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江山模式”
2016-09-03周涛
周涛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江山模式”
周涛
近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其中,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农民信用档案平台,是目前发展普惠金融最急需配套的基础工程。江山农村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建设起步较早,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载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多年来,一路试错演进,不断实现形式突破、外延拓展和内涵创新,凭着“信用”立行,普“惠”三农,扎根农村市场,在改善当地信用环境、提升诚信意识、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中始终发挥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其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及成果被全国地方金融专用媒体《地方金融》称之为“江山模式”。
建设历程
第一阶段重点是信用主体建设,主要解决“贷款难”与“难贷款”。江山农商行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信用农户到信用村直至信用(乡)镇的“三步曲”式跨越。1999年9月,出台《农户贷款及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信用农户评定试点工作,由此拉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序幕。2001年初进行信用村创建工作试点,同年6月,全市首个信用村在须江镇岩下村挂牌成立。2002年进行信用(乡)镇创建工作试点,年底全市首个信用乡——江郎信用乡正式挂牌运行。截止到2007年底,评定信用户76318户,授信额度9.5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97亿元。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至2007年止,累计支持信用户达109212户,较好地解决了“贷款难”与“难贷款”矛盾。
第二阶段重点是信用体系机制建设。2008年,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出台《信用户、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街道)评定及信用户授信管理办法》,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两模式三机制”,提升信用户授信额度的同时,重点建立了客户主动还款激励机制。江山农商行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2009年推出了“惠农快车”贷款产品,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柜面直接发放,一般10分钟左右即可办结。二是给守信用的农户以正向激励,给予重复贷款和更大额贷款的机会。三是给守信的农户以一定的利率优惠,每隔两年持续进行利率优惠。四是给守信的信用共同体(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以贷款额度提升及利率优惠。
第三阶段重点是信用体系广深覆盖。开展省市县三级信用体系建设。2012年联合农办开展了首批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街道)联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已有省级信用乡2个,省级信用村4个;衢州市级信用乡2个,信用村14个;江山市本级信用乡6个,信用村187个。2013年实施普惠金融工程,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信用评定办法,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资信评价体系,提高信用体系普惠面。截止到2015年末,已评定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信用家庭农场72家、信用农家乐31家、信用新生代农户7848户、最美守信种粮大户17户。2015年,对低收入农户开展信用等级评定。目前已评定13469户信用低收入农户,占全市低收入农户数的39.50%,提供3.8亿元信用贷款授信,已向2891户低收入农户发放信用贷款1.2亿元。上线“普惠快车”系统,实现信息录入、评级、授信、利率定价等“一站式”应用,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
建设特色
江山农商行信用体系遵循“申请创评、调查建档、信用评定、公示定级”等常规做法外,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驱动,形成了富有成效独特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两模式”、“三机制”。
创新驱动“两模式”。一是“信用村”星级管理模式。江山农商行“信用村”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01年创建的岩下“信用村”农户联保模式,得到时任衢州市委书记茅临生同志的肯定,其成功经验得到推广。2008年,推行“信用村”星级管理模式。细化创建“信用村”标准,实行三星级管理,把农户的授信额度及利率优惠幅度与“信用村”及星级评定挂钩。二是“三联四授五结合”创评模式。2011年,江山农商行进一步拓宽思路,探索推进“三联四授五结合”的创评模式。“三联”是指对农户的信用、林权、房权有效资产综合联评,确定信用等级;“四授”即根据“三联”结果,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丰收贷记卡实行“一揽子”贷款授信,确定贷款授信额度;“五结合”即信用体系建设与“客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与“走千访万”相结合,与个人征信系统、信用奖惩情况、客户经理调查采集的客户信息及评定工作小组提供的信息相结合,与改善授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相结合,与做实做细做透“惠农快车”贷款、“丰收小额贷款卡”等支农品牌相结合。该模式的推出,提高了农户抱“物”增信能力,有效满足了农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创新驱动“三机制”。一是信用奖惩机制。江山农商行按照“警示在先、惩戒在后,立信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建立信用奖惩机制。通过对信用良好的信用户等创建主体授予荣誉、贷款授信额度提升、利率差别化优惠向社会公示等正向激励机制,激发激励信用创建主体加强诚信守信自律建设;对有失信行为的农户等创建主体,根据程度不同分别采取防范、提示、降级、吊销、停止发放贷款、列入“信用黑名单”、撤销“信用村(乡)”等惩罚,制约督促信用创建主体。二是信用恢复机制。信用缺失的信用户、信用村(社区)及信用乡镇(街道)在一定期限内主动实施整改、纠正失信行为的,予以解封失信记录。规定最短修复期限,期满后可重新参与信用户评定,符合条件的,恢复相应信用等级。三是构建差别化的利率运作机制。根据农户及行政村不同的资信状况,执行相应利率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利率调节器作用。
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农户增贷途径得到新突破,支农品牌进一步打响,支持“幸福乡村建设”效果明显,形成了农户、政府、农商行三赢的新局面:广大农户分享实惠,“借钱发展”农民增收,普惠效果明显提升,办贷速度更加快捷,增贷途径实现突破;政府工作得到推动,助推当地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助推江山市金融生态建设;银行从中受益,农村阵地得以巩固,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信贷管理更加精细,用户满意程度持续提高。
发展方向
推进网格化管理建设。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理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的单元,对每一网格大大小小的信息实施动态、全方位的信息数据化,再根据不同的网格化数据进行农户信息采集、建档、信用评定,并针对性地、个性化地为各个网格主体实行金融服务。计划与四海公司推出的“智慧乡村”项目对接,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项目”建设,开发移动客户端,一方面改变获取客户信息方式,另一方面将江山农商行信用体系及最新资询送到移动客户端。
完善“普惠快车”系统建设。更好地与现有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有效对接,实现信息录入、评级、授信、利率定价等“一站式”应用,提高办贷效率,释放信贷资源。
加强信贷业务渠道建设。打造“1+N”放款模式,提升信用主体办贷体验,进一步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放贷服务。“1+N”中的“1”是指以银行柜台放款的传统渠道,“N”是指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的自助放款。江山农商行继2014年网上银行开通自助放款功能后,又成为全省农信系统电子渠道信贷功能成功上线的10家试点行(社)。在手机银行、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等加载了贷款预申请、申请受理进度查询、丰收小额贷款卡(创业卡)的自助放款及自助还款、业务回单(凭证)打印等功能,利用上述优势,进一步加速信贷业务渠道建设,渐进改变现有银行网点才能放款的传统模式,打造“1+N”放款模式,有效提升客户办贷体验。
加强各项机制建设。建议政府建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对因各种自然灾害等风险形成的贷款损失,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偿,尽可能地减轻银行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探索建立小额农贷的风险补偿机制。由政府牵头,尝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原因形成的小额农贷损失。建立小额农贷的政策机制。从政策上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运作进行鼓励、引导和调节,为小额农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增强涉农保险业务的覆盖面,努力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保险体系,从而有效防止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有效降低小额农贷风险,解决农户与银行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江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