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聋人自然手语的搜集研究与思考

2016-09-02傅敏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手势

傅敏

(1.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23;2.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浙江聋人自然手语的搜集研究与思考

傅敏1,2

(1.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23;2.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目前的《中国手语》还存在着词汇量不全面、手指字母和书空过多以及手势太复杂等诸多缺陷。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语种也在互相影响和融汇。通过搜集研究浙江聋人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词汇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一些更能体现概念的意义和系统性,手势相对简洁形象、更易理解的以及《中国手语》中未收录的自然手语。建议《中国手语》的修订要适当吸纳自然手语的精华,从而推动中国通用手语的统一规范和推广普及。

自然手语;《中国手语》;词汇;搜集

一、引言

手语是聋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手语的语言资格在今天已毋庸置疑。然而,由于语言要素的异化和缺失,中国手语还存在很多缺陷,尤其是在博大精深的汉语背景映衬下,显得相当稚嫩。如,词汇量不全面,抽象词汇太少;手指字母和书空过多;与地方手语差别大,不符合聋人习惯;有的词汇表达意思欠准确,手势太复杂;字词借代现象严重,同义、近义词无区别等等,严重地影响表达效果和沟通交流。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语种也在互相影响和融汇。手语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产生一些新词语,一些老词语则逐渐变异甚至消亡,而我们的研究和搜集整理工作却明显滞后。面对社会的发展,手语需要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手语像健听人的口语一样,有普通话与方言之分,中国手语和地方手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我国地域广阔,存在众多的地方手语,造成了聋人之间的交流障碍。据中国残联的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聋人比听人更想了解中国手语和地方手语的异同,希望更多地使用地方手语[1-3]。聋人手语南北方地域差异也较大,现行《中国手语》书中很多词汇都是参照北方聋人手语制定的,手势不符合南方聋人的习惯打法。2011年11月,国家语委和中国残联组织的国家通用手语标准研制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12月,国家语委、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首次将手语规范和推广纳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重点工作。纲要明确指出:“加快手语规范标准研制。加强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研制通用手语国家标准,加强手语推广运用”。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手语也逐渐成为和谐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浙江省聋人手语的搜集研究,可以搜集一些地方手语的精华,为《中国手语》的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中国手语,适应时代的发展,使手语更趋于科学合理、简明实用,从而推动中国手语的统一规范和推广普及,为聋人实现平等社会语言生活权利提供更好服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调查数据来自课题组拍摄的聋人自然手语视频语料。选取了以手语为母语的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聋人为样本进行拍摄,拍摄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布较均衡。课题组采集了聋人在生活、工作、社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常用的手语视频,并请两个长期和聋人生活并精通聋人手语的听人以及一个聋人教师对语料进行筛选,选择一种聋人最典型的手语词汇打法,以保证语料样本的代表性。基于文献法和聋人手语视频资料,展开对聋人手语的考察,通过对聋人自然手语词汇和《中国手语》词汇的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启示,并为《中国手语》的修订提出一些建议。

三、《中国手语》和浙江聋人自然手语的词汇比较分析

(一)更能体现概念的意义和系统性的聋人自然手语。

1.亲属称谓类。对最为基本的直系亲属概念系统,手语的表达呈现出极强的系统性,层次清楚,等级分明。以家庭内部成员为例,手语遵循这样一个等级规律:一家之中父亲为尊,母亲其次,哥哥姐姐再次,然后是自己,最后是弟弟妹妹,反映在手语中分别是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4]。因此,“亲戚”自然手语打法为:四个手指轮流碰过嘴唇。这个打法也体现了亲戚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而《中国手语》打法为:双手横立,左手在前不动,右手向前贴向左手,表示亲近之意;一手打手指字母“Q”的指式。两者相比,自然手语打法更能体现概念的意义和系统性,也更简洁易懂。对其他亲属的称谓,聋人自然手语多采用注解法,即以解释说明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来表达。而《中国手语》中的亲属称谓类手语多以手指字母为字头,再加“父”或“母”的基本词来表达,聋人看起来比较费解(见表1)。

表1 亲属称谓类的词汇对比

2.职业职务类。聋人手语多以从事某种职业工作时的典型动作来表示该职业,如把脉表示医生,锄地表示农民,开车表示司机,拨算盘表示会计等等。因此,聋人自然手语的表达也更能体现概念的意义(见表2)。

表2 职业职务类的词汇对比

(二)手势相对简洁的聋人自然手语。

1.数字时间类。聋人自然手语对数字的表达较为简明,如“十一”就伸食指,手腕转动一下,以两个“一”表示。以此类推,“十二”就以“一二”表示,“十九”就以“一九”表示。“一百”:双手打数字“一”的指式,同时向下一顿。“二百”到“九百”的打法类似,只要双手变换下数字即可。星期天:神父做礼拜腋下夹圣经的动作,右手打“七”的指式在左边腋下划出来表示。同样的,星期一到星期六的打法只是变换一下右手的数字。“一月份”:左手食指打“一”的指式,右手伸食指在左手下面转动几下,表示具体日期不确定。以此类推,其他月份只要变换一下左手的数字就可以了。

2.文化教育类(见表3)。

表3 文化教育类的词汇对比

(三)手势相对形象、更易理解的聋人自然手语。

1.民族类。《中国手语》中民族类词汇采取了用汉语手指字母做字头,以基本词作中心词的表达方法。由于大量地使用汉语手指字母,聋人很难看懂。而聋人自然手语对于民族类手语的表达一般根据当地聋人的习惯打法,或是以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特色来表示,手势形象易理解(见表4)。

表4 民族类的词汇对比

2.事物类。《中国手语》中很多词汇是用形声的方法造出的手势,其中代表“声”的是汉语手指字母。如,“桑树”的打法为:(1)一手打手指字母“S”的指式。(2)双手拇、食指搭成大圆形,向上移动。第一个手势相当于“声”,第二个手势相当于“形”。这种造词法虽然有规律、容易学习,大大扩充了手语的词汇量,但由于聋人对汉语手指字母的理解有个过程,也容易产生疲劳,因此使用不够方便。还有一些词汇的手势动作很像,容易混淆(见表5)。

表5 事物类的词汇对比

续表:

3.工作生活类(见表6)。

表6 工作生活类的词汇对比

(四)《中国手语》中未收录的部分聋人自然手语。《中国手语》全书共计词目5586个[5],相对于浩瀚的汉语词汇,仍显得十分匮乏。由于词汇量的不够丰富,手语表达的意思就难以精细完整,不仅影响教师教学和聋人学习的效果,还直接影响聋人和听人的各种交流。因此,《中国手语》的修订可以吸收一些聋人自然手语中较为简洁形象的手势来扩充词目(见表7)。

表7 《中国手语》中未收录的聋人自然手语

四、启示与思考

(一)手语的方向性是一种语法表达手段。自然手语能表达各种语法范畴。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因此手语的位置、方向、运动等语言要素都与空间特性紧密相联。手势的运动方向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可以表示不同的人称。手的方向即手掌或手臂的朝向,每个动态的手势都是有方向的。比如,手势“问”,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之分,表达第一人称“问我”时,手势动作指向打手势者,表达第二人称“问你”时,手势动作从打手势者朝向接受者。再如,“看”的手势是一手食、中指分开,指尖朝前,自眼部向前移动一下。在“我看你”这个句子中,手势“看”的方向是由“我”到“你”,手背朝“我”。而在“你看我”这个句子中,手势“看”的方向是由“你”到“我”,手心朝“我”。“爱“”给”“帮助”“打”等动词手势的方向也遵循这个规律。另外,一些名词手势也具有方向性特征。如,“师傅、徒弟”:左手伸拇指,象征师傅;右手伸小指贴于左手拇指指背,象征学徒的徒弟。当拇指靠近自己时表示“师傅”,小指靠近自己时表示“徒弟”。

(二)手势的屈折变化可表达不同的意思。自然手语表达很符合视觉认知规律,当要表达词义程度深的手语词时,聋人往往采用动作重复或加大幅度,同时配合不同表情的方式。如,“浓茶”,以重复“叶”的动作来表示“浓”;“深蓝”,以重复“蓝”的动作来表示“深”。把一个手势嵌入另一个手势之中,可以把两层意思组合起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给”的手势为:“一手五指虚握,掌心向上,边向外移动边张开手,如,给别人东西”,如果要表达“连续地给”的意思,就重复“给”的手势,如果表达“给每一个人”的意思,就往各个方向重复“给”的手势。再如“,打”,手势的力度和速度及面部表情可以用来描述“打”的程度轻重,重复“打”的手势则可说明“打”的频度。又如,“花”的手势是“一手五指撮合,指尖朝上,然后放开五指”,打这个手势时,如果放慢五指放开的速度,就表示“慢慢地开花”的意思;双手同时打“花”的手势,可以表示双倍的甚至更多的花;双手在胸前一边同时打“花”的手势动作,一边将双手往两旁移动,表示“遍地都是花”;一手拉一下衣服,双手在衣服上从上往下,一边重复“花”的手势动作一边往下移动双手,则表示“花衣服”。一个手势“花”,配合不同的动作,就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意思。

(三)手语象形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及变化性。手语具有象形性的特征,许多手势和所指事物或活动极其相像。例如“,台阶”的手势为“左手直立,掌心向右;右手掌呈直角形,然后右手指尖从左手指尖处依次向右下方移动几下,如台阶形状”,再如,“吵架”手势为“双手拇、食指相捏,指尖相对,反复张合几次,象征双方吵嘴状”。虽然,手语是象形性的,但这不一定决定手势的具体形式,很多手势语采用不同的方式形象地代表事物。例如,“拥挤”,《中国手语》中的手势为“双手五指微曲,指尖朝上合在一起,然后左右摇动几下,象征人多拥挤”,自然手语的手势为“双手伸拇、小食指直立靠紧,左右推动几下,象征人多拥挤状。”又如,“钱”,《中国手语》中的手势为“一只手拇指、食指捏成小圆圈,向外微动几下。”自然手语的手势为“一只手拇指、食指捏成小圆圈,其余手指相握,另一只手食指敲一下所捏成的小圆圈。”由于手语词汇的象形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增加了手语学习和运用的难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向听觉正常而不熟悉手语的观察者呈现一些手势,他们只能识别其中的10%,失聪的操手势语者对不熟悉的手势语进行辨认,其表现优于听力正常者。由此可见,象形性的手势的意思也不一定一目了然[6]。手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手语的象形性也不可能是恒久不变的。游顺钊曾指出:“根据我们在聋人手语创造者那儿看到的情况,有时只经历一代人,手势与其参照物间的联系就变得模糊了”[7]。如,“领导”手势为“拇、食、中指伸直,以拇指指尖贴于前额,食、中指并齐,指尖朝上”,象征过去军官礼帽上的帽缨。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军官礼帽早已变革,“领导”手势也变得难以理解。这也是手语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四)《中国手语》和自然手语要合理兼容、相得益彰。自然手语受汉语有声语言的影响较少,几乎没有手指字母、仿字、书空等表达方式。因此自然手语简洁形象、容易理解。但不足是词汇量太少、不能表达精确意思,有时几个不同的词语却用同一个手势来表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聋人书面语词汇的匮乏和使用不当。《中国手语》引进了汉语有声语言的成分,大大丰富了手语词汇,促进了手语的发展,但是在引进有声语言时还需注意合理性。手语是直观形象的会意语言,在引用有声语言创造新词汇时,不能改变手语自身的特性,要符合聋人的思维和习惯。只有一些难以用形象手势表达的抽象概念才用汉语手指字母或仿字来表达,否则过多地使用汉语拼音和文字会失去手语形象化的特点,使手语成为有声语言的替代品,聋人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中国手语》的修订要多吸纳一些自然手语的精华,使之更形象易懂,从而促进中国通用手语的规范和普及。

五、结语

手语并不是汉语的依附,它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是符合视觉感知规律的,通过双手的运动、身体和表情的协调配合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手语也遵从约定俗成的规律,同其他语言一样,自交往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聋人日常交往中多数沿用的就是这种自然形成的手语,它的语法规则同汉语言语法存在一定的区别。自然手语,就是遵循了聋人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客观存在的这种手语表达规律,这是中国不同文化层次的聋人都能相通的一种语言。当前,我国在推进中国手语规范化研究的过程中,应适当吸纳一些自然手语的精华,这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的聋人手语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国通用手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中国聋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交往中自然形成和使用的手语与以中国汉语言文化为基础的中国通用手语合理兼容、相得益彰,实现保护与发展共存。

[1]顾定倩.关于中国手语推广与研究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4):6-8.

[2]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5-296.

[3]哈平安.两种不同的语言[J].中国特殊教育,2002(3):42-46.

[4]郑旋.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34-35.

[5]中国聋人协会.中国手语(修订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

[6][美]D.W.卡罗尔.语言心理学[M].缪小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8.

[7]游顺钊.视觉语言学论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72.

[责任编辑刘金荣]

Collection and Thoughts on Zhejiang Natural Sign Language

Fu Min
(1.Special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ZhejiangHangzhou,310023;2.Humanities and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ejiang Hangzhou,311121)

The current"China Sign Language"has no comprehensive vocabulary,letters.There are too many gaps in the book.And the finger gesture is too complex,together with many other defects.Language is constantly evolving,and different languages also influence each other.By collecting Zhejiang Natural Sign Language,and the"Chinese Sign Language"vocabulary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paper tries to tease out some of the better reflect th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and systematic,relatively simple gesture image,easier to understand.And"Chinese Sign Language"naturally is not included Sign Language."Chinese Sign Language" amendment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absorb the natural essence of sign language,so as to promote China's reunification through sign language and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al norms.

Natural Sign Language;Chinese Sign Language;vocabulary;collection

G762

A

2095-0438(2016)04-0031-06

2016-03-06

(1977-),女,浙江金华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手语语言学、手语教学。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40018);2015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NDJC295YBM)。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手势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挑战!神秘手势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V字手势的由来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胜利的手势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奇怪的手语图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