明显高于总体仪器设备的9.58%的增长率。2012年全国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投入总金额为304.41亿元,相比较2008年的142.95亿元,5年来大型仪器设备在投入金额上实现翻番,这说明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非常迫切[2]。
然而大型仪器设备在增加投入金额和数量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社会服务使用机时的相应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2008—2012年全国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社会平均服务机时呈现逐年递减的情况,甚至每台大型仪器设备每年平均对外服务时间不到100 h,可见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的力度。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了“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随之,2015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2015年2月浙江省财政厅、科技厅联合发文《关于推广应用创新卷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这更充分说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势在必行。
表1 4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社会服务使用机时情况表
1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实困境
认真审视当下情况,发现高校已在大型仪器设备面向企业开放共享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然而有限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信息依旧存在交流困难,用户和机组难以充分沟通,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共用—共享—共赢”的局面还未形成,在具体实践中依然面临诸多困境[3-4]。
(1) 开放共享信息不对称,用户和机组沟通困难。一方面高校仪器设备利用率整体不高,仪器设备管理者不了解企业需求,也找不到企业用户,只能闲置折旧;另一方面亟需这类仪器设备的企业用户又找不到合适的仪器设备为企业所用,企业用户也难找到仪器设备管理者,购置又费用昂贵,影响了企业创新步伐。具体而言,一些企业亟需大型仪器设备来研发检测新品,却又无处租用,也促使这些机构加强了自行建设或购买这些资源的意愿,从而无形中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 需求论证不充分,资源配置优化受限。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者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往往从自身使用方便和科研获益角度出发,担心别人损坏大型仪器设备带来维修困难,而将大型仪器设备据为己有,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者和学校之间存在博弈关系。而在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时,学校、院系、教授未能深入论证,只要争取到经费,就匆忙购买,需求信息失真,使部分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导致利用率不高。
(3) 经费投入渠道多,共享需求不足。现在高校经费来源渠道较多,除正常的本科教学实验室经费投入之外,学科建设、“重中之重”项目建设、科学研究等,使得这些项目在申报时有些教师对学校设备情况不了解,也未做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就申报,成功申报后拨到的经费一般要求在较短时间内用完,此时各方管理部门仓促进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没有充分论证,重复购置难以避免,大型仪器设备显得共享需求不足。
(4) 共享平台离散化严重,功能开发不够完善。近年来各高校甚至校内院系都在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平台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框架结构和数据库技术不同,使得资源互通共享困难,特别是目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各自为政,在各自的信息平台上孤立分布和使用,离散化严重,促使信息孤岛问题愈演愈烈。有些平台功能单一,用前预约、实时扣费等功能缺失,使得平台只起信息陈列查询作用,没有任何共享使用记录;有的虽可共享预约,但使用极不方便,需求描述困难,审核也不方便,导致预约不准,预约周期长的问题。也有些平台前台就是学校、学院二级管理于一体,功能虽全面,但操作变得繁琐,使得企业用户很难搞清楚所需大型仪器设备在校级平台还是院级平台,以及院级平台又属哪些学院;操作界面可视性和操作人性化缺失,这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者和用户来说成为额外的负担。
(5) 缺乏必要的运行保障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大型仪器设备运行和维修费用昂贵,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经费都是专款专用,缺少对应的运行专项基金和维护配套基金预算,一旦大型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由于得不到及时保养和维修,提早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没有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机组人员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共享平台难以正常运行。
2 “互联网思维”理念的提出
针对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实的情况,如何加快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纯粹依靠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受到人员和场地配套限制,是不能直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需要加强软实力的内涵建设[5]。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用互联网思维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通常可归纳为开放、共享,体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6]。互联网时代,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成本呈递减趋势,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带来收益递增。开放共享使得获取资源的难度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资源结构性匮乏问题就会逐渐解决,开放仪器设备创新资源推动共享共用已成为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思维强调了用户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中心地位,尊重用户的个性需求,结合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创新资源实情,应用互联网思维理念,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将使高校和科研单位更好地为本地经济提供助推作用,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有利于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扩大仪器设备使用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社会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高校间的互动和资源整合,满足企业科技创新需求。
3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
3.1构建通用性强并具学科特色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是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助推剂,实现了分散的大型仪器设备虚拟集中管理[7-8]。高校以“优化配置、全程管理、开放共享、最大效益”的建设原则,以互联网思维整合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构建了全校范围内公用性较强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建立了清晰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前台展示与交互应用和后台管理系统。
前台展示与交互应用功能主要展示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信息、预约信息、实时实验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文档下载及大型仪器设备收费状况等动态数据信息并提供用户登录入口,为各类用户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服务。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基础数据、授权管理、开放管理、收费管理、课题组管理五大模块,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发布、计费制定、用前预约、安全准入、实时扣费、绩效统计等多元化、自动化的管理。
3.2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开放共享服务运行机制,确保平台高效运行
科学有效的开放共享服务运行机制是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9]。学校打破院系和学科界限整合高校大型仪器资源,对于高危性、高消耗、高成本的仪器设备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虚拟化,以此作为真实大型仪器设备的补充和完善,公布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及时更新平台数据库信息,设置对外开放时间,通过设置信誉积分功能,对部分用户恶意预约和违规操作行为遏制,确保用户“有需而约,约则有用”,解决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0]。
制定“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管理办法”等相互配套的制度,建设开放共享激励机制,突破制度瓶颈,实现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模式,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有偿服务申请工作,确定校内校外2个层面收费标准,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平台管理,有偿收入反哺设备运行,设置大型仪器使用效益奖,对于仪器设备管理规范、使用效益高的机组和个人给予物质及精神上奖励,激发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积极性,保持设备良好运行,最终使得平台步入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
3.3注重技术队伍建设,保持平台持续发展潜力
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技术队伍能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仪器设备潜能,开发各种创新实验项目,吸引更多用户积极参与,产生创新科技成果[11]。
高校引进高水平人员从事大型仪器设备开发和服务工作,研发新功能,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应用范围。加强现有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时了解相关领域国际前沿动态,掌握最新方法和技术,开拓科研视野,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研究,提高服务水平,为开放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改进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考评办法,鼓励技术创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与运行工作的积极性。
设立助教助管岗位,建立相对稳定大型仪器设备编外管理队伍,使之成为技术队伍的有力补充。鼓励学生参与大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为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配备学生助管,培训学生了解仪器性能、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的传帮带逐步教会其他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积极、向上的融洽氛围,与教师共同管理大型仪器设备,让学生真正成为仪器的主人。
3.4强化政府学校协同创新机制,满足企业科技创新需求
一方面大型仪器设备用于校内教学科研使用的需求有限,学校需要企业对科学研究给予经济支持,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以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实验和检测,他们需要获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利用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测试及委托研发等,但由于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快,很多企业,特别是初创型科技企业往往无力自购,面向企业开放也有着现实需求。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仪器设备共享面,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完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环境[12]。
政府在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与政府深度合作共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注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为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组织区域性产业联盟大会,积极将区域内科研院所及企业先进大型仪器设备纳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指标、收费标准、依托单位、开放时间、服务团队等基本信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支持,定期组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校企双方见面会,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统筹协调,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沟通桥梁,根据对外开放情况给予后期管理维护经费支持,以财政补贴为主要手段,建立校企双方共享激励机制,让高校成为企业的科研场地,解决企业对大型仪器设备需求。
4 成效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提出“以互联网思维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见解,耗时两年半的时间构建通用性强、适合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并具学科特色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共开展3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有偿使用申请工作,有287台大型仪器设立服务校内外2个层面收费标准,加入对外开放队伍,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运行机制,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中国教育报曾于2015年3月23日头版报道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吸引省内外多所高校来我校调研。
2014年12月学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合作共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并多次与杭州生物医药类、新能源材料类企业对接,为杭州127家企业代表进行平台操作培训,充分释放大型仪器设备科技创新资源潜能,目前有测试缴费记录的企业83家,校内外用户2 532个,2014年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有偿使用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通过大型仪器设备纽带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技术支持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浙江教育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杭州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5 结语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推动过程。基于“互联网思维”理念,学校在构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体系上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加快推进仪器设备科技创新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积极为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充分释放科技创新资源的潜力,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切实提高我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References)
[1] 冯建跃.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133-136.
[2] 武晓峰,高晓杰.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 黄宗辉,鹿海涛,栾长萍,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对策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72-76.
[4] 张艳,邓庆德.树立共享理念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先进管理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4(9):24-25.
[5] 余建潮.构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5(5):53-55.
[6] 潘国刚,郭毅.“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原因和特征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4(5):44-46.
[7] 闻星火,杨树国,黄乐.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8-11.
[8] 梁宏.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5-8.
[9] 王森,余建潮,汪进前,等.基于全程管理模式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98-201.
[10] 蔡超,侯德俊,张社荣,等.大型仪器校际共享中的管理协同体系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8-21.
[11] 宋立荣,刘晓春.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建设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14(3):16-20.
[12] 王晓燕.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利用效率提升机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9):15-17.
Study on promotion of opening and sharing to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Yu Jianchao
(Laboratory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Division,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in details th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puts forwar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Internet thinking under the guidance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resources are integrated, and introduces the policy for opening and sharing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pening and sharing platform,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platform, the technician team building and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o as to give a full play to the innovative resource potential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opening and sharing; internet thinking
10.16791/j.cnki.sjg.2016.02.007
2015- 07- 15修改日期:2015- 09- 14
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1539)
余建潮(1982—),男,浙江温州,硕士,副研究员,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E-mail:yujianchao2005@zstu.edu.cn
G642.0
A
1002-4956(2016)2- 002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