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制胜魔法之富于思辨
2016-09-01焦文林
焦文林
高考作文制胜魔法之富于思辨
焦文林
【技巧解说】
同学们写议论文,往往采用一种“观点+例子”的简单模式,说理容易犯绝对化、片面化的错误,对待某个对象、观点,或捧到天上,或打入地狱,缺乏对事物的深层透视、辩证思考,使作文失去了应有的穿透力、说服力。
事实上,高考作文题目十分强调引导考生对试题材料所涉及的人或事进行辩证思考。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女儿举报父亲违反交规”材料,体现出对“情与法”关系的思考;上海卷“内心的坚硬与柔软”材料,体现出对“坚硬与柔软”关系的思考;最为典型的是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要求考生辩证分析两者关系的倾向十分明显。
那么,同学们写作时应该怎样进行辩证分析呢?
一、左右逢源,多角度分析问题
事物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论证,如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经济的角度、文化的角度,自身的角度、外在的角度等;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如同一事物,既分析其正面,也分析其反面,既认识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以此追求论述的客观、准确,表现出观点的思辨性,避免说理的绝对化。
例如:
一代先师孔子,曾以建立以“仁礼”治国的完美社会为理想,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终因“礼崩乐坏”难以奏效。然而,他却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首创“私学”,广纳门徒,弟子遍及天下。最终成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找到自己依附的枝头,其生命的价值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少年时因相貌不佳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不得不说,他那逗喜的容貌有一定的功劳。容貌是卓别林的事业鸟,喜剧便是卓别林事业依附的枝头。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河南考生高考满分作文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考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引述了中外两个著名人物:孔子与卓别林。讲孔子,既看到他政治主张的落空,又肯定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讲卓别林,既承认他相貌不佳被人取笑,又肯定其逗喜的容貌在成就他事业中所起的作用。这种客观、冷静的分析,有力地支持了写作者自己的观点。
二、攻防兼备,说理避免片面偏激
“攻”即“反驳”,“反驳”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反驳论点,二是反驳论据,三是反驳论证。反驳要能够抓住对方要害,给以致命攻击,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但不要说绝对化的话,不然会使自己的论述陷入偏激。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论述的过程中,学会“防”。所谓“防”,即在批驳论敌的同时,不要给对方留下反击的余地。一是在批评对方时,特别是在论述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时,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棍子敲死”,甚至可以在肯定对方观点正确性的基础上,进行“以退为进”式的论述;二是做好充分的“铺垫”,否定某种观点前,先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产生这种观点的社会根源及其危害等,由 “抽丝剥笋”到“水到渠成”;三是融入辩证思考,善于找到貌似对立观点的内在联系及转化的可能性等。
例如:
在当下中国社会,新“读书无用论”有广阔的市场,倒值得认真反思。
伴随着大学这些年疯狂地扩招,中国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越本科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对上大学好好读书的传统观念产生了严重怀疑。所以在有些人看来,认真读书学习便成为一种很傻很天真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实用主义哲学牵引下,即使有人读书,也是功利化的学习。帮助升学的课本和教辅读物,各类成功学读物,满足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舌尖系列,真假难辨的健康养生读物,充斥各大畅销书榜。
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18到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5本。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不如一些经济比中国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一个人能否成功可能由情商和人脉左右,但人生的质量和生活的品味却往往由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没用的东西决定——比如读书,比如艺术,比如信仰。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更是人们精神的现代化——使人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格的公民——而阅读往往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启蒙。
与其说成功人士马云的“读书无用论”是点亮年轻人成功路上的明灯,不如说再次为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敲响警钟——如此尖利,如此令人胆战心惊。
(石述思《读书真的没用吗?》)
文章的终极目标是否定马云的“读书无用论”,但是,作者并没有急于否定对方,而是从“就业难”“读书功利化”两个方面分析新“读书无用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再推出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提醒“读书”在成功中的决定性作用之后,“水到渠成”地否定了马云的“读书无用论”,堪称“攻防兼备”,论述深刻。
三、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变化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有鉴于此,考生作文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发展,汲取新时代新的思想的营养,用新思想、新观念代替传统的、守旧的观念,用新的眼光看待、评价人与事;二是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分析把握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从事件的“过程”,理解现实的“存在”,从今天的 “规划”,预测明天的 “结果”,全面地把握人物成长、事件发展的历程,并能给予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例如:
……实践表明,每个差生都不是在一切方面都很差的。有的在某些学科成绩差,但在另一些学科成绩却相当优异;有的课本知识学得不太好,但课外知识面却很宽广;有的虽然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低下,但走上工作岗位后成绩却十分惊人。浙江金华市一位在校表现一般、成绩下等的初二学生却在全国性的美术设计征稿比赛中荣登榜首。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做学生时,“智力不佳,反应迟钝”,被老师视为“笨头笨脑的孩子”。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勤奋攻读,潜心钻研,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为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深广的领域。由此可见,“聪明”和“愚笨”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差生不仅可以转变为优秀学生,而且还可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和科学事业的巨人。
(杨学仁《“差生”不“差”》)
这段文字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差生”,并用典型的例证指出:“差生”不“差”,“差生”不仅可以转变为优秀学生,而且还可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和科学事业的巨人。
四、寻根问底,发掘生活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我们只有透过现象的迷雾,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才能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应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例如:
使慈善处于进退维谷,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本无可置疑,可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却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审视下那颗被点燃的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在弱势地位下牺牲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很需要这份帮助,而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地选择了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一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被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一般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受助者为何拒绝受捐赠?考生从行善者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肯定行善者 “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再指出根源在于“他们总是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无意造成了对受助者心灵的严重伤害,从而揭示了受助者拒绝受助的真相。分析入情合理,冷静深刻。
【名家美文】
苦是甜的种子
路勇
《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冠军张碧晨,是个年轻漂亮的天津女孩儿,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可是,她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只身前往韩国当练习生。她说,“我去韩国就是很想过练习生的生活,真的真的想吃那份苦。”
事实上,练习生的苦比张碧晨想的更可怕,不仅高强度的训练让她吃不消,疲惫后没有家人陪伴的寂寞也让她伤感。但她还是咬牙熬过了那段日子,不仅加入了韩国女子天团,还获得粉丝的喜爱并得到重要的奖项。回国后,张碧晨参加《中国好声音(第三季)》,顶着盲选的压力、选手的竞争和舆论的纷扰,一步步走向辉煌的顶点,显然每一步、每一天都沾着苦。相信大多数喜欢她的观众,不仅是被她的歌声和美貌吸引,更是被她那份离梦想很遥远却不放弃的坚持所折服。
成功的滋味人人都想尝,可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苦,却是很多人避而远之的。然而,苦是甜的种子,如果没有植入那些苦,就很难有苦尽甘来的时刻。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没有苦的洗礼,甜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很多有着音乐梦想、向往娱乐圈的年轻人,都恨不得自己成为张碧晨,可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吃苦,更没有人愿意像张碧晨那样“找苦吃”。
在我熟悉的撰稿圈,有一些颇有名气的写手。他们有大量的追随者,有粉丝,也有爱好写作的文友。许多文友常常会说,“你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每天都有作品发表问世,过两三个月就有一本书出版?”有写手就说了,“我们不过是每天都在写作,从来都没有间断过。你们在聊天时我们在写作,你们在旅行时我们在写作,你们去看足球赛或音乐会时,我们仍然在写作。”还有一个写手毫不隐瞒地说,“我每天都会创作一万五千字,不管这一天是无事打扰还是百事缠身,我创作的计划绝对不会被打乱。我宁肯晚上不睡觉,也要完成自己的创作计划,绝不将写作推到第二天。”“每天一万五千字?不睡觉也要写作?”文友们听了,个个吐舌头,“这哪里是创作,分明是在干苦力,我可吃不了这个苦。”
抛开那些抄袭的争议不说,郭敬明应该算是成功的写手。在一次访谈中,郭敬明说自己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没有时间陪父母看电视和外出旅游,甚至从来都没有享受假期的权利。有人就说了,“为了在写作上获得成功,难道郭敬明真的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要像机器一样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吗?”很多人没有获得骄人的成绩,但向往获得骄人的成绩,可是他们要闲聊、旅行或者娱乐,也不愿意睡得少一些,简而言之,就是不愿意离苦太近,却巴望着把甜留住。可是,苦是甜的种子,如果连种子都没有种下,怎能期盼开花结果的时刻。
其实,事业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仅要跑得快,还要坚持得久。也许我们无法每一次都最先抵达,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验过汗水滑落脸庞的滋味,甚至感受过伤和痛的那种苦,才能享受最后冲线的那份甜。我们总是带着一路的抱怨前行,总是感慨幸福是多么难以捉摸,却不知一切其实可以尽在掌握之中。我们总是在品尝了甜才感谢苦,却不愿意把苦当成甜的种子,让一切美好的发生成为必然。
苦是甜的种子,甜在苦的尽头等着我们,苦过的人生才有力量,而最后的甜是人生最重的分量。
(《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
[解读]“苦是甜的种子”是一个蕴含辩证思维的观点,它至少告诉人们两层意思:一是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苦”,不拒绝“苦”,甚至找“苦”吃。二是有成功的愿望、有改变现实的想法,这还远远不够,还要用艰辛的血汗在生活的沃土里播下甜的种子,为了成功,为了未来的那份“甜”,要勇于付出时间和精力,勇于跃入生活的激流,劈波斩浪,勇于面对生活的风雨,奋勇直前!
【精段品味】
1.我们也在惧怕,惧怕自己不小心踏入了那未知的、前途未卜的道路,使得自己与众人失联,独自坠入深渊。于是,我们给自己的思维设了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殊不知自我的思维僵化已将探求真理的机遇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尼采言“我们要抵制把未知贬为邪恶的诱惑”人们并不知善与恶、荣耀与鄙陋、真理与谬误,皆是一株植物的果实与根。它们不需要同时出现,但正面事物可以是反面事物努力培育出的果实——人们不知他们惧怕走错路。甚至将未知之路一概视为危险,这便斩断了本可以培育出美丽新真理的植物的根茎。
(2015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真理之路》)
分析问题着眼事物的关联性,体现辩证思维,告诫人们,一味地担心犯错误,思维僵化,可能会失去探索真理的机遇,甚至斩断思维的根须,启示人们积极思考探索,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2.璀璨的钻石,其实是普通的炭元素经过特殊的排列,拥有了内涵,便是美丽无双;海底的珍珠,其实是平凡的沙子经过悉心的呵护,拥有了内涵,便是光彩夺目;精妙的雕塑,其实是寻常石块经过精心打造,拥有了内涵,便是万人追捧……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内涵决定你的光彩。是的,内涵本身并不会夺人眼球,然而,它决定你的人生终点是否会多彩绚烂。手握华丽的入场券并不意味着你将笑到最后,但高贵的内涵最终将带你走向成功。
(2015年高考安徽满分作文《内涵决定色彩》)
考生从“内”与“外”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对事物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进行辩证分析——普通平凡的物质,因为有了内涵,就会发出夺目的光彩,外表的光鲜华丽,抵不上内涵的高贵。
3.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
(2014年高考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
“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用“齿轮”比喻“竞争”,言其有动力;用“润滑剂”比喻“合作”,说其和谐——相矛盾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两个比喻中得到轻松化解,其辩证思维显示了考生思想的深度。
【佳作三篇】
极致聪明是老实
四川一考生
古人云:“善辩者,可为相;勇猛者,可为将;沉稳者,可为王。”沉稳即老实,做事讲求诚信,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去走每一步。这样的人焉能不成功?据此可知,老实人乃是极致聪明的人。
“真人不露相”,真正的聪明人总是龙潜深渊,深藏不露,不以真身示人。这其实是一种老到,一种修炼。阿甘就是这样极致聪明的人。
阿甘是一位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从小在学校被人欺负。后来听了朋友珍妮的话开始躲避别人的捉弄,他一直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最后应征入伍去了越南,经历了水门事件,促成中美建交……阿甘虽然是个低能儿,可他内在的老实品质却被别人看重,受到多位美国总统的接见,结交了许多巨星名流。
极致聪明是老实。低能儿阿甘老老实实做人,不去在意学校里被人欺负的事,不去理会老师的轻视,因为他有一种无穷大智商都代替不了的品质,那就是老实。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老实的阿甘将平凡的日子一个个点亮。
阿甘的老实若愚是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所办不到的,而蒙牛总裁牛根生却做到了。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牛根生说,“百分之百的品质才会换来顾客的一个微笑,所以我们必须诚信、老实,让顾客面带微笑走向我们产品专售区。”他教育员工不能偷工减料,过期的牛奶决不用于销售,尽量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同行不解地问:“这样老实经营不是没利润了吗?为什么?”牛根生和颜悦色地说:“为了良心,为了老实做人内心的舒畅!”他一直坚持老实经营蒙牛公司,如今,牌子越打越响。
极致聪明是老实。企业巨头牛根生踏踏实实做事,以质量求生存,不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这不也是老实吗?他吃小亏,却获了大利。
因为老实,阿甘可以在人生道路放出属于自己内心的光芒;因为老实,蒙牛总裁牛根生获得了顾客满意的笑。极致聪明是老实,可现实生活中,很多聪明人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期的蒋干借同学之情去劝降周瑜,结果发现蔡瑁、张充的“投降书”。他立马报告本军,没料到蔡、张二人的投降是假的,导致曹操错杀两名水师大将,以至于有后来赤壁之战的惨败,让周郎妙计安天下。
要想做个聪明人,首先要做个老实人,聪明因老实的点缀而大放异彩。可蒋干不知道,结果贻笑大方。
如果说聪明是鱼,那么老实就是水,因为有水的存在,鱼才可以来去自如;如果说聪明是鸟,那么老实就是天空,因为有天空的庇护,鸟才可以自由翱翔。而我们亦需要在老实的基础上,用聪明来装饰,人生才绚丽。
[点评]考生能够辩证地思考问题:一是标题“极致聪明是老实”具有辩证思维特征。二是选材,低能儿阿甘老实做人,终成大器;企业巨头牛根生老实做事,走向潮头;蒋干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前两个人大智若愚,后一个人弄巧成拙——这便是 “老实”与“聪明”的辩证法。
莫因失“豆”闹情绪
杨夏
生活丰富多彩,却并不十全十美。因此,对于生活中一切“得失”都要抱着平静的心态,辩证地面对,如此,你就会摆脱猴子丢失一颗“豆”后的焦虑情绪,看到生活的阳光,发现一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如果不能正确地看待,你就可能在生活的得失之流里迷失方向,失去平衡,甚至因此给生活造成无尽的伤痛。可见,辩证地看待生活的得失,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仔细品味生活,你会懂得生活的辩证法。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
南山蜿蜒的小路上,东篱下,一个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误落尘网30年后,他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他的脊梁。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鸣,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惶恐滩头,在零丁洋里,他一身浩然正气,不被利禄所惑,不为强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千古赞颂。失去或许是一种美丽,或许更值得我们珍惜。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秦桧,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己之私,谗言献媚,一旨“莫须有”,断送了祖国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满足,却留下了千古骂名。袁世凯在列强任意践踏我们民族的危难中,为了荣登大宝,圆皇帝梦,泯灭良知,断然签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的,他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却在绝望中死去。徐才厚,身居军委副主席要职,不谋强兵卫国之策,贪求权势金钱,忘记信仰,背叛人民,伸出了贪污之手。是的,他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却落得个身败名裂。
得到或许是一个陷阱,或许更值得我们警惕。
不要为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点评]作者就生活中的得失发表自己的看法,第1自然段,先指出不能正确看待得失带来的危害,再顺势提出“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得失”的主张,体现了辩证思维。主体部分设计两个互为补充的分论点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共同论述文章的中心,思路清晰,结合严谨。选用“陶渊明、李白、文天祥”与“秦桧、袁世凯、徐才厚”两组正反对比式的材料,分别论证两个分论点,给文章带来极强的论辩力。
过而能改,陌上花开
李晗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诚哉,斯言。正是虔诚向善者的知错而改,给道德滑坡的时代注入了光彩熠熠的正能量,香了满路,醉了人心。
富贵权势可以轰然倒塌,万顷波涛可以填为平陆,雕船画舫可以灰飞烟灭,而知错能改的美德却如厚重的磐石在风雨中岿然不动。那些传承千载的美德,碾过暖寒交替的岁月,流经朝代更迭的山水,穿越梨花带雨的清梦,从历史星空深处款款而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增添缕缕新绿,点点明净,斑斑清澈,又是谁在蒹葭河畔放飞了一只写满过而能改的风筝?
过而能改,饮一盏岁月留香。
古有圣人孔子向七岁孩子项橐道歉,一代明君唐太宗因晚年骄奢而向子民道歉,飒爽将军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齐威王虚怀纳谏改过失。今又有奥运冠军孙杨因酒驾向公众致歉;跨栏健将因违反比赛规则向竞争对手刘翔致歉;更有德国总理奥斯维辛集中营门前那高贵的一跪,向苦难的犹太人道歉。他们都秉持着过而能改的灯火,一路走来,一路闪烁。
过而能改,奏一曲美德飞扬。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一位团长因为妻子生命垂危,直接向总统恳求准假。林肯不但没有准假,还厉声斥责他一顿,团长失望地回旅馆休息。不料,翌日清晨,林肯亲自来到团长家真诚道歉,并替他向陆军部请了假,并亲自乘车送那位团长到码头。
林贤治说:“应当相信,历史终会将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过而能改便是最有分量的美德,所谓的名利在它面前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过而能改,书一卷诗情画意。
驰誉全球的画家齐白石,晚年懈怠了绘画技术的提高,他的朋友向他委婉地指出来。齐白石积极听取批评意见,于是在深夜仍坚持练习描红,精益求精。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在媒体面前悔恨自己奔波于名利场,一年没有读书,并请记者们不要再打搅他的宁静生活。正是大师们的过而能改的精神,助推他们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过而能改是岁月的溪,清澈灵动,汩汩绕青山;过而能改是流年路,蜿蜒曲折,悠悠抵天际。
[点评]标题“过而能改,陌上花开”,形象而具有思辩色彩。作者联系古今中外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事例,针对“错”后的态度与结果进行分析,体现辩证思维观念。安排“过而能改,饮一盏岁月留香”“过而能改,奏一曲美德飞扬”“过而能改,书一卷诗情画意”三个分论点,思路明确,层次清晰。最突出的亮点是文章的语言,流畅而富有文采。
[作者单位:河南省太康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