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

2016-09-01

关键词:产业部门游览产业结构

孙 晓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

孙晓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综合运用SSM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利用相关旅游统计数据,对2002—2011年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但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总体竞争力弱.其中,交通、游览、住宿业的关联度较低,且住宿业缺乏竞争力,交通、游览业竞争力有一定优势;邮电通讯、餐饮、其他关联度较高,但缺乏竞争优势;娱乐、购物关联度一般,竞争力也不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应对策.

旅游产业;SSM分析;灰色关联分析;黑龙江省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产业,它主要包括旅游运输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以及娱乐业等部门与行业,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波动性.这些行业和部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大的产业系统.旅游产业结构就是旅游业的部门构成[1].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数量比例关系是否恰当,对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影响.

国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研究.Cooper[2],Dimitri等[3]从旅游者消费的角度与标准产业分类,总结了旅游业概括为交通业、住宿业、食品和饮料业、娱乐业、旅行社等产业.从研究的成果来看,仅仅就产业结构的某一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对于旅游业部门结构的划分标准不统一,只有很少的文献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研究[4].国内学者主要对旅游产业结构的理论[5-7]、方法[8-9]进行了研究.张洪等[10]、葛军等[11]、胡宇橙等[12]利用SSM分析法分别对安徽省、广东省、天津市的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张春晖等[13]、庄小丽等[14]运用SSM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两种方法分析了陕西省、湖北省的国际旅游产业结构.

文中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SM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经济贡献和相关程度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3—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黑龙江统计年鉴》,为了避免了收入效益漏损和累积计算,使原始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文中选取全国和黑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分析指标,选取9个部门进行划分(表1).

表1 黑龙江省与全国旅游创汇产业部门结构的原始数据(百万美元)

1.2SSM分析法

SSM分析法以区域所在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物,可以分解为3个分量.用ai,0和ai,t表示区域基期和年末期的经济总量,区域i经济总量划分为n个部门组成,用aij,0和aij,t表示i区域内第j个产业部门基期年和末期年经济量.区域在大区基期年和末期年的经济总量用A0和At表示,Aj,0和Aj,t表示产业部门j在全国的基期年和末期年经济量,则区域i和全国的产业部门j经济量在时段[0,t]内的变化率为[15]213

(1)

(2)

将区域i各产业部门经济量标准化[15]213:

(3)

i区域第j产业部门经济量在基期和末期占同时期全国相应经济量的比重分别为[15]213

(4)

(5)

在[0,t]时段内,产业部门j在i区域经济量的增长量Gij由Nij,Pij和Dij3个分量构成[15]214:

(6)

其中份额分量Nij、结构偏离分量Pi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j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7)

(8)

(9)

此外用Tij表示总偏离分量,其计算公式为[15]214

(10)

根据以上分析,区域i的总经济量、总份额分量、总结构偏离分量、总竞争力、总偏离分量分别用Gi,Ni,Pi,Di,Ti表达为[15]214

(11)

(12)

(13)

(14)

(15)

此外,分析区域总的经济量结构和竞争力还需相对增长率L、总结构效果指数W、总竞争力效果指数U.相对增长率L是总结构效果指数W和总竞争力效果指数U的乘积[15]215:

(16)

(17)

(18)

1.3灰色关联分析法

假设有n个因素对指标产生影响,分别用X1,X2,…,Xn表示n个因素,用X0表示基准序列,设ri表示其他因素Xi与指标X0的关联度,εi表示在t时刻其他因素Xi对指标X0的关联系数,则有[16]339-340

(19)

(20)

其中,p为是分辨系数,0

(21)

(22)

(23)

2 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SSM分析

2002年与2011年比较,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的结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1).其中,长途交通上升了16.09%,游览业上升了2.20%,市内交通、娱乐保持不变比例;住宿业下降了6.51%,餐饮业下降4.31%,虽然商品销售仍居第一位,但是下降了1.52%,邮电通讯下降1.60%,其他下降了4.41%.只有旅游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才能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业的竞争力,目前旅游业结构中下降部门多于上升部门,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优化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业结构.

依据表1的数据,利用SSM的模型,建立S-S分析表(表2-3).

由表2可知,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的变化率都高于全国,特别是游览部门高于全国5.57个百分点.

由表3可知,2002—2011年,黑龙江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总量Gi为620.46百万美元,与L=1.30相比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Pi=350.04,结构效果指数W=1.03略大于1,表明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较好,具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优势不太明显,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是很高,需要进行一定的产业结构调整.Di=190.44,U=1.26大于1,表明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部门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并且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将会不断提高.

表2 黑龙江省旅游创汇部门结构计算结果

表3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部门总体效果

3 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设旅游外汇收入随时间变化的序列为参考数列X0,其他8个部门分别记为X1~X8(表4).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无量纲化处理:

(24)

最终计算结果见表5.

表4 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比较数列(百万美元)

表5 黑龙江省国际旅游收入与各部门的关联度

由表5可知,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部门中的关联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邮电通讯0.897、餐饮0.878、其他0.841、娱乐0.832、购物0.809、交通0.715、住宿0.714、游览0.696.其中邮电通讯、餐饮、其他、娱乐、购物对黑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影响较大,有利于提高旅游总收入.旅游购物部门是非基本旅游产品,旅游需求弹性较高,发展空间潜力较大,应加强政策支持;而游览、住宿、交通与旅游总收入关联系数较低,贡献相对较小,因此,要提升游览业、住宿业、交通业对旅游总收入贡献,将这些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与突破口.

4 结论与建议

文中对2002—2011年的黑龙江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从结果来看,只有长途交通业、游览业两产业的比例上升;市内交通、娱乐业保持不变比例,其余5个产业的比例都是下降的.在旅游外汇收入中,游览业、住宿业、交通与旅游总收入关联系数较低,特别是游览业创汇比重一直较低,只占3.8%.电通讯、餐饮、其他、娱乐、购物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897,0.878,0.841,0.832,0.809,旅游外汇收入关联系数较大都在0.8以上,其中,旅游购物部门是非基本旅游产品,旅游需求弹性较高,发展空间潜力较大,应继续加强扶持.

4.1加强产业基础,强化竞争优势

据表1可知,邮电通讯、餐饮、其他、娱乐、购物在黑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中共占52.9%,在旅游总收入增长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今后应继续强化这些影响大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地位,保持并增强这些部门的创汇能力.邮电通讯、其他、娱乐、购物是属于非基本旅游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标志着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是否成熟.这十年的发展,旅游购物虽然所占比例较大,但处于下降趋势,娱乐产业比例没有提升,邮电通讯、其他产业在下降.只有提升这些非基本旅游业所占比例,才能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对于餐饮部门应加强软硬环境方面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开发特色产品;对于游览、住宿、交通部门与旅游总收入关联系数较低,贡献相对较小,要提高这方面的投资.游览、住宿、交通部门属于基本旅游消费,是旅游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产业部门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影响.由表1和表5可知,交通业所占比例较大,但是关联性不强,对于旅游业的贡献不足,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交通业是经济发展的先导,同时影响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制约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改善住宿环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来提高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4.2提高游览业和娱乐业的比重

在旅游产业中,娱乐和游览行业是重要产业,但是所占外汇比例较低,娱乐占2.7%、游览业占3.8%.应提升娱乐、游览行业在旅游业中的比例[17],虽然娱乐产业关联系数较高,但在黑龙江省国际旅游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小,竞争力也不强,因此开发地方特色,旅游者参与性强,文化内涵丰富的娱乐活动项目,充实和丰富旅游文化娱乐生活.目前游览业所占比例低,产业关联系数较低,贡献相对较小.游览是旅游活动中的最核心的内容,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游览.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传统的产品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因此,应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根据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和地方文化,多开发旅游者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要求[18].同时适应散客市场需求,推出散客产品[19].

4.3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

在黑龙江省主要客源国中,俄罗斯是离黑龙江省最近的客源市场.根据近年来的客源市场调查,主要客源市场——俄罗斯市场占黑龙江国际客源市场的约90%[20].由表1可知2011年旅游购物占黑龙江旅游产业中36.40%,在黑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产业部门中最大.因此,黑龙江省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走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4.4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积极组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把各旅游经营者联在一起,为游客提供系列化和连续化的旅游服务,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产业组织体系.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要使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收藏性有机统一起来,深度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餐饮业关联系数0.878,关联度较高,但缺乏竞争优势,应加强对餐饮业的文化包装,尽量挖掘地方名食,体现地方传统文化,以吸引和方便旅游者体验地方饮食文化.加强住宿业建设,开发高中低档的饭店,满足不旅游者的需求.合理开发地方节庆活动,强化旅游者参与性、娱乐性的旅游项目,增强晚间娱乐项目,扩大旅游消费,不断提高旅游业竞争力.

4.5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塑造市场形象

以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重点旅游名镇建设为中心,提升“北国风光,美在黑龙江”的总体形象,塑造黑龙江旅游对外新形象,增强黑龙江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提升黑龙江夏季旅游市场的同时,加强探索冬季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做大、做强冬季冰雪品牌.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积极发展乡村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民族民俗游、红色游等专项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整合全省旅游宣传资源,对外进行统一促销,形成整体宣传力量,形成市场凝聚效应.在省内航线开通地区开展高频度旅游宣传促销,支持旅游企业开展包机业务.利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互换方式,做好国内外的重点客源市场宣传.

[1]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COOPEC.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London:PitmanPublishing,1993.

[3]DIMITRI,LOANNIDES,DEBBAGEKG.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M].NewYork:Routledge,1998.

[4]SUNDBERGTK.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M].London:Roudberg,1988.

[5]张立生.旅游业部门结构演进规律及演进模式[J].经济经纬,2005(2):120.

[6]杨振之,陈瑾.论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5):30

[7]董红梅.浅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问题,2005(7):68.

[8]王昌燕,刘云同.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2):74.

[9]杨新军,马晓龙.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合理性的SSM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人文地理,2005(1):49.

[10]张洪,张洁,潘辉.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3(1):74.

[11]葛军,刘家明.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760.

[12]胡宇橙,王庆生,钱亚妍.天津市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现状及优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1.

[13]张春晖,张红,白凯,等.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陕西入境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J].旅游论坛,2010,3(1):59.

[14]庄小丽,康传德.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50.

[15]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7]刘洪清,崔海波,汤孝文.湖南省国际旅游业结构合理化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6,22(5):43.

[18]谢榜雄,张庆霞,裴学艳,等.基于SSM的四川省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8.

[19]黄善明.四川生态旅游产业结构有待优化[J].西部大开发,2003(4):24.

[20]孙晓,杨艳丽.基于市场竞争态的黑龙江旅游市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4041.

(责任编辑惠松骐)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optimization

SUN Xia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uihua University,Suihua 152061,Heilongjiang,China)

On the basis of tourism statistic data during 2002 to 2011,and by means of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grey relation analysis,the structural condition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nalyzed.The structur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come of different sections and the gross income is discuss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peed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is faster than that of nation,and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s good,but lacks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is low among the traffic,travel and the accommodation,the competitiveness of accommodation is lack,but the 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has certain advantages.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is high among the posts,telecommunications and catering,but the advantages of competitiveness is lack.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is not strong among the entertainment and shopping.

structure of tourism industry;shift-share method;grey relation analysis;Heilongjiang Province

10.16783/j.cnki.nwnuz.2016.04.024

2015-05-29;修改稿收到日期:2015-07-20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24143);绥化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QR1201001);绥化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HSK2014035);绥化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孙晓(1980—),男,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开发与管理.

E-mail:sxhappyv@163.com

F 592.99

A

1001-988Ⅹ(2016)04-0121-06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游览产业结构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美术馆游览指南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