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需求视域下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6-09-05顾洲元

运动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田径教学改革

顾洲元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山东 济南 250400)

社会需求视域下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顾洲元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山东 济南 2504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几所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社会视域下提出建议,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及时调整培养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关键词: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工作者的期望值逐步增高,不仅期望其要在技术上一专多能,还要能准确讲解示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在全国的各大高校得到贯彻与实行,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紧迫性使得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社会需求是指为满足人们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占主导的需求意识与需求关系,其属性即社会需求的复杂多样和开放性。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与要求也随之增大,急需大量综合素质较高、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综合型人才。

1 研究现状

相关学者在田径课程的开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但在社会需求视阈下的田径教学改革并未足够涉及。在多样化课程设置与实施、交叉课程内容、广泛开发并丰富教学资源、多方面培养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健身价值的实现、立足于社会需求的发展等方面的探索还很少。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在社会视域下促进高校田径教学课程体系完善,重视课程内容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倾向健身价值而淡化竞技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当前体育专业田径教改探讨的热点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社会需求视域下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

2.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査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获取和本研究相关的信息,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多位教师、学生的帮助下,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向我国8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总计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5份,其中有效份数380份,有效率为95%。同时,请北京体育大学几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3位专家认为本问卷的内容满足本论文研究的需要,1位专家认为问卷内容有待完善。

3 结果与分析

3.1 社会对田径专门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毕业生基于传统教学本身的培养目标注重体育教师这一目标导向,大都倾向于选择教师这一岗位,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加之城乡教师结构不平衡、专业口径较窄等因素,使得体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和择业困难的问题。

3.1.1 社会对农村体育教师的需求增加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大,尤其以农村较为显著。田径是体育的基础性学科,能发展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不但提高体能,还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能为全民健身和我国的体育事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田径方向的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以一专多能的本领应对社会需求。

3.1.2 社会对健身教练的需求增加 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的愉悦身心功能,也使得体育类服务行业迅猛发展,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教练需求。扎实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是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全面发展健身、康复等理论知识的根基。

3.1.3 社会对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增加 随着社区体育、企业工会等多样性活动规模渐成,指导员缺口日益增大。资料显示,仅以专业指导员为例,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0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之比约为16:500,人才需求严峻。

3.1.4 社会对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当前,娱乐或略带竞技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体育赛事增多,体育产业稳步起航,全民体系走向健全,家庭体育活动也逐渐在普及,体育人口的扩增需要大量与之匹配的管理人才。

3.2 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田径教学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是学生进行日常活动、发展其他多方面能力的基石。

3.2.1 课程内容改革的现状 调查发现,8所体育院校课改前开设的田径项目主要为短跑、跨栏、标枪、铅球、跳高、跳远等;改革后,内容表现为兴趣化、生活化、健身化、课外化,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并将一些新兴的与田径运动相关的休闲运动项目,如定向越野、体验野外生存、远足、攀崖等户外运动加入到田径课程内容中。同时,将教材内容优化与形式简单易操作,符合学生主体需要,且能达到健身目标的多种练习手段引用到田径教材中。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层次类型的统计分析发现,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高校按照2003年新《课程方案》规定的修改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分类,体现了课程层次分类的主导思想。

3.2.2 培养目标改变的现状 由表1可知,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够在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训练及竞赛工作中顺利工作,还能够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对学校体育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对社会体育进行科学的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与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基本符合,且各大体育院校结合自身实际侧重点有所不同。培养目标从体育师资向体育专才再向复合型体育人才转变的过程,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3.2.3 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现状 2003年《课程方案》中教学实践环节包括3个方面:社会实践(新生入学教育、劳动教育、毕业生教育、就业指导等)、教育实践(见习、实习)和科研实践。8大体育院校的教学实践安排相差不大,受到高度重视。

3.3 社会需求视域下田径课程改革的要求

3.3.1 开拓田径运动人才的培养体系 当前,体育相关内容的开发不足,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促进,也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开拓田径运动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和社会需求之间找到更多的接轨点成为现实问题,并可作为学校教师等传统岗位的补充。近些年广为人爱的马拉松赛事、夜跑等全民健身活动则是这一体系的重要体现。

3.3.2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 作为体育人才的摇篮,高校长久以来的模式与实际需求略显脱轨。因此,高校田径课改加强实践、建立人才需求反馈机制、调整培养策略,成为当下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3.3.3 转变田径教学指导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田径教改也要适应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趋势,处理好系统知识能力、技术水平与运用能力的关系,参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培养运动技术的教育者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还要培养具备过硬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工作者、体育事业的创新人才。

3.3.4 加强学生自学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田径知识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不仅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课改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兴趣、掌握综合知识与发展个性、形成多方面能力与健全人格。学生是发展的、具有自主性与创新性潜能的人,要善于运用启发式和发现式教学促进其自学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进行短跑技术学习,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经常进行课堂讨论、讲解与示范,培养教学实践能力。

表1 3套教学计划和2套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比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自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后,时尚与兴趣性的户外项目已经开始渗透到体育院校田径项目内容中,如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丰富了田径项目内容,增加了吸引力、进一步体现了健身价值。

4.1.2 几大体育院校的田径考核标准均将理论、技能和实践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核算,并因各自特色、不同地域下社会需求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4.1.3 当前田径课改将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趋向于紧密结合,更加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性,注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4.2 建 议

田径课改在体育教学和实践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建议进一步更新观念,落实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思想;继续完善多元化课程体系,将多学科综合知识补充到体育教学中,充分重视综合课程开发;教师要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综合利用多方面信息和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 1 ]黄飞.从健康、竞技、兴趣视角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内容的构建[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 2 ]武文强,谢慧松.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兼论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课程设置与教改对策[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57-959.

[ 3 ]乌卫星.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58-159.

G807.4

A

1674-151X(2016)06-0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31

投稿日期:2016-04-23

顾洲元(1978—),中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田径教学。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田径教学改革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