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6-09-05汤京
汤 京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北京 100031)
复述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汤京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北京100031)
传统教学观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是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是被动接受的容器.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古代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有“教是为了不教”的论述.在教学中,学生认识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由教师引导进行的,因而在学生对学习策略获得、选择和应用方面,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心如何教,更要关心学生如何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运用学习策略中体会到学习策略的真谛,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策略”的兴趣,乐学、乐用,把教师的要求和期望等外部条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动机,成为有意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理解、领悟、运用,而理解、领悟、运用的基础是记忆.只有有效地记忆,才能牢固掌握,灵活地运用知识.因此,像所有学科一样,记忆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复述是一种记忆学习策略,它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保持和提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理解能力.本人在政治课教学中尝试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述训练,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复述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相对短暂且容量有限,如果不对信息进行复述,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20秒.短时记忆是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在短时记忆中不仅可进行为保持信息而开展的复述活动,还有一种称之为编码的活动,即给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赋予一定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常将短时记忆称为工作记忆),经过编码的信息被送到长时记忆中永久保存.
研究还发现有两种复述: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前者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重复以使其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后者是将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而促进对信息的编码,从而有效促进对新信息的持久保持.
鉴于心理学研究成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述训练是遵循心理规律、学习规律的体现.
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概念、原理、理论,对其记忆常常枯燥乏味,令很多学生生畏.当今的教育改革又十分强调创造、发现、学会学习等高级目标,于是很多人认为复述就是死记硬背,与现在倡导的教育目标背离.持这种观点的人实质上并不理解记忆是学习的一种基本要素.正是由于记忆的存在,个体习得的知识、经验才得以延续、积累乃至运用.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所说,“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如果人类没有记忆,那么感知就不能留下痕迹,人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述训练,正是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复述的训练
学生对复述的认识,是个渐进的过程,对复述的掌握,也不是即时性的一次完成的行为,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加以训练.复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学是训练复述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地将文章内容叙述出来.本人在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四种方法.
(一)抓关键词概括复述
所谓关键词,一般是与课文所讲述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和短句,涉及的范围大到课题节题,小到知识点,并将这些词语设计成知识串.例如,针对《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知识串的:国家性质、本质;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政治权利和义务;三个原则;四个民主(途径和方式);有序参与.指导复述时,我让学生以这些信息作为线索层层扩展进行复述.其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中介词(即关键词),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打通一单元所讲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抓住词头变序复述
所谓抓住词头,即选择要记住内容的第一个字组成缩略语来进行记忆.变序是指复述时改变课文原来的讲述顺序.如《政治生活》第七课讲述“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学生记“一二三四”,这样可以容易地把它的主体知识记住:“一”,即一项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即两项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三”,即三项原则,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四”,即四个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知识链接扩展复述
所谓知识链接,就是让学生跳出单元、课的范围,打通课与课、书与书的界限,联想相关的知识,对所学内容重组和加工.如在高三复习经济必修模块时,引导学生复述时通过市场经济的“两只手”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关知识链接;复习政治必修模块时,引导学生复述时打通政治选必修中的人大制度、国际组织、联合国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复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四)图表提示辅助复述
所谓图表提示,即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所讲内容设计一个图表,给出主要提示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按一定顺序进行复述.如在指导学生针对《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述时,选用了《高三西城区总复习指导》中的相关知识结构图.
这个图示将凌乱的知识梳理整齐,有助于学生在复述时避免张冠李戴,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复述的意义
(一)复述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著名语言学家邦文尼斯特认为:“思维的可能性总是同语言能力不可分割的.” 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其思维能力赖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是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学生通过复述,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训练了多种思维品质,例如,概括复述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序复述中的思维灵活性;扩展复述中的理解问题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辅助复述中的分析事物的能力等.复述过程中对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组织和对课文内容有条理的表述,无一不是学生思维的结果.可以说复述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复述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复述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有序构建
随着知识学习量的不断增多,知识存储的难度就会增大,而且也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表达时无从下嘴,知识不能顺利地、有序地提取.但如果我们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述训练,就会改善学生内在知识结构不良的状况,使他们内部知识进行有序的构建,实施有效学习.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一盘玉珠,还要通过复述训练指导他们能够用一条线把这些玉珠串起来.
(三)复述能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复述,一开始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内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稳步提高,学生们发现原来自己也能行,从而强化了学好政治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水平的学生,笔者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学生们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和表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成绩.成功的体验自然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自信.
四、复述的误区
复述虽然有如此大的功能,但令人失望的是这并没有引起所有教师足够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复述训练没有具体的操作要领,大多数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因此训练常常流于形式,成了可有可无的一块,甚至一部分教师将复述视同于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这样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个别学生出现了害怕复述的心理.
为了走出这一误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引导
在复述训练的开始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做示范,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死记硬背,而应通过复述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之间的意义、连接、关系或使之变得明显,易于从记忆中恢复.复述前教师应引领学生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给予图示提示或者要点提示.复述要求要明确,即发出声音,表达准确、流畅、讲求逻辑,卡时间.对复述的要求应逐步提高,不能只停留在原内容的重复水平上,应逐步过渡到有选择性的重点复述上.
2.养成习惯
应经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的复述习惯.例如:①要求复述新内容.教师在讲完某个重要内容后,可以要求学生小声复述几遍,以促进内容的保持.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章节或一单元主要内容.③复述思路或思考过程.
3.因人而异
复述训练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让他们独立复述;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给出重点词或重点句等提示,确保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4.注意鼓励
只要学生能开口复述,允许学生犯错误;无论复述出多少内容,有无错误,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另外,学生复述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不要中途打断,等复述完毕后,再给予更正.而且,纠正错误时注意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尽可能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参与复述活动.
通过不断的复述实践使我感受到,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提升理论修养,转变教学观念.同时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习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复述形式,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复述过程,才会使学生会复述,爱复述,从而提高复述的效益,达到减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