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2016-09-05丁志环

运动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锻炼习惯

丁志环

(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 210038)

简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丁志环

(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 210038)

江苏省教育厅针对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颁布了“五严”规定: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严禁中小学在节假日补课……一时叫好声不断,各中学纷纷响应,将暑假真实地还给了学生。但假期不久,一些双职工家长联名写信给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暑期补课,因为他们繁忙的工作无暇顾及学生的暑期生活,使得一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无所适从,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再不久惊闻一高中男生因沉迷于网络与家长发生争执,跳楼自尽,另一高中女生因网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惊诧之余,突然感到体育教师的责任之重,若能将学生们对网络的兴趣转移到体育健身活动上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而且能强健学生体魄、锻炼学生意志。因此,学校体育工作要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高学生自主、独立锻炼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教育任务。

培养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纵观学校体育教学,许多学校重视对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方法和体育能力的传授,忽视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缺乏自我、独立锻炼能力。

1 学生暑假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就学生暑期参与体育锻炼的锻炼习惯、锻炼喜好、锻炼时间等等在所教班级中做了调查,具体见表1、表2。

在对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32.5%的学生表示没有时间,34.5%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33%的学生表示没有适应的锻炼场地。

2 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

2.1 体育锻炼意识单薄

只有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是人身健康、心理健康的需要,才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目前,全社会都比较关注学习,关注高考,学生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大多数的时间用在文化课学习上,认为体育锻炼浪费了学习时间,“体育无所谓,能及格就行”。甚至有些学校的学生高三毕业根本不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育学分由学校和班主任说了算,与体育教学考评毫无关系。在这类现象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锻炼意识就越来越单薄,因而难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2 缺乏体育习惯和锻炼能力的养成

由于重智轻体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导致许多学校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多采用“实用主义”态度,升学考什么,领导就抓什么,领导抓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对体育锻炼一概都是应付式态度,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和对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2.3 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

中学生在校阶段,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等进行体育锻炼,保证每天有1h的体育锻炼。但双休日和节假日,由于课业负担繁重,学生既要到处上补习班,又要完成题海作业,无暇锻炼,即便有点时间,也赶紧补觉,因为他们最缺乏的是睡眠,哪能保证锻炼的时间。因此,“宅男宅女”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

2.4 体育课程评价重数据测量,缺过程评价的有效措施

表1 学生暑期体育锻炼时间、地点情况调查统计

表2 学生暑期体育锻炼内容调查统计

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具有多元性和发展性,重视过程评价,但有些学校和体育教师为了便于简单操作,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时,仍然采用运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好坏,而忽视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基础的差异,对学生体育运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缺少有效措施,过程评价随意或“走过场”的现象突出,这势必弱化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习惯的养成。

2.5 体育锻炼器材、场地设施“贫乏”,挫伤了学生的锻炼热情

一方面,学校的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往往是“僧多粥少”,甚至有些学校将运动场馆作为学校的面子工程,仅供参观不对学生开放,节假日学校怕管理上的麻烦,美其名“维护保养”更谈不上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随着 “中国体育福利彩票”的捐赠,体育运动器材如雨后春笋遍布城市乡村,但有些年久失修,很不安全,这些器材适宜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而适合众多的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场地、器材,还是杯水车薪,虽然有一些羽毛球、游泳场馆,但它们主要是以营利为主,再加上社区没有专人组织开展专门的体育活动,学生离开学校后往往处于个体、独立的锻炼状态,只能以跑步锻炼为主,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运动的兴趣。

3 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独立体育锻炼能力的措施

3.1 树立科学体育观,强化自主锻炼意识

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形成健康、科学体育观对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起着决定性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体育对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强身健体是人生的第一笔财富,是现代人的基本条件,从而树立自主锻炼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网络平台等形式对家长宣传教育,使家长了解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为孩子校外体育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3.2 加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表现具有积极情绪。兴趣的前提之一是自信,学生如果对体育缺少自信,他就不可能对体育有兴趣。体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一名学生在某一运动上缺乏能力,但他可能在其他运动项目上能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因此,学校和体育教师应积极开发多种适合学生身心特征的体育课程资源,丰富体育内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参与运动。同时,要善于从中发现和利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能力和成就感得到了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就会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从事体育的兴趣和动力,并将之带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课改初期,我校由于硬软件条件限制,能提供给学生选修的项目很少,有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无论选择什么项目,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失去了体育兴趣。据此,我们进行了调研,发现这类学生中女生爱静不爱动,但她们很注意自己的体形,对形体锻炼、瑜伽比较有兴趣,而部分男生在轮滑、滑旱冰方面有一技之长。于是,我们开发了《形体、瑜伽、健身操》和《轮滑、滑旱冰》等项目模块,供他们选择学习,激发并维护了他们的体育兴趣。如今这些学生已把瑜伽和轮滑作为自己的锻炼手段,主动地参与锻炼。

3.3 创新活动形式,养成锻炼习惯

3.3.1 开展选修前普修。选修学习前,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选修项目的基础学习,从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寻找兴趣、形成爱好,为选修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实践发现,普修后再选修,学生们的兴趣更加稳定,选修学习的参与积极性、自主、自觉锻炼的热情更加高涨。

3.3.2 坚持选修教学。选修教学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要求,是提高学生兴趣、形成运动专长的重要途径,在选修教学中,教师们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专项能力。

3.3.3 成立体育俱乐部。俱乐部活动是部分特长学生的补偿性、延伸性教学,学生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形成运动群体,发展运动特长,从某一运动中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3.4 根据教学内容和校内外体育锻炼的环境,组织一些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淡化竞技体育色彩,强化“大众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获得成功的感受,就能维持他们的爱好与兴趣,如开展体育节、体育特长展示日、非竞技类项目体育竞赛等等活动。

3.4 注重锻炼方法传授,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发期,采用科学的锻炼计划和方法进行锻炼既能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又能增进身体健康和促进体质发展,反之不仅会影响身体发展,甚至造成运动损伤。例如,有的学生经常做俯卧撑,但引体向上能力不见进展;有的学生经常练习跳跃,但跳跃成绩得不到明显提高。咨询后发现,都是方法的问题,俯卧撑与引体向上是伸和屈的问题,锻炼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而练习跳跃的学生不注意整理放松,结果“只长肉”,不长爆发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学好更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强调锻炼的计划性,培养学生科学、独立的锻炼的能力,学生有了科学的锻炼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独立的锻炼能力,就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积极地去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有了良好的效果,就会巩固锻炼兴趣,形成锻炼习惯。

3.5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搭建体育锻炼平台

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形成和增加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条指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第十二条指出:“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国家鼓励其他各类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第二十八条指出:“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因此,我们的社区、学校应根据居民、学生的特点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双休日、节假日可以对学生免费开放,以满足广大中学生的体育要求,而那些暂时没有条件的,教师也可指导、组织学生因地制宜自制简易器材,为满足学生自主锻炼,养成锻炼习惯创造有利条件。

4 结 语

学生体育习惯和独立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因此,学校体育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改革,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独立体育方法,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养成自主体育锻炼习惯。

G807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6-07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40

投稿日期:2016-04-21

丁志环(1978—),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锻炼习惯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探讨体育设施规划建设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