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高企业资产运营质量
2016-09-05李艳
文/李艳
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高企业资产运营质量
文/李艳
低效无效资产主要分为资金类、实物类和由于盲目投资造成的投资类别的资产,在处理上应当注重方法上的合理性、处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实际处理中的灵活性与大资产上的大格局化。
企业;不良资产;资产运营;清理处置
企业尾大不掉的低效、无效资产造成了企业资产的冗杂和繁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精简化的发展模式。企业要快速发展和前进,应当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和运营水平,清理处置低效和无效资产,将低效无效的负作用或者作用有限资产价值利用最大化,转化为企业前进发展的养分。
一、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类型
(一)资金类低效与无效资产
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是财务处理中最明显也是最影响企业收支的资产类型。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以基本失效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形成的呆账和坏账为主,由于在正常销售中货物已经发出,但是账款钱款方面由于企业方面没有及时催收或者催款不力导致的拖延以及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恶化导致更加难以收回,或者是对方的恶意拖欠导致的仅仅有部分应收账款能够收回,而剩余的资金资产转为现金资产或者其他资产基本无望。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也涵盖了部分极有可能在一定时限内也无法收回本金的收益率低造成的得不偿失的短期金融资产,这类资产往往是投资失误导致的历史遗留资金类资产,在判断失误形成后,部分企业会选择及时止损以防止更大的损失,也有部分企业会选择暂时持有以待回升,在持有一段时间后,出现较为明显和稳定的回升无望后,这部分金融投资就成为了低收益率的短期金融资产,被划归为资金类低效与无效资产的类别中去。在企业交易上容易形成的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与销售货物形成的应收账款相对应的还有预付账款。企业在采购货物前的预付定金是企业交付的信任类的部分货款,但企业不总是能收到达到质量要求的材料内容,可能存在着需要返工修改或者需要退款的结果。有些企业还存在着由于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制度无效或失效形成的账款未能及时核算和处理成本费用造成的账面光彩,但实际上已经被使用的原材料等内容没有被核算的情况,实际资产少于账面资产,因而也计入无效资产范围内,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中的核算问题。在退款问题上,预付款项的收回往困难,也导致了低效和无效资产的出现。另外企业在日常的投资和发展生产中还有汇率变化购进的原本的外埠存款和其他杰出款项,也可能导致了资金类低效无效资产的形成和企业资产的实际流出,造成企业损失。
(二)实物类低效和无效资产
实物类资产的低效和无效表现较为明显,判断上相对容易,处理周期较长的实物类低效和无效资产往往体现在固定资产上。在资产管理和盘存上,由于盘查少,很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实际上资产不存在的状况会形成实物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来弥补账实之间的资产管理上的差别和问题。在已经购置的固定资产中,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造成的设备资产淘汰也不在少数,已有的存在的固定资产造成的材料上的浪费或者货物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的发展或者相较于购置新设备生产新类型货物的价值较小,会导致设备的淘汰,形成不良资产。除了企业力求发展导致的自我革新和淘汰之外,也有外部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变化导致的资产被动淘汰,以火电厂为例,由于行业周期的变化和清洁能源的提倡与建设,火电厂被要求逐渐减少,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发电规模缩小,需要的发电设备和生产设备数量要求上减少,导致了材料和设备上的沉积闲置,成为企业待处理的低效或无效资产。正常情况下淘汰的实物类固定资产则主要表现为自然或人为损坏造成故障形成的低效或无效资产以及财务上计提折旧完毕的固定资产等。它们在实际存在中不能导致新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其保存和维护费用已经超过了资产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
(三)投资形成的低效与无效资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上升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已有的经济发展基础上,可能会探索新的行业发展和尝试新的前进方向,存在着探索期的投资失误或者是决策错误导致的盲目投资问题。在衰退期的企业,则可能会有转型探索上的病急乱投医和过往在快速盈利时期为利润复制或者完成绩效指标进行的建设,造成了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中的资产遗留。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后期的企业发展受限。企业资金补给不足或者是前期投入过大也容易造成企业的正常发展受阻或者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对于较大的项目投入,企业对于后期的补给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存和后续的资金链,在应对上很可能被迫选择放弃,导致前期的建设和投入报废或者停滞,损失上难以挽回,形成了企业的低效或者无效资产。
二、企业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低效无效资产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外部法律法规的约束,按照市场经济交易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低效无效资产进行合规性处理,按照资产处理的流程和步骤执行,透明化处理过程,公开交易情况。在处理过程中,应当对低效和无效资产作出基本的区分和评级,对于资产的市场价值和交换价值由专业处理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进行市场调查,作出公允价值的基本判断和资产处理上的合理定价。在资产处理过程中,应当由资产拥有部门、财务部门和总负责人多方签字确认和考察,在资产处理前,可以由拥有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对资产情况再次考察,由拥有部门确认对本部门确实已经成为低效和无效资产。由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负责人确认对企业已经形成低效或无效资产,无法对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性价比过低的情况。在实际置换中确认资产为已经考察过的对象,经过多方确认与负责表示,形成对资产处理的相互制约,防止在资产处理环节在实际交换中实际置换资产为优质资产,造成优质资产的流失和贪污腐败的滋生。对于在实际置换或者交易环节出现失职或者故意以显著低于该不良资产公允价值进行对外交易的个人和部门,应当追究其渎职责任并查明情况进行处理。对于在处理低效和无效资产上能高于预期或者将低效无效资产开发新的功能利用等情况创造新的收益或价值的,应当进行奖励或者考察其才能考虑令其负责不良资产的处理情况等。在资产处理的过程中,处理人员还应当考察低效和无效资产的形成原因,对于不良资产的高发情况探索根源和寻找防止大量同类低效或无效资产的方法,对于需要注意和警示的,应当形成低效无效资产报告抄送至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管理层,做好不良资产的预防建议。
(二)低效无效资产处理的专业性要求
在方法选择上,涉及到了法律法规的基础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对交易的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资产处理上,则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行业处理知识。企业的低效和无效资产的涉及范围较广,类目庞大。在资金类资产上,有金融资产类别和应收账款类别等,在资金类处理上需要较好的证券和金融处理实务经验和理论知识,借鉴其他类似企业的较高效率的处理方法,例如考虑将低效无效资产与其他资产打包进行资金池处理等或者直接选择单项出售来缩减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等,甩掉不良资产的尾巴。在处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风格偏好,做到备选处理模式的多元化,厘清方法上的优劣和后果,为管理层提供辅助建议,陈明利弊。在固定资产设备处理上,对于机械行业,需要机械设备的专业处理知识或者能够与专业人士沟通的基本了解,判断其拆分改造和零件出售价值和整体出售价值或者零件的新利用,力争做到资产转让价值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投资类资产的处理问题上,需要市场的敏锐度和谈判技能,尤其是对于涉及企业发展和生存的较大的项目,需要寻找合适的买家或者寻找合适的合作投资开发者,既需要较好地沟通和谈判水平,也需要管理层信任和一定程度的授权。对于不同资产的处理,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或者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理人才。资产处置的负责人至少需要在财务和法律上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且有跨专业通识能力和较好的专业人才沟通技能。对于资产过大或者重要的不良资产,还可以考虑资产处理的外部合作或者外包,寻求法律顾问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辅助处理和资源优势。但对于规模较小或者较为简单对企业影响较小的低效无效资产处理,可以由财务部门进行调查后多方确认处理,简化资产处理流程,尽可能选择简单的资产出售或者置换,精简企业资产,减少资产处理中造成的新的损耗或者费用。
(三)低效无效资产处理具有灵活性和可创新性
企业在处理低效和无效资产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拘泥于单一和小格局的资产处理与置换模式,可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资产上的置换和较大规模的合作。例如对于应收账款或者债券问题,发展期的集团企业或者经营上的优势规模企业可以考虑在债券问题上的不良资产与对方企业进行股权置换谈判,将已经存在的债券上的不良资产盘活,转换成可期待的未来收益的股权股本。具有经营管理优势的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管理优势,考察企业在自身管理优势下的发展前景,选择债转股并收购其部分其他资产,要求更多的股权,将对方公司实际控制在己方旗下,以实际控制人身份开展经营活动,形成盈利性企业,壮大自身集团资产规模,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或者探索新的行业前景。创新和灵活性的低效及无效处理方式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和状况开展,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其不良资产的处理上与大企业的合作,未尝不是新的企业扭亏为盈的发展机会。但新的企业合作模式也可能造成不良资产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后续处置上的麻烦,需要企业在时机和发展上的专业判断和风险承受判断,科学合理的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选择。
三、结语
企业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首先应当处理冗杂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提高资产的平均运用水平后,再合理利用和提高自身的资产运营质量,提高资产的使用价值,减少在低效和无效资产上的人力、精力耗费和资产维护费用。企业在发展中应当保持动态变化,保持最优的发展速度和冲刺可能,在专业化发展中不断寻找新的可能。
[1]张红岩.事业部管理中权责不对等的危害及治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
[2]田旺杰.从保定房契看不动产交易价格[J].经济研究导刊,2014(05).
[3]朱冰冬,朱雪明.怎样界定企业的“不良资产”[J].中国内部审计,2006(01).
(作者单位:重庆市顺弘达商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