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班级科学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6-09-03陈水英

教育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班风科学化班集体

文/陈水英

实现班级科学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文/陈水英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学校的 “细胞”,是学校管理的最前沿,同时它又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汇集点,是观察学生成长进步轨迹的镜子。班级管理是决定班风、校风、学校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实行班级的科学化管理,对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科学化管理的主题与导向

“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而学校人才成长的基础环境在班级,班级虽然是个很小的单位,但却“五脏俱全”。如果没有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培养人才也会成为一句空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应该是既“管”又“理”,也就是说,班级科学管理的方向应是既要有刚性的制度作保证,又要顺应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理”,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之“理”,适时疏导,这是班级管理科学化的最佳途径。

班级科学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计划,明确目标 班级管理具有周期性、阶段性的特点。由此,在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计划时,要把计划分为整体计划和阶段计划。整体计划即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班级管理的总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个体的认知规律、个体的素质,按学期或学年,乃至按月,提出具体的阶段目标,这是班级管理科学化的首要一步。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得出色,就要善于“谋势”。有了详尽、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计划后,要提出全班同学共同向往的奋斗目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动力。当然,提出奋斗目标不能凭主观想象,而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班级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既能让小学生完成,同时又有一定的难度,以此让小学生产生产生积极、持久的奋斗热情,让他们有所追求,有所向往。这对小学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集体意识不强,为了强化形成学生们的集体意识,笔者在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时,开展了“蜜蜂小队”“雷锋小队”“故事大王”等集体目标。这些目标明确、具体,又生动形象,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扭住“龙头”,强化核心 班干部是班级的“龙头”,“龙头”的行走方向,将带动甚至牵制着整条“龙”的活动路线。班干部又是班主任的“耳目”,从他们那里可以准确获取班级的信息,了解班级的实况,以便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调整班级管理计划。所以,新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如何选择班干部,如何培养班干部,从而让他们在班级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班干部的选拔。班干部虽小,但也要德才兼备。在新接任一个班级时,班主任可以通过翻阅学生档案,查阅“历史”“成绩”了解大体情况。在两个星期内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遴选,发现合格人选,并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意愿。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召开主题班会等,从中发现合格的班干部人才。经过短时间的试用后,再在全班进行民主评议、选举,形成班级核心。班子形成后采用“轮换制”,规定任期,任期一满,极少数骨干分子连任,其他人员一律“下野”。这样既保证班子的活力,让班级的大部分同学得到锻炼,又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从小感受民主意识。

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确定后,班主任要进行指导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因人而定工作任务,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干部,由于刚开始工作,没有经验,班主任对他们的指导更要细致、具体,不仅告诉他们做什么,还要具体地教他们怎么做。例如,在出操时,班长应如何带队、整队;卫生扫除,劳动委员怎么分配任务、合理安排人员等等,使小干部们有章可循。中、高年级的小干部,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可以明确职责后,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工作,班主任只对他们适时地点拨和指导。

对班干部既要大胆使用,让他们放手工作,又要加强培养,严格要求,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舆论引导,狠抓班风 班风反应的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它是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言论、行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共同倾向或表现。良好的班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的每一个成员,有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所以,一个班集体里,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分清是非,凝心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们在班级中健康地成长。

优良的班风是班主任长期培养下逐步形成的,需要根据班级情况,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有了良好的班风,自然就积极带动形成良好的学风;从而形成良性竞争局面,促进班集体的积极向上。

讲究方法,重于疏导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现在的学生视野宽阔,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有思想,有主见,所以,管理上班主任要敢于“问政于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不搞“一言堂”。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凝聚力也必将大大增强。笔者在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了班级的全部管理过程:目标让学生“明”,计划让学生“订”,形式让学生“选”,问题让学生“析”,问题让学生“查”,总结让学生“做”,在这“六让”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的凝聚力大大提高,形成了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要善于“疏导”,出现问题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抓契机,摆事实,讲道理,架桥梁”,让每一个学生都对班主任的管理口服心服。“导”的前提是一个“情”字,有一句教育格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如何“导”?首先要正确引导,导之以行。也就是说,管理者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人们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身正”尤为重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一致,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示范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师祖孔圣人有句名言“有德者必有言矣!”其次,积极疏“导”,莫留小处。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行为”,绝不能忽视。去年笔者所任班上有一个学生,特别爱美,双面小镜不离身,时不时照照,就连上课也不忘掏出来美一美。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课后及时找该生谈话,首先肯定了她的爱美态度,再从什么是真的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等方面去引导她,及时地排除了该生以后有可能的行为隐患。其次要反复开导,精心辅导。特别是后进生,要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给他们一点信心,挖其未开发出来的潜力,及时鼓励、肯定、强化,促其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再次要合理指导,培养创新。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指导有创造才能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创新搭建舞台。笔者的做法是不限制其冒尖,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冲刺”,并适当树他们为“楷模”“榜样”,增强其自信心。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要认真、尽心“呵护”,引导其向正确方向发展。

突出“活动”,强化管理 班级活动是思想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全面育人的课堂,是班集体生命力的依托。要想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是必由之路。适当的班级活动是培养班集体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们喜欢班集体,活动越丰富多彩,班集体越团结,越朝气蓬勃。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笔者尤其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活动的主题要鲜明,要求要具体。主题要符合新形势的特点,要跟随时代步伐,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班上存在的问题,选择那些具有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感情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开展活动。例如,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人人动手,我是能手”的活动;针对学生不爱劳动的现象,开展“争当劳动小能手”的活动;针对个别学生的自私心理,开展帮助他人、为集体做好事等活动,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中,交往密切了起来,友情自然就产生了,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也随之而生。二是班级活动要有层次。要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制订计划,安排活动,不能盲目地、随意开展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尽量使活动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班级活动要注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师,要指导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尽量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从而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使学生在活动的全过程中增强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加大集体舆论的深度,让活动真正对班级管理起作用,促进班集体的巩固和凝聚力的增强。

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强化班级的科学管理,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的班级管理办法,营造一个良好班集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有待于从教者勤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形成适宜工作实际的科学的班级管理新方法。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学 )

猜你喜欢

班风科学化班集体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我爱我的班集体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