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徐州市玉米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16-09-02张建军
张建军 王 炜
(徐州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徐州221018)
2015年徐州市玉米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张建军王炜
(徐州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徐州221018)
该文根据2015年徐州市玉米锈病发生情况,结合气候条件、菌源、秸秆还田等因素,分析了徐州市玉米锈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玉米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玉米锈病;发病原因;防治对策
玉米锈病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是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型锈病,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edrw.)引起的南方型锈病(又称多堆锈病)和玉米壳锈菌[Physopella zeae(Mains)Cummins and Ramachar]引起的热带型锈病。玉米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常在气温、雨水适宜的条件下暴发流行,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减产[1-3],近年来该病在徐州市各地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较轻,未对玉米产生大的影响。2015年受多种因素的作用,造成玉米锈病在全市大面积流行,由于发病时夏玉米大多处在灌浆中期,其对玉米产量未造成重大损失,但部分晚熟田块玉米品质下降、千粒重降低,最高减产达20%。为此,笔者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2015年徐州地区玉米锈病重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1 发生情况
1.1发病时间集中,传播速度快2015年9月上旬玉米锈病普遍发生,且零星见到病叶率50%以上田块,10d左右全市普遍发生且病叶率达80%以上田块上升明显,占发病田块70%以上。如徐州市睢宁地区调查(见图1),9月15日大田病田率88.89%、平均病株率68.56%、平均病叶率36.94%,分别是8月28日的1.43倍、1.93倍、3.62倍。
图12015 年睢宁玉米锈病大田发生情况
1.2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小2015年全市夏玉米种植面积16.11万hm2,发病面积占85%,其中大部分为重发生。据2015年9月下旬调查,病田率和病株率分别为100%、85%以上,不过由于病害高峰时玉米已经在灌浆中后期,最终产量损失较小。
1.3品种间抗性差异大调查显示,不同玉米品种和品系对玉米锈病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3-5],马齿型较抗病,甜质型则抗病较差,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发病较重[6]。如丰县调查,苏玉30、伟科702、郑单958发病较重;苏玉29、蠡玉系列发病较轻。沛县9月24日调查,隆平206病株率和病叶率均为100%;蠡玉16病株率1%,病叶率0.38%。
2 重发原因分析
2.1气候条件适宜适合的温度加上多湿、连阴雨、多雾或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可使玉米锈病病情加重。普通型玉米锈病需低温(16~23℃)高湿,南方型玉米锈病需温度较高(20~30℃)和高湿[7]。2015年8月上旬,徐州市日气温22.6~35.6℃,平均28.6℃,降雨量155.8㎜(常年108㎜、2014年73.5㎜),平均相对湿度78%,满足南方型锈病发病条件,不利于普通型发病条件。据气象部门每天4个时段2min风速、风向测定,7月25日至8月5日徐州地区均为东南风或西南风,风速6~9级,风速、风向均利于南方型玉米锈病夏孢子迁入。9月上旬气温18~28.8℃,平均23.3℃,降雨量56.3㎜(高于常年20.4㎜、高于2014年28.5mm),平均相对湿度78%,有利于普通型和南方型玉米锈病病菌的侵染危害。
2.2菌源基数大菌源达到一定临界指数,是导致玉米锈病重发条件之一。当前玉米田收获后基本实施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导致大量病残体滞留田中,病原菌不断累积并以冬孢子越冬,翌年和来至南方的夏孢子一并成为初侵染的来源,为危害的严重度提供了基础条件。
2.3管理措施不当田间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易引起玉米锈病的发生。一是种植密度偏大。2015年徐州市重点推广先进适用的玉米田免耕播种机械,玉米种植密度由5.25万株/hm2提高到7.5万株以上/hm2,导致田间植株通风、透光严重不良,湿度显著增大。二是有机肥施用不足。全市农户在玉米生长期间偏施、多施氮肥或磷肥,尤其是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的孕穗肥,多以尿素为主,施尿素量高达600~750kg/hm2,造成玉米中后期植株仍然繁茂,叶呈浓绿色,减弱了玉米对锈病侵染的抵抗力[8]。三是玉米植株后期偏高,农事操作不易,使得玉米生长不良,减低了植株抗性。四是田间排水不畅,增加了玉米锈菌孢子的萌发和再侵染的机率。
3 防治对策
3.1加强宣传培训由于玉米锈病在本市属偶发性病害,且又具有突发和暴发危害的特点,广大种植户对该病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植保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让广大种植户认识玉米锈病发生为害的特点和防治技术。
3.2选用抗病品种从2015年不同玉米品种田间的抗性差异性看,苏玉20、农大372、苏玉29、蠡玉系列等玉米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同时要注意品种之间合理搭配和实行轮作,减轻病菌的发病机会。
3.3清洁田园普通型玉米锈病病菌的冬孢子可以在病残体上越冬[9],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因此玉米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基数;普通型玉米锈病和通过高空远距离随气流传播的南方型玉米锈病的夏孢子[10]随风在田间反复侵染,早期发病的植株应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菌孢子的传播蔓延。
3.4加强田间管理一是科学施肥。尽量使用腐熟的农家肥、土杂肥等有机肥,适当施用氮、磷肥,增施钾肥。有研究表明,过量施用氮、磷肥可以消弱玉米对锈菌侵染的抵抗力,同时增加锈病夏孢子的产孢量;而钾肥可以增强玉米对锈菌侵染的抵抗力,同时减少锈菌夏孢子的产孢量[8]。二是调整播期、合理种植密度。适当调整播期,避开玉米锈病发病高峰期;合理种植密度有利于植株间通风透光,抑制和减轻锈病的发生流行。据田间调查,每hm2的适宜种植密度大棒型品种为5.25万株、紧凑型品种为6.75万株。三是防渍降湿。玉米生长期间遇持续降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土壤板结应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生长。
3.5化学防治推广玉米种包衣技术,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对种子进行拌种,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植株在发病初期,田间查见病斑后,及时局部喷药控制,当田间病叶率达6%时应大面积施药防治[11],可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4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g/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0g/hm2兑水50kg均匀喷雾,一般可间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若喷后1d内遇雨时应待停雨后立即补喷。
4 讨论
(1)不同的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鉴于2009年刘骏等[12]研究认为江苏丰县玉米已发生南方型锈病危害田块,徐州地区2015年8月上旬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普通型锈病病菌的发病,但在睢宁已查见锈病危害田块和植株,铜山区植保站8月31日采集的病株经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鉴定为南方型锈病,所以徐州地区肯定存在南方型锈病病菌为害玉米植株。目前为止,仍然不清楚徐州地区玉米锈病的暴发是玉米柄锈菌为主、还是多堆柄锈菌为主,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建议生产中应当在抗普通型锈病的基础上,选择抗南方型锈病的玉米品种。
(2)玉米锈病一直未引起农户的重视,因为该病一般在玉米的中、后期发生,由于此时植株高大,施药不便,真正给玉米施药治病的农户很少,且徐州地区通常年份玉米锈病均为轻发生,对产量几乎没什么影响。但玉米锈病一旦大发生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最高损失可达50%以上,所以植保部门必须做好玉米中、后期防治锈病的宣传工作。
(3)玉米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适宜地区很容易被病菌选择和侵染,加之玉米贸易的流通促进了病菌传播和交流,条件合适也会被病菌选择并生存,多雨年份及7、8月高温多湿,有利于孢子的存活、萌发、传播及侵染,发病较重[9]。因此,加强田间监测、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对于防控病害的流行、传播至关重要。
(4)2015年徐州地区南方型玉米锈病发生,是随气流传入的夏孢子在田间反复侵染的结果,还是夏孢子不间断多次传入侵染的结果,又或者是二者均参与的结果,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1]汤少云,徐曾娴,胡冬梅,等.武汉市2014年秋玉米锈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15,2:46-47.
[2]孟爱民,殷仲卿.周口市玉米锈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4):41-42.
[3]吕印谱,宋宝安,李传礼,等.河南省2004年夏玉米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5,25(11):15-17.
[4]梁木通,付彦荣,魏秀敏,等.玉米锈病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2,28(2):39-41.
[5]梁克恭,武小菲.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危害情况[J].植物保护,1993,19(5):34.
[6]耿锐,刘善强,孔庆志,等.夏玉米锈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2005,(7):113-114.
[7]刘玉瑛,石洁,王庆雷.1988年河北省发生南方型玉米锈病[J].植物保护,1999,25(6):53.
[8]刘国宁,温嘉伟,见德宝,等.吉林省玉米锈病发病规律若干问题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5,13(3):106-108.
[9]马桂珍,暴增海.玉米锈病的研究初报[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8(3):70-75.
[10]明充.玉米锈病的发展规律及防治对策[J].杂粮作物,2008,28(6):387-388.
[11]刘章雄,王守才.玉米锈病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3,11(4):76-79.
[12]刘骏,马青,于凯,等.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9,3:71-75.
(责编:张宏民)
S435
A
1007-7731(2016)09-97-02
张建军(1977-),男,江苏兴化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