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现状趋势分析与结构调整建议
2016-09-03张蒙程永强张宇宁刘莹
文|张蒙 程永强 张宇宁 刘莹
一、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定位
当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概念和叫法繁多,如信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信息通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较为权威和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三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分类、领域分类。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为更好地分析产业内结构如何调整,笔者综合以上三种分类方法给出了自己对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分类的定位,再通过分析细分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关联关系等,最终给出明晰地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看。按一产、二产和三产分类标准,将产业按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划分,分为20门类、95大类。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行业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类,此门类又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三类。信息产业属于此标准20大类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类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又可分为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包括固定、移动电信业务,有线、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包括互联网接入(网络服务器存储)、信息服务(网页、邮箱、数据检索、游戏等)、其他互联网服务(社交、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应用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计算机系统软件、工业流程软件等)、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系统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规划、技术咨询、工程监理、测试评估、人员培训等)、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数据分析、整理、计算、编辑、存储、基础设施租用、内容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卡芯片设计、功能研发)、数字内容服务(图文影像处理制作)、呼叫中心(与电话网和互联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国家规划中及业内人士经常提到的名称是信息化行业或电子信息产业。另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门类中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也应属于信息化行业,产业间存在交叉而无法孤立存在,因为产业划分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的目的是实现一项事业的整体发展。
从工业信息化部统计指标分类标准看。信息化产业分为通信业、电子信息业和软件业三类。其中,通信业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移动宽带(3G/4G)、光纤、电信业务等5类子行业,电子信息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计算机行业、通信设备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行业、电子信息机电行业、电子元件行业、电子器件行业、家用视听设备行业、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广播电视设备行业10类子行业,软件业主要包括软件业务、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三类子行业。
从信息技术应用及服务的领域范围看。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行业可分为党建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管理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工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电力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地理信息化等。
综合以上三种分类方式,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趋势,笔者从产业岗位设置需求的角度,将当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行业分为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业、软件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类。每一类子产业又可细分,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业,又经常被业内称为硬件产品,包括计算机整机及配件、计算机网络设备(有线、无线)、计算机外部设备(鼠标、液晶显示器、投影等)、通信及移动通信传输、终端设备、广播电视发、收设备、电子真空器件、电子元器件(处理器、集成电路芯片、驱动器、传感器等)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软件业包括软件设计、嵌入式软件产品研发、软件运营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基础设施运营服务(IDC)、系统集成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库及系统数据分析服务以及运维服务等。其中,运维服务包括的种类最多,如机房运维、网络运维、系统运维、产品运维、技术售后运维、安全运维,如图1所示。
二、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1、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包括纺织、造纸、烟酒、食品、石油化工、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30余个行业,是细分行业最多、比重最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当前支柱型制造业包括高铁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制造等,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大量传统制造业产品将进行改造升级。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当前制造业中占比较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下游产业链影响面积最广。2015年,多个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供给结构和产品存在较多问题,据工业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整体运行稳中趋缓,虽然制造业整体增加值下降,但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由于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光纤宽带深入普及等的影响,仍然可以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但是,其中一些核心技术,如手机芯片、光纤预制棒、机器人零部件、高端传感器芯片、高尖端医疗信息设备等,主要依赖进口,使得电子产品整体成本较高,且安全风险加大。
2、软件业
截至2015年底,传统软件产品包括信息安全产品、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增长比例降低,增速为全行业最低,嵌入式系统软件产品和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速降低。国内传统软件行业已是一片红海,独占山头,市场格局固定且难以撼动,虽然众多企业力图抱团取暖,但很难找到再获利空间,既得利益紧抓不放,苦苦僵持;新兴软件产业进入第三次产业分工变革,即端到端的线上软件产品深度结合线下服务阶段,构建了平台+前仆后继的应用软件新生态系统格局。
不仅是传统软件行业,众多传统行业,如批发零售业、出版印刷业、教育培训业、金融服务业、照相业、出租车业等都受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兴产业的冲击。传统产业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认知由我知道你,到你支撑我,到你影响我,到你颠覆我,再到我因你而改变的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迎合的过程。
3、信息技术服务业
截至2015年底,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总体收入快速增长。运营相关服务收入增长19%,包括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和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但是平台运营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依托实体产业经济的稳健,而当前整体经济形势放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慢;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收入增长24.5%,包括在线交易平台服务、在线交易支撑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增长12.3%,但仍存集成电路产业成本增高、产品集中在中低端,规模扩大和毛利空间降低、高端技术难量产的困境;其他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长16.7%,包括信息技术咨询设计服务、系统集成、运维服务、数据服务等。
4、小结
总体来说,传统的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放缓,过剩产品消纳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要求高能耗、以组装为主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具有国际先进核心技术的“中国创造”。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在互联网作用下逐渐增强,传统软件业的“竖烟囱”开始禁锢自己,各自为政的重复建设和利益自守使得软件改造升级艰难前行,已发展到不得不改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服务业以电子商务运营为主要增长点,但电子商务平台与实体经济行业是共生共长的关系,需求受可支配收入制约的情况下网上消费、互联网金融难以保持可持续增长势头。因此,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将逐渐向高端产品制造和低成本、高效率技术服务两极分化,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包括制造业、软件业、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产业都将跟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改革。
图1
三、基于产业关联理论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1、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结构布局
基于产业关联理论,对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进行关联性分析,产业的关联包括产业内各行业间的内部关联关系分析,以及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外部关联关系,在分析内部关联行业和外部关联行业前,需要先梳理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全图,如图2所示。
2、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内外部关联关系
根据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详细布局图,进一步分析内外部产业间关联关系。与外部主要关联的产业包括制造、教育、金融、住宿和餐饮、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交通运输、采矿、房地产、电力供应、批发零售、租赁与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业等国民经济产业。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既独立为一个产业,同时,作为一项科学技术支撑产业逐步深入地与各产业融合。如图3所示。
图2
图3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内部的产业间关联关系主要是: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计算机设备、通信终端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较为独立,对其他产业影响较小,但受其他产业影响较大;电子元器件、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传输设备等对软件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影响较大,成正相关效应;信息技术服务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相对弱一些,但受实体经济产业、教育专业水平、共享经济发展等的影响较大。
3、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应以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过剩产业减产转型、资源高度集约共享为准则,遵循市场按规律自主调结构与政府制定政策引导调结构相结合,努力平衡和实现政府、投资者、服务提供者、用户四方受益的局面。
(1)产业内行业结构调整建议
从产业布局上,将原有产业结构进行高度集成,形成创新、制造、服务三大板块,板块内根据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并聚焦,也将引起企业主营业务的变革。如图4所示。
图4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业。国家及地方科技部门与核心技术研发单位联手,下大力气整合资源、集中攻坚、提升资金使用效用,将大大小小的科技创新企业兼并重组到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型企业之下,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集中人才,攻关技术,为科研创新人员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由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技术进步使得产品耐用性增强,计算机与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速度放缓,因此要求产品质量提升、趋向高端,使人工成本与产品质量形成正比关系。高学历、知识基础深厚的人才一部分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学术型研究,一部分应高知与高技能综合型人才到一线作为操作工人。实验室可以创造出制造型产品的核心技术,一线岗位可以改造出实用型制造型产品。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一体化的,软件建设和运维逐步由分向合,当前,中国软件业出口形势明显逊于印度,主要是体制、人才、成本三个因素决定的;我国软件业进行服务集成融合更适合当前口味多变、个性鲜明的时代需求特色,要求集成小散软件业,压缩信息技术服务业成本、提升服务效率,降低基础设施运维成本。国际形势要求降低规模化,攻坚高端化,规模化重点在成本要低,但成本无法低于印度的情况再规模化会导致低端劳动力过剩。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缩减本科生规模,加大高职生专项技能培养,或本科生专业设置大胆改革,由知识面广转向基础知识扎实、专项技能高超。
(2)产业内企业结构调整建议
将研发、研究创新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并购,形成集国家科研资金、主要研究力量、社会资源等于一体的较大规模研发单位,降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程度,低端产品通过市场竞争减小规模。
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应进行内部整合,集成设备企业将元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构,培养既能生产元器件、又能组装、还能维修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并购原材料供应商,将技术产业链纵向整合,服务产业链横向集成。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降低外包服务比率,培养自己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与运维整合为一个部门,形成软件建设时考虑运维人员,软件运维时能够反馈给软件建设人员修改完善的互生互长生态模式。
(3)政策制度体系改革建议
由于产业内子产业间和与外部产业都有相互关联的关系,或正或负,建议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充分考虑各产业特殊情况及相互关系,注重政策的个性化和灵活性,尽量避免一刀切所造成的对冲和负面效应。
为更好地支撑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结构改革落地,需要在科技研发体制机制、信息交换使用、通用设备产品、人才培养结构及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配套法律、制度、标准作为基础保障。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IT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包括资本、人才和技术,本文对技术发展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最终调整能否落地主要依靠能够适应产业新生态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环境下IT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在学历教育阶段的专业性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在职培养,学历教育培养要与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科设置改革综合考虑,在职培养阶段要与企业体制改革、科技政策改革等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