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16-09-05秦艳芳吴春艳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智障课程体系方案

秦艳芳 吴春艳 罗 娜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秦艳芳 吴春艳 罗 娜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文章通过对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中心)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其课程体系的构成、课程特色及促进课程发展的措施等方面,探讨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增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课程;现状调查;建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居于核心地位。[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上都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基于这几个维度,本研究对四川省特殊教育课程发展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分析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探索如何抓住特殊教育课程发展的有利机遇,其目的是推动四川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全新发展。[2]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该校的课程体系、教材的来源、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特色等构成。其中,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课程体系、课程特色及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措施这几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开放性问答题的方式搜集信息。而调查对象所在学校是否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的来源、是否有能力编写校本教材及原因、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困难等,主要通过单选、多选、排序等形式获取信息。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参与2014年特殊教育国培计划的四川省36所特殊教育学校(中心)中的部分一线教师。发出问卷84份,收回问卷63份,有效问卷63份。

(三)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

(四)数据处理。问卷的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主要通过频数、百分比等方式进行呈现。

二、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分析。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63名调查对象所教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手工、康复训练及沟通与交往等多个学科;从性别分布来看,女教师52名,男教师10名;根据所教学生的障碍类型,本研究中的63名调查对象来自四川省的36所特殊教育学校。从事视障教育的5人,听障教育的43人,智障教育的28人。其中,同时担任听障和智障教育的为13人。这一分布情况主要源于视障学生数目相对较少,四川一些县市的特教学校主要招收智障和听障两类障碍类型的学生。根据从事特殊教育年限,可将调查对象分为5类,分别是0~3年的27人,4~7年的12人,8~11年的7人,12~15年的6人,16年及以上的10人。可以看出,从事特殊教育年限在0~3年的教师最多,约占总数的43%(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总表

(二)关于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现行课程体系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聋校、盲校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研究将从智障教育、视障教育、听障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对于研究数据的分析,我们分别以《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参照标准,将研究对象所提供的该校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与之对比,并根据课程门类及课时数的偏差情况,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完全符合——课程与课时偏差艽1”“多数符合——课程与课时偏差2艽X艽3”“少数符合——缺失课程与课时为3个以上”。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

1.视障教育课程体系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共有5名教师汇报了所在学校的视障教育课程体系并与《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下面简称“盲校方案”)进行对比(见表2):

表2 盲校课程实施现状汇总表

在“盲校方案”中,课程门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思想品德、科学、艺术、康复、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和综合实践11大类型课程。对问卷进行总结,有2名视障教育教师所呈现的课程体系与“盲校方案”完全符合,2名教师所呈现的课程体系存在2门课程缺失,有1名教师所呈现的课程体系存在3门课程缺失,划为少数符合。

2.听障教育课程体系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共有来自18所学校的43名听障教育教师,其中有31名听障教育教师完整地填写了该校的听障教育课程体系,为这一项目的有效问卷。与《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下面简称“聋校方案”)进行对比(见表3):

表3 聋校课程实施现状汇总表

在“聋校方案”中,课程门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思想品德、科学、艺术、劳动、历史与社会、沟通与交往及综合实践11大类型课程。调查结果显示,11名听障教育教师所呈现的听障教育课程体系是按照“聋校方案”来执行的;有10名听障教育教师所呈现的课程体系及课时数存在2门课程缺失或课时数偏差,划为多数符合;另外10名听障教育教师所报告的课程体系的课程偏差在3门以上,属于少数符合。

3.智障教育课程体系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对象包括了来自13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8名智障教育教师。其中,15名智障教育完整地填写了该校的智障教育课程体系,为这一项目的有效问卷。现将教师们所呈现的所在学校现行智障教育课程体系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下面简称“培智学校方案”)进行对比(见表4):

表4 培智学校课程实施现状汇总表

“培智学校方案”将课程划分为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大类,其中,一般性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和运动与保健。从表4数据中得出,8名智障教育教师所报告的现行课程体系与“培智学校方案”完全符合;5名智障教育教师所汇报的课程体系存在2~3门课程课程缺失;2名智障教育教师所呈现的课时与“培智学校方案”相符,但存在3门课程缺失,为少数符合。

(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特色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设置了“请简要说明贵校的课程有哪些特色”这一开放性问题。其中,有49名调查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清楚的回答,而另外的14名教师则认为本校课程没有特色。经归纳整理,这49名特殊教育教师中关于本校课程特色的回答,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见表5):(1)14名教师认为课程特色是劳动技能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持这种观点的以听障教育教师为主;(2)11名教师认为本校的课程特色是以休闲艺术课程为亮点,比如,蜀绣、串珠、丝带绣、丝网花等等;(3)8名教师认为课程特色是注重加强学生社会的适应能力;(4)3名教师认为课程特色为加强学生康复训练,促进学生体格发展,这以培智学校为主;(5)9名教师认为课程特色是以学生为本,体现课程生活化;(6)3名教师认为本校课程特色是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表5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特色调查汇总表

(四)关于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措施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为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所采取的措施,研究对象对此的回答,大体分为三个方面:(1)时间上得到了保障,83%或以上的学校要坚持每周或每周一次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2)内容上较为丰富,主要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为主,包括“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讲授公开课”“组织一些教学方面的研讨、比赛”等;(3)内部与外部形式相互结合,包括小组活动、学校活动和兄弟学校的研究活动,形成“资源互享”的原则;(4)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设计与实施。[2]但同时,也有17%的调查对象没有报告本校在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三、问题与建议

(一)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建议。从本研究对象所报告的自己所教课程可以得知,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是同时兼任了多门课程的教学,尤其是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特殊教育师资配备紧张,专业师资缺乏等原因,部分教师还同时兼任了听障、智障两类完全不同的障碍类型学生的教学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同障碍类型间差异巨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相互交织,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与日俱增的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产生了矛盾。[3]

教师的高层次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师是特殊教育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系统的特教专业知识和游刃有余的教学技能,只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成为特殊教育课程发展中一名合格的研究者与实施者。[4]

因此,面对特殊教育教师教学任务重、所教课程繁杂、专业化发展不足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特殊教育学校应共同承担起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在尽可能合理分配教师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应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培训力度。结合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及即将下发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在特殊教育教师职前教育及在职培训中重视关于特殊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系统培训。针对当前的特殊教育教师同时担任多门课程教学的现象,在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中,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为特教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而在教师工作岗位的分配中,则应坚持专职专用的原则,最大化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5]

(二)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现行课程体系的问题与建议。从表2、表3和表4可以看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大多是按照2007年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来进行本校的课程体系编排,说明2007年这三个方案在四川省内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在本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缩短选修课时来补充主要课程的课时。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在课程科目、内容、结构和程度等方面重视与普通学校课程接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随意缩减选修课程课时,增加主要的必修课程课时,违背了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6]

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制定者——学校领导及教师,要经常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本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准课程体系建设的突破点:(1)深入调研,发现问题。各个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时,建立课程管理监督机制,对于每门课程的课时设置,要经过周密的论证,并对课时的增减进行严格把关,充分考虑这样的安排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2)深层解读,科学整合。课程的设置注重加强科学、艺术、道德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艺术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在进行深入调研后,可将各门课程中有交叉内容的科目进行整合;(3)有机结合和有效执行。课程实施整合后,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组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为了使交叉内容有效地实施,可采用综合课程的形式,选择共同的切入点与主题,进行目标层次叠加的主题教学。[8]

(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特色的问题与建议。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课程设计。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的发展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解决学生的生存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劳动技能、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在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真正做到低年级学生要注意锻炼基本生活技能,培养自主生活习惯;在中年级,课程应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务和公益性工作的培训;高年级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就业指导的培养训练。只有从解决残疾人就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利用资源,真正实现文化知识和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的有机整合,才能为学生将来能够立足社会而创造条件。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应结合当地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打造本校的课程特色。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补偿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学校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尽可能使其自食其力,立足于社会,最终也能成为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有用之人。[9]

(四)关于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课程质量的问题与建议。为了全面提升各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质量,建议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起全国、省、市、区县等各级督导团队,连接起各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与互动。督导团队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指导。定期对各校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检查指导,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形成上下协调一致的机制,共同致力于特殊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2)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的督导评估。教育督导评估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特教学校课程实施同样需要督导评估的手段。通过督导团队对学校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周期性的分析评估,合理调整课程内容,完善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10]

四、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一人担任多门课程的情况较为普遍,甚至有部分教师同时兼任智障和听障两类主要障碍类型学生的教学;(2)四川省的多数特殊教育学校,能依据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进行本校的课程设置;(3)教师们认为,四川各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特色主要体现在劳动和职业技能、休闲艺术、社会适应、康复训练、学生为本、编写并使用校本教材等方面;(4)83%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采用了教学研讨等各种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5)有少数教师对于本校的课程体系、课程特色、改进课程质量的措施不太明确。

[1]陈蓓琴,谈秀菁,丁勇.特殊教育理念的嬗变与课程的发展——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1):8-9.

[2]黄汝倩.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6(9)83-84;84—85.

[3]杨文.吉林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李科.特教学校特色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5(1):5-7.

[5]甘开鹏,郑秀娟.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1-3.

[6]陈蓓琴,谈秀菁,丁勇.特殊教育理念的嬗变与课程的发展——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1):10-12.

[7]丁勇.为了每一个残障学生的发展——关于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14-19.

[8]向友余,张文京.关于四川重庆等地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3(6):83—86.

[9]缪继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开发校本课程[J].现代特殊教育,2008(2):12-13.

[10]潘一.辽宁省特教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现状调查研究[J].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02-105。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760

A

2095-0438(2016)07-0140-04

2015-11-09

秦艳芳(1990-),女,山西夏县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课程与发展。

四川省哲社“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SC13C020);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现状及需求研究”(13SB0232);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处境不利儿童的保护与发展”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智障课程体系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