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往”VS“未来”材料作文佳作展评

2016-09-01姜有荣

中学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酒徐霞客黄永玉

季 楠 姜有荣

“过往”VS“未来”材料作文佳作展评

季楠姜有荣

【写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写作指导】

材料中普希金的话着眼于“过往”,而黄永玉的话侧重于“未来”。“过往”指向事物的起点,“未来”指向事物的终点,而这两者的联结点是“当下”。如果孤立地看待二者,就会陷入割裂的误区,对此,坊间的一个段子颇耐人寻味:“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前穿,中国都是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如果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二者,就能勾画出一条从“过往”通向“未来”的逻辑推进线:“过往”可以为“未来”积累经验,积蓄力量等;而“未来”则可以将“过往”的愿景化为现实,未知化为已知等。只有厘清了二者逻辑上的内在关联,才能连缀出彰显事趣、情趣、理趣之文。

本文可以这样参考立意。(1)从普希金的话切入:①珍惜过往。②过去是现实的土壤。③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2)从黄永玉的话切入:①心系前方,方可欣赏更多风景。②把握当下,走向未来。③尽管前方路远坑深,我只顾风雨兼程。(3)从普希金、黄永玉两个人的话切入:①不畏将来,不念过往。②心怀过去,志存远方。③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佳作展评】

[记叙文]

我心似船,只属于前方

徐子航

“我心似船,只属于前方。”每当听到《水手》这首歌,我总能想起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就是一位老水手对我说的。

老水手已经50多岁了,但他依旧喜欢驾着渔船出海。

听爷爷说,这位老水手以前是一名海军战士,可在一次演习中受了伤,然后退役了。本来政府给他安排了一个安稳清闲的工作,可是他却跑到一艘渔船上当上了一名水手。别人问:“你这是为了什么?”他说:“在船上,习惯了。”他出海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

我知道老水手的回答一定是骗人的。从那以后,每当老水手出海回家,我总会找借口让爷爷带着我去他家串门,看能不能找到点线索。

第一次去他家,我以我想吃海鱼为借口让爷爷带我去他家买一些。一到他家,便感到一股海风向我袭来,这不是因为海鱼的腥味,而是因为他家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有关海洋的纪念品,有大海螺、珊瑚、水手服,还有当年海军的军帽。

我盯着墙上的物品,因为太多,又想看得仔细,便没有发现有个人站在我身后,直到他一拍我的肩头,我才猛地回头。

这个人很高,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经常在阳光下工作的人,所以我想他应该就是老水手吧!但他一点也不老,爷爷只比他大几岁,但已满头白发了,而他满头看不到一根白发。他真的是老水手吗?

他看我盯着他那么久,便大笑起来:“哈哈,不会被我吓到了吧!”说着转身从后面桌子上拿过一个我从没见过的水果:“吃吧!这可是我从海上小岛带回来的。”现在,我确定了,他就是老水手。

从那以后,只要老水手回家,我就会很快地跑到他家,吃他带回来的奇特水果,看他带回来的奇异纪念品,听他讲述出海时发生的各种奇闻趣事。有时我们可以坐在一起说说笑笑一个下午,根本不觉得他像一个50多岁的人。我每次都叫他水手,而他也玩笑着叫我船长。

有一次,我问他:“水手,你真的有50多岁吗?”他说:“肯定有啊!我可是和你爷爷一个辈分的。”“那你怎么还出海而不在家里享受生活呢?”我又问。他沉默了一会,缓缓地说道:“‘我心似船,只属于前方。’当年参加海军时,一位教官是这样对我说的。”

听了这句话,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出海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原来他去了更远的前方,欣赏到了更多的美景。

而现在,我心也似船,只属于前方。为了欣赏更多的美景,我正勇往直前!

[点评]本文的亮色凝结于“三个结合”:一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老水手的传奇人生,作者以爷爷的讲述(侧面描写)吊起读者的胃口,以“我”的观察(正面描写)探寻人物的行迹,这就极大地激发起了读者刨根究底的阅读冲动。二是实写与虚写相结合。对老水手的出海经历,作者实写了他带回来的奇特水果和奇异纪念品,虚写了他的出海历程及其奇闻趣事,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三是事与情、理相结合。作者将对老水手的惊羡之情寓于对老水手立身行事的叙述之中,而老水手“我心似船,只属于前方”的人生经历更给了作者深刻的人生启迪:站在高三这一人生的站台,“为了欣赏更多的美景,我正勇往直前!”这就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性共鸣,这就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理性求索,这就使本文的情、理臻于“不着一字,情深理邃”的至境。

[散文]

诗酒趁年华

周涵

苏轼有首《望江南》,其中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一语道出了生活的真谛。人是活在当下的,若只肉体僵立于现实之中,神思却仍停留于时间之外,被困在过往的烟云里无法脱身,怎可品得人生之大美?

南怀瑾曾撰文书写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之人的相同境况:前者被困于得意之时的乐景中不能自拔,于是终日扬扬自得、不可一世;后者仍沉浸于往日顺遂之时的回忆中麻木痛苦,因此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然而,从本质上说两者是相同的,皆是被过往的事物困住了,即心有所羁,这样的人永远无法正视当下,因此浑浑噩噩,终无所成。我们要做的,应如南怀瑾所言“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岁月无情,不会为任何人驻足。因此,我们不能成为回忆的奴隶,更不能在往事中沉沦。不若新火试新茶,于大好春光中,诗酒趁年华。

不禁想起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克鲁奇,他曾是纽约城中最著名的戏剧评论家,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与推崇。然而,这个事业即将攀上顶峰的著名学者,却于人到中年之际毅然抛弃了所有过往的荣誉,毫不留恋地从繁华的大都市和学者的象牙塔中走出来,举家迁至美国西部一个沙漠小镇,在那儿书写起超越绿意的风景。他的离去是那样利落而干净,不让往昔的任何荣耀牵累他的心。我想,他在沙漠中大步前行的背影,定然是飘然洒脱的,因为他已真正认识到,过往的一切不应是前行的绊脚石,而应是前行的助推器,借助它,人们可以更给力地前行。

是的,正如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三种人生态度:一为逐求,二为厌离,三为郑重。“郑重”即指人们转头反省过去之后,从中领悟了什么,厌弃了什么,既而全心全意地埋首当下,一丝不苟地清点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绝不应为过往所束缚,但也不意味着要抛开过往的一切,仅放眼于前方。只知向前奔走而不知总结过往,常常也会迷失前行的方向。那么,何不燃烧过往,点亮未来?

不要让回忆成为你的羁绊,而要让它为你前行的双脚注入能量,然后新火一簇,煎茶半盏,歌之,乐之,诗酒趁年华。

[点评]本文的特色在于“形散而神聚”。“神”即“不羁过往,抓住当下,放眼前方”的主旨,它似一根红线,将佛家的顿悟、作家的践行、学者的思辨等三则材料绾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顿悟——践行——思辨”的行文构架契合了人们认知事物的事理逻辑:“顿悟”让读者认清了“应该做什么”,“践行”让读者看清了“怎样去做”,“思辨”让读者想清了“为什么这么做”。这就使全文不仅在“形”上一线串珠,而且在“神”上一脉贯通。而标题“诗酒趁年华”既外显语言之美,更内蕴意旨之味,可谓形神兼具,堪称绝妙。

[议论文]

偶尔回望

沈君如

蒋勋先生讲他已出版了一些书,有了些读者,但他想自己最终的作品会是一本回忆录。他一直在想,总会着手去写。这可能既是一本回忆录,但更多的会是一本忏悔录。我想,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本回忆录。那过去的一切无论欢欣苦楚,都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曾给我们以历练和经验,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徐霞客游记》中有一则游记很有意思,讲徐霞客游历数日,一日上山,下起小雪,他竟在山旁石上呆坐一日。我想徐霞客那日在石头上坐了一整天,一定是在细听簌簌落雪,静观玉树琼枝。但徐霞客在游记中对往日所见美景的回味,更多的是要从中汲取积极的成分,使自我的心境澄澈透明,来欣赏明日更好的美景。所以他后来忆起那日的美景来,只是“偶尔回望”,通篇仅一句“兀坐听雪溜竟日”。也只有这样的徐霞客,才能写出这样流芳千古的《徐霞客游记》。我们回想起记忆中的美好,只需偶尔想起,蓦然回望,静静思之。过往的美好终成前方好景的引路者。那过去的一切,不仅仅是亲切的怀恋,更是催人前行的动力。我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已经经历过那么痛苦的磨难,那么在前行的路上,我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金圣叹在临刑前回首一生,想到的不是自己满腹经纶的学问,亦不是被陷入狱的冤屈,他只让人带两句话出去:“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闻之不禁让人动容。一代文学批评大师回望过去,竟不带丝许利己成分,虽只是些舌尖上的美味,但先生留给世人的美味早已不只在舌尖之上了。原来,蒋勋先生所要写的回忆录,竟也不只是回首往事而已。人们回忆过去,不是为了沉浸于过去的欢欣苦楚当中,而是这回忆之中有很饱满的精神在,我们应当把它传承下去。

迟子建曾言:“年轻人回首往事是由于没有经历太多的人世沧桑,这种回首带有某种浪漫和虚荣的成分。真正尝遍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后,大约是不屑回头遥望的。”迟子建所讲的“不屑回头遥望”,其实恰恰是饱经沧桑的人对回首遥望所汲取的精神的态度,我想,她这一生定是有所遥望的,她只是在告诉我们不要一味遥望,尤其不要在自己空疏浅陋之时沉溺于这种无谓的遥望。

作为一个常人,我们没有办法作饱经沧桑之态回首遥望一生。那么,偶尔回望吧,不再沉溺过去,蓦然想起过去的欢欣苦楚,只将之化作前行的动力。

偶尔回望,过去的一切才能真正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点评]本文的写作功力显现于三个方面:一是立意新颖。对“回望”,推崇者有之,抵制者有之,但作者着一副词“偶尔”,顿“言人之所未言”,使立意焕发出新意。二是结构严谨。本文在行文上是规范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构架。“偶尔回望”是什么?是“偶尔想起,蓦然回望”。为什么要“偶尔回望”?因为它的根本出发点不是沉溺过去,逃避现实,而是吸取动力,传承精神。怎样才能“偶尔回望”?人生历练,生活砥砺。论证上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三是以议带叙。本文选例新鲜,更为难得的是以议带叙。作者以“偶尔回望”为剪打理事例。直击观点者,留之;旁逸斜出者,去之。剪辑后的四则例子,都只剩下非常“骨感”的一句话,这就使得例子皆缘旨而叙,简洁洗练,不蔓不枝。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诗酒徐霞客黄永玉
寄思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
黄永玉的“荷花八千”
绘画赏析·黄永玉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诗酒趁年华
酒中日月
黄永玉:这个老头儿不寻常
徐霞客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