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的建立
2016-09-02刘定华周子滟薛建江余雪梅
刘定华,周子滟,刘 欢,封 雪,薛建江,余雪梅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重庆 401331;2.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 221006)
·经验交流·
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的建立
刘定华1,周子滟2,刘欢1,封雪1,薛建江1,余雪梅1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重庆 401331;2.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 221006)
目的建立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孕妇430名(孕周大于或等于35周),对照组为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非孕女性90名,均按30岁分段。采集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2.7 mL,分离血浆检测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内不同年龄段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为0~≤2.031 mg/L。结论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考区间为0~≤2.031 mg/L。
参考值;汉族;年龄因素;D-二聚体;妊娠晚期;参考区间;静脉血栓栓塞;重庆
妊娠期女性血液常表现为高凝状态,随着孕期的延长,其高凝程度逐渐增强,至产褥期达高峰,产后才逐渐恢复正常[1]。妊娠是目前公认的血栓高危因素[2],产科中血栓形成以妊娠晚期和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对多见,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它是妊娠和产褥期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3]。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被降解所产生的特异性产物,其血浆水平正常时有助于排除急性VTE[4]。由于妊娠晚期女性多表现为高凝状态且其发生VTE风险也较高,若其血浆D-二聚体检测套用健康非妊娠者的参考区间,可能会造成假阳性,因此需要专门建立参考区间。本研究通过检测健康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建立了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以期帮助该时期女性血液凝固状态的判断、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做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孕妇500名为观察组,对入选孕妇随访至临产,共有70名孕妇因流产或出现并发症而被排除,其余430名被最终纳入本研究。按照第7版《妇产科学》孕期分类标准[5],将观察组按照年龄分为小于30岁组(n=295)及大于或等于30岁组(n=135)。对照组为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育龄期非孕女性90名,年龄18~41岁,将其按年龄分为小于30岁组(n=48)及大于或等于30岁组(n=42),纳入和排除标准同观察组。纳入标准[6]:年龄18~41岁;孕周大于或等于35周。排除标准: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有血栓性疾病史或家族史;凝血功能异常;肝、肺、肾、胰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30 d内有手术或者创伤史,半年内有输血史;30 d内有感染,体温高于37.5 ℃;有异常流产史或胎儿发育异常史;正在服用可能影响凝血、纤溶系统的药物;采血前1 d内处于应激状态。
1.2方法
1.2.1试验仪器日本Sysmex公司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原装配套试剂,标准品及高、低水平质控物。D-二聚体采用免疫透射法测定,每天做高、低两个水平的配套质控物,质控结果在控方开始样本的检测。操作过程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3]。
1.2.2血样处理所有对象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2.7 mL,置于0.109 mmol/L枸橼酸酸钠抗凝管,立即混匀,3 000×g离心10 min,血浆标本在2 h内完成检测。
2 结 果
2.1年龄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段对照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不同年龄段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2.2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为0~≤2.031 mg/L,其上限已接近通用疾病界定值(0.5 mg/L)的4倍,见表2。
表2 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95%
*: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 论
生理状态下,机体止血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既不会形成血栓、也不会发生出血。妊娠期体内多种凝血因子浓度增高/活性增强、抗凝蛋白水平及纤溶活性降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随着孕期的延长,其高凝程度逐渐增强[1]。正常情况下,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有利于分娩时正常止血。然而,妊娠是目前公认的血栓高危因素,妊娠本身可使血栓栓塞的危险升高5倍以上[2],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容量增加、静脉扩张、下腔静脉受压迫、血流速度减慢,加上其他的危险因素,就可能导致血栓性疾病。因此,一旦孕妇出现可疑症状和体征,就要尽快明确诊断以及时治疗。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其血浆水平升高意味着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如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一般将血浆D-二聚体疾病界定值定为0.5 mg/L,当低于0.5 mg/L时可基本排除静脉血栓疾病。血浆D-二聚体灵敏、可靠、创伤性小,被公认为是诊断血栓性疾病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之一[4,7]。由于妊娠女性血液较非孕人群更易出现高凝现象,而在妊娠晚期阶段高凝状态更甚,那么普通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可能并不适用于妊娠晚期女性,而静脉血栓在该时期女性中发生率高而且危害严重,因此有必要建立起针对该时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并对其进行验证评价,据此参考区间即使不能对相关疾病做出明确的临床诊断,至少也可针对妊娠晚期女性静脉血栓的排除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建立了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95%参考区间。
本研究严格遵循CLSI C28-A3E文件要求[8],采用了合理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满足了样本量120例以上的要求。研究最终共纳入430名妊娠晚期女性,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值为偏态分布,结合临床应用,D-二聚体结果以过高为异常,因此本研究制定其单侧参考区间,计算第95百分位数值(P95)。参考区间的建立,需考虑年龄因素是否有影响,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以30岁分段,并比较各组内不同年龄段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选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内,年龄因素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未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时可不考虑年龄因素。本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020(0.766,1.309),显著高于对照组参考区间0.300(0.227,0.339),其单侧参考区间上限(2.031 mg/L)也远高于通用的疾病界定值(0.5 mg/L)。本研究数据与既往报道结果不完全一致[9-10],可能与地域、人种、测定方法等因素有关。本研究针对的是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在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方法中,免疫比浊法不仅抗干扰能力佳、分析速度快[11],而且我国许多医院所配备自动血凝仪均采用该方法来常规查血浆D-二聚体水平,因此制订该方法的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再现性。随着妊娠女性孕周的增加,应对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以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但还未使用合适的阳性病例对其进行全面评估验证,另外,样本例数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刘泽霖,贺石林,李家增.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7-638.
[2]Marik PE,Plante LA.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and pregnancy[J].N Engl J Med,2008,359(19):2025-2033.
[3]Philipp CS,Faiz AS,Beckman MG,et al.Differences in thrombotic risk factors in black and white women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J].Thromb Res,2014,133(1):108-111.
[4]Cohen AT,Spiro TE,Spyropoulos AC,et al.D-dimer as a predictor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cutely ill,hospitalized patients:a sub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AGELLAN trial[J].J Thromb Haemost,2014,12(4):479-487.
[5]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
[6]Kline JA,Williams GW,Hernandez-Nino J.D-Dimer concentrations in normal pregnancy:new diagnostic thresholds are needed[J].Clin Chem,2005,51(5):825-829.
[7]Pabinger I,Ay C.Biomarkers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9,29(3):332-336.
[8]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Defining,establishing,and verifying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approved guideline,C28-A3E[M].3rd ed.Wayne:Clinical Laboratory and Standards Institute,2008:135-147.
[9]Szecsi PB,Jorgensen M,Klajnbard A,et al.Haemostatic reference intervals in pregnancy[J].J Thromb Haemost,2010,103(4):718-727.
[10]Morse M.Establishing a normal range for D-dimer levels through pregnancy to aid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J].J Thromb Haemost,2004,2(7):1202-1204.
[11]de Moerloose P,Palareti G,Aguilar C,et al.A multicenter evaluation of a new quantitative highly sensitive D-dimer assay for exclus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Thromb Haemost,2008,100(3):505-512.
刘定华(1980-),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血液体液临床检验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6.14.031
R446.1
B
1671-8348(2016)14-1966-03
2015-11-08
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