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止血效果研究

2016-09-02梁丹丹陈健华杨恒生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妇产科东莞523523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期
关键词:后叶素垂体宫素

梁丹丹 陈健华 章 芸 杨恒生(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妇产科 东莞523523)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止血效果研究

梁丹丹陈健华章芸杨恒生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妇产科东莞52352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止血,实验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3 d差值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0 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子宫肌瘤剔除术;垂体后叶素;腹腔镜;止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且在30~50岁女性中比较普遍[1]。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更多的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术中容易出现出血等较多问题,增加患者创伤,影响手术视野,提高手术难度。传统止血方法主要以缩宫素为主,但是长期止血效果欠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止血预后[2]。近年来,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为了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止血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年龄26~46岁,平均(34.21±1.1)岁;对照组45例,年龄27~47岁,平均(34.14±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采用B超或彩超及妇科检查而确定,且患者术前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标准:排除高血压、哮喘、冠心病等疾病者。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手术安排在月经干净后进行,采用Storz公司电视腹腔镜系统与器械,使用30°镜,CO2气腹压力13 mm Hg。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在脐轮、左右下腹对称点位置置入trocar,在腹腔镜下观察盆腔情况,观察瘤体的位置、大小、数目。采用7号穿刺针经过耻骨联合上腹壁穿刺入子宫肌壁,尽可能避开瘤体。探查完毕后穿刺入子宫肌壁,同样避免开瘤体。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止血,根据患者情况在子宫肌层注射20 U缩宫素。实验组在子宫肌层注射6 U垂体后叶素,并采用钳尖轻压针孔1~2 min,药物吸收后,看见子宫收缩变白,在瘤体最突出部位做一切口,单极电钩切口子宫浆肌层,充分暴露瘤体,大抓钳钳夹瘤体并将其完全剔除。吸净盆腹腔积血,记录出血量,并将肌瘤标本进行送检。术后,采用1号可吸收线进行连续缝合关闭瘤腔,洗净盆腔积血,记录出血量[4]。

1.3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及手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以及术后排气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3 d差值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3 d差值(g/L)术后排气时间(h)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45 45 62.26±10.74 83.34±12.53 18.33<0.05 61.35±15.24 89.26±20.56 20.77<0.05 10.3±3.5 12.6±3.8 19.48<0.05 15.26±8.74 17.56±9.15 24.81<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0 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由此看出:垂体后叶素止血对血压的影响更小,效果更佳。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mm Hg,)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mm H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实验组对照组45 45手术前术后10 min手术前术后10 min 121.26±3.34 124.60±3.36*122.34±4.13 133.3±4.05 76.12±4.48 79.12±4.35*77.45±4.43 85.62±4.14

3 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发病后主要有经量增多、不孕、流产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子宫肌瘤更多的以腹腔镜手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治疗预后较差,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大[5]。传统止血药物主要以缩宫素为主,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促进子宫肌层的缩宫素受体和缩宫素相互结合后能够增加细胞内钙离子,能促进子宫平滑肌组织的收缩,压迫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的效果[6]。但是,缩宫素难以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且患者止血效果与药物剂量有关。

近年来,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3 d差值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垂体后叶素和其他药物相比优势较多,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血管加压素受体,药物能够利用鸟苷酸调节蛋白激活细胞膜内磷脂酶C使磷脂醇二磷酸生产三磷酸肌醇,能够释放大量钙离子,使得血管平滑肌收缩。有研究显示[7]: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及子宫肌膜上存在大量的血管加压素受体,容易导致子宫平滑肌组织发生明显的收缩,造成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及子宫平滑肌的大量收缩。而垂体后叶素中的水溶性成分,其内除了含加压素外,还含有缩宫素的成分,但是药物半衰期相对较短,在体内仅能够维持20~30 min。同时,垂体后叶素注射在子宫肌层后能够造成血管平滑肌及子宫平滑肌的多重吸收,药物作用时间更快,能够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但是,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时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由于药物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要求医师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提高手术成功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0 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控制血压效果更佳。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易旺军,唐永莉.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65-66

[2]徐州栋,熊爱群.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止血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121-1122

[3]罗君花.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减少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119-120

[4]张汉英,帕提古丽·阿米提,伍靓,等.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9):1018-1019

[5]佟卫兵,严玉清,张亚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缩宫素止血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799-4800

[6]梅松原,刘艳庚,韩秋丽,等.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9):801-804

[7]曹金芳.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在大型内突壁间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4):170-171

[8]黄雪梅,陈梅,曾爱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4):632-633

R737.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1.018

2015-12-01)

猜你喜欢

后叶素垂体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