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现状与对策
2016-09-01赵思聪萨日娜
赵思聪,萨日娜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经济
唐山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现状与对策
赵思聪,萨日娜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碳排放
低碳城市是唐山市更新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选择。以碳排放量、碳排放密度等指标为核心,分析唐山市2005-2013年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变化趋势及成因,并提出唐山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唐山应当立足自身优势,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建成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三个努力建成"成为唐山市未来发展战略定位。
但是,唐山市面临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创新驱动能力不强、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等现实问题。资源型、重化工的经济特征,"傻大粗黑"的产品印象,雾霾频发的直观感受,使得唐山难以亮丽的形象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吸引国内外项目投资。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唐山市升级区域功能定位、更新城市发展模式、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重要选择。
一、研究思路与测度指标
虽然国内研究者对于低碳城市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读,但一般都认为低碳城市包含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等多方面内容[1],旨在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和实行低碳化生产,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建立低碳社会运行模式和城市发展蓝图[2],逐步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社会碳生产量与生态碳汇能力的平衡,让城市以较低的碳排放或零排放良性、持续的发展。
对城市碳排放的测度和分析,评价城市低碳发展现状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选择碳排放量、碳排放密度两个核心指标,用以考察唐山市经济生产、生活消费的碳排放情况。具体指标计算方式如下:
(1)碳排放量 =能源消费量(实物量)×折标准煤系数×碳排放系数,或者简化为,碳排放量 =能源消费(标准量)×综合碳排放折算系数(2.4567 tCO2/ tce);(2)碳排放密度是指一定单位产值的碳排量水平,碳排放密度=碳排放量/生产总值。但对于生活消费,碳排放密度=生活能源消费(标准量)×折算系数(2.4567 tCO2/tce)÷经济活动人口数,其中,经济活动人口=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3)碳排放量增长速度=(某一年碳排量/上一年碳排量-1)×100%;(4)碳排密度增长速度=(某一年碳排密度/上一年碳排密度-1)×100%;(5)碳排放量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碳排防量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100),其中,逐期增长量是计算期碳排放水平与前一期碳排放水平之差。该指标主要分析初始碳排放水平对于碳排放量的影响。
本文数据取自2006~2014年唐山市统计年鉴。碳排放量指标以历年"能源平衡表(标准量)"中终端能源消费量各项数据为基础,进行折算。
二、唐山市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与成因
(一)唐山市碳排放的总体特征
如表1所示,较2006年,2013年唐山市综合碳排放量、第二、三次产业碳排放量均有显著增加,均在2006年指标值的1.7倍以上,其中,建筑业高达3.82倍;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增长了10%,生活消费碳排量则下降了6%。从结构上看,2013年工业碳排量约占90.63%,较2006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工业对唐山市碳排量起着决定性影响。交通运输业碳排量占比为2.51%,也是碳排量较大的行业。从碳排放密度上看,除建筑业略有升高外,2013年其他各项数据较2006年均有所下降,其中,工业每亿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约3.5万吨,交通运输业每亿元产值排碳量约降低了0.83万吨,唐山市经济增长"低碳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增长1%的绝对值指标看,初始碳排放水平(即基数)对后期产生了显著影响,"低碳化"是一个逐渐累积的缓慢过程。
表1 唐山市2006年与2013年碳排放情况对比
图1 唐山市2006-2013年碳排量环比增速
从图1可以看出,唐山市碳排放量占比较大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碳排放量增速经历了2005~ 2010年和2011~2013年两个减缓周期,但平均增速依然较高,达到9.63%和8.67%。特别是第二产业,因为较高碳排放基数,碳排放量增长1%的绝对量偏高,从2006的87.92万吨上升到2013年224.52万吨。生活消费碳排量总体增速放缓,2012年甚至出现-23.09%负增长的极端情况(也可能因为数据统计误差)。农业碳排放量增速在2007~2013年则先提高后放缓。
(二)碳排放的变动趋势及成因
与总量指标相比,碳排放密度指标即每亿元产值或每万人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更能说明经济发展的"低碳化"效益。如图2所示,从产业结构上看,唐山市综合碳排放密度、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产业间差异较大。其中,第二产业碳排放密度最高,下降的最多,第三产业在一个标准单位(104tCO2/亿元)内平缓下降,第一产业基本平稳。第二产业对全市综合碳排放密度水平及其曲线形态产生决定性影响,反映了唐山市以资源型、重化工业为支撑的典型经济特征。
图2 唐山市2005-2013年碳排放密度变化趋势
生活消费的碳排放密度在第2~3标准单位(104t CO2/万人)内先上升后下降。原因可能是:早一阶段,唐山市加速城镇化建设,居民家庭轿车拥有量增加,城市灯光及居民家庭生活用能提高,从而人均生活消费排碳量增加。而近些年唐山市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加快全市居民家庭天然气改造,削减城市非必要灯光使用量,增加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公共汽车的使用,加上通往京津的城市轨道交通更加便捷,全市私家车使用量有所减少,使得总体上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量有所下降。
第二产业碳排放密度曲线总体呈阶梯状下降,但2010年以后,碳排放密度水平逐年卫生微升。一方面显示了唐山市近些年着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节能增效,取得了积极效果,钢铁等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单位产值的碳排水平显著下降[3]。另一方面,也说明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唐山市为应对2011年以来逐渐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强化了优势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稳定作用,加上产能调整从"总量削减"向"结构优化""技术改造"转变,使得第二产业平均单位产值的碳排放水平较2010年略有提高。
第三产业碳排放密度的下降,与唐山市第三产业整体增长缓慢以及内部行业结构变化有关。唐山市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的产值比重从2005~2007年约32%跃升到2008~2012年约42. 5%,但其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却显著下降。这得益于唐山市围绕自身经济特点和交通区位条件,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发展智能物流,完善港铁联运网络。
从图3可以看出,2006年以后,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密度均进入负增长区间,但第二产业从2011年开始转为正增长,造成2011~2013年第二产业碳排放密度逐年微升。相反,生活消费的碳排放密度增速波动放缓,并呈现从正增长区间转向负增长的趋势。唐山市"低碳生活"已经从理念宣传转化为具体的公共市政工程和市民的自发性行为。
图3 唐山市2006-2013年碳排放密度环比增速
三、唐山市加快建设低碳城市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总体规划,探索本市低碳发展路径
低碳城市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各式需要立足自身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探索和创新,寻找符合自身特色低碳发展路径。唐山市可以借鉴保定市、石家庄建设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邀请国内外专家,成立类似于低碳城市规划咨询委员会的专业型智囊团体、机构,研究唐山市低碳发展的目标、模式、路径和工作要点,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相对接,科学合理地制定全市及所辖区域的中、远期总体规划,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城乡统筹布局、城市空间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开发利用、便民服务工程、市民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低碳产业支撑能力
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城融合。前文分析指出,唐山市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和碳排放密度较高,工业碳排量约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九成,起着决定性影响。唐山市建设低碳城市,必须以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大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严格限制或逐步削减过剩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低碳型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接续主导产业[4];构建新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和环保装备制造等以及相关服务业为内容的低碳产业体系,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资金支持。
(三)倡导低碳生活,完善便民低碳公共设施
通过各媒体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印制"市民低碳行为手册",介绍低碳生活方式;对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先进市民进行有感染力的报道,树立市民行为榜样。发展低碳社区,对社区供暖、供气、供电、照明等公共系统进行改造,增加小区绿化面积。推广太阳能产品、节能型家用电器和楼宇设施装备,率先对城市街道、小区的灯光、照明系统进行升级,增加节能灯具、太能或风力发电灯具的使用。建设低碳交通体系,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比重;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畅通性和准时性,吸引减少私家车使用量,改乘城市公交或自行车、电动车出行。鼓励市民购车时选择新能源轿车,为其提供购车补贴、优先挂牌等服务;建立快速充电站、蓄能电池更换站、停车设施充电系统等配套设施。
(四)发展城乡绿化,建设立体生态碳汇体系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控制中心城区规模,加强"微中心"和小城镇建设,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升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唐山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城乡布局特点,综合利用山地、森林、河湖湿地、农田以及城市公园、小区绿化等形成立体化的生态碳汇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合理规划公园、绿地,增加常绿树木栽种,并与城市楼宇、主要街道、广场空地等配合,形成"城市生态风道",建立城乡生态微循环系统,加快城区"高碳"空气向近郊生态区的输送和转换。
[1]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04):7-13.
[2]张贡生,李伯德.低碳城市:一个关于国内文献的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117-118.
[3]史宝娟,周鹏翔.唐山市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结构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38-44.
[4]史宝娟,周鹏翔.资源型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优选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127-129.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ow-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in Tangshan
ZHAO Si-cong,SA Ri-na
(College of economic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
low-carbon city;low-carbon economy;carbon emission
Low-carbon city is an important choice of Tangshan to update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Based on indicators of carbon emission and its concentration,it is analyzed tha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change trend and causes of carbon emissions of Tangshan during 2005-2013,and the policy suggestion of low-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in Tangshan is put forward.
F062.2
A
2095-2708(2016)03-0005-05
2015-12-15
2016-04-17
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唐山市低碳城市建设现状调查及其与石家庄、保定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41008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