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定位的公共图书馆评估*
2016-09-01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柯 平 苏 福(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天津 300071)
·专题: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研究·
基于功能定位的公共图书馆评估*
柯平苏福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文章分析了第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指标体系的框架,指出以基础建设和工作流程为中心的评估定级标准的不足之处。同时,以新时期国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为依据,建议在制定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时,应以不同级别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为指导思想和依据。
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功能定位公共文化服务
〔引用本文格式〕柯平, 苏福.基于功能定位的公共图书馆评估[J].图书馆,2016(8):1-4
我国教育部和文化部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针对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制度。以公共图书馆为例,文化部于1994年、1998年、2004年、2009年、2013年先后五次开展了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评估定级的依据是历次相应的评估定级标准。评估定级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改进的过程。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将于2017年开展,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应该与时俱进,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化。笔者建议由原来的以基础建设和工作内容为中心的评估,演化为以不同级别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为导向的评估。这一变化将使评估定级更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文章就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的大框架较之第五次的改进和变化之处进行了探讨。
1 第五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的突出问题
1.1以基础建设和工作流程为中心的评估定级标准
以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为例,该评估指标共分为7大部分,共计1000分:分别是设备与设施(100分)、经费与人员(150分)、文献资源(150分)、服务工作(220分)、协调协作(130分)、管理与表彰(90分)、重点文化工程(160分)。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一级指标设计参考了2012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1]。从整个评估标准的组成可看出,第五次评估标准是基于图书馆的基础建设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划分的。第一部分为设备与设施,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硬件基础。第二部分为经费与人员,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软件基础。第三部分为文献资源,是由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构成的。第四部分为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第五部分为协调协作,是图书馆开展的较为高层次的工作。第六部分为管理与表彰,是考察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与工作成果的部分。第七部分为重点文化工程,是图书馆开展的除基础服务之外的其他工作。《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系列文化行业标准中的其他五个部分的结构,与上述第一部分的一致,都是以图书馆的基础建设以及工作内容为中心,呈现出“图书馆开展了哪些工作,就评估哪些工作”的现象。
1.2以基础建设和工作流程为中心的评估定级的不足以基础建设和工作流程为中心的评估定级标准,无法体现不同级别图书馆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社会职能和分工,导致评估过程可能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作为必备的基础设施占有首要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其在公共文化组织管理体系中承担智囊职能处于重要的支撑地位,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活动体系中,公共图书馆要突显引领作用,体现繁荣文化活动的核心地位。过去,以基础建设和工作流程为中心的评估定级侧重点在于促进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基础工作任务的完成,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曾经起到积极的“以评促建”的重大作用,较大地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功能定位,是多年来图书馆界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程小澜等认为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某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中心机构,首先应成为省域范围内信息资源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参考咨询、情报等较高层次的信息服务[2]。柯平和尹静撰文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分为四块:社会教育、倡导社会阅读、信息服务和促进社会和谐[3]。陈昊琳认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也是直接面向农民服务的基层图书馆,是农村共享先进文化成果的场所,是消除城乡信息鸿沟的机构,是倡导健康农村文化生活的基地[4]。至于将省、市、县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较少。柯平主持的国家图书馆重大项目“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全面深入探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见表1)。
从上述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不同定位可看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侧重点在于业务的引领、创新及社会效益的扩大,而县级公共图书馆则更加侧重具体的基层服务功能,若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内容为中心的评估定级标准进行评估,则无法体现二者的区别,导致评估定级过程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即“只要该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有发展、工作内容得到完善,即可得高分”。这样体现不出功能的层次性,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无法显示,无法促进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联动,各司其职。新时期,在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政策导引下,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硬件和基本工作流程已有所改善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重心应该逐渐向以功能定位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只有从功能定位的角度切入,才能科学合理地对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
2 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调整的原因及思路
2.1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调整的总体思路
以功能定位为中心制定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可从根本上区分省级、市级、县(区)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分工。之所以要以功能定位为中心制定评估定级标准,其根本原因是目前行业内,省级公共图书馆真正实现业务服务一体化的基本上没有,部分市级区域也是局部的一体化,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一体化目标。随之而来必然会导致整体行业力量薄弱,重复投资带来的巨大浪费等问题。最终会降低政府和读者的满意度,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也有可能被市场中新的知识服务业态所取代。因此,在第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建议通过对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全面统筹分析,进行指标模块的调整和改进。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为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其附件《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以下简称《指导标准》),从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目前阶段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线标准”[7]。《指导标准》的视角较宏观,体现了国家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制定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过程中,应根据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业务特点,将原有评估标准的七大类指标:“设备与设施、文献资源、服务工作、协调协作、管理与表彰、重点文化工程”进行整合,调整为三大类指标:一、保障条件;二、业务建设;三、服务效能。其逻辑关系是:保障条件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物理条件的建设和保障。业务建设主要是传统业务功能、自身管理、组织建设、人才建设等软性环境的建设。服务效能是物理条件和业务建设共同发挥的对外功能的实现效果。可以说,服务效能是保障条件和业务建设的目标。第六次评估定级不仅继续强调基础建设,更重视基础建设发挥的作用,即:在面向读者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阵地及文化传播的作用。例如阅读推广、全民阅读、文化传承、阅读主题活动、国家战略宣传、地方特色文化宣传、社会热点互动等方面,在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感、现代感、都市感,承担起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的作用等方面发挥出辐射力和带动力,这些都是服务效能的具体体现。
2.2具体的调整建议
从群落生态原理的视角来看,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有条件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群落中的优势种之一。继而凭借其优势,公共图书馆可定位为文化消费者获取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重要门户[8]。但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公共图书馆有着不同的使命,其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类型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将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从不同功能上予以区别评估,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体现其真实水平。以功能定位为中心的评估定级标准的制定,首先要考虑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的各种功能,然后再分门别类地归入建议中的三大类指标体系中去,以省级公共图书馆(下文简称省级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下文简称市级馆)为例:
省级馆的功能可从以下十个方面考虑(包含但不限于):
第一,省级馆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9],可以从基础馆藏总量、地方文献总量、电子数据库总量、古籍总量以及古籍数字化、体验空间化、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体验性、拥有高层次的专业馆员数量、获得的荣誉、现代化内部管理办公平台,主题阅读体验空间以及品牌阅读推广活动的多层化等方面考虑;第二,建立全省的资源共享及用户平台,前者涵盖了纸质图书以及各类电子资源[10],可供全省统一使用。后者可以让全省各地的读者统一检索到所需资源,便于为更大范围的服务做好拓展,尤其是数据分析服务;第三,建立面向读者统一服务的多终端服务平台,避免重复投资以及完善数据对接等问题;第四,建立阅读推广的品牌活动,并在全省统一推广应用。同时,将省内各地的优秀创新活动形式以及阅读推广品牌纳入全省的品牌体系运作,形成协同效用,有利于促进打造区域性的阅读品牌,打造全省的书香城市;第五,建立专业的行业培训体系,形成常态化培训体系模式。省级馆可面向全省各级图书馆培养更多的专业馆员,为全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此外,面向第三方外包服务机构输出的从业人员,也必须通过培训认证,才能够为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第六,建立统一的互联网云图书馆服务中心,避免各级重复投资信息化问题。省级馆的该项工作可使各级有限的馆员编制、技术人员、信息系统运维人员、数据分析服务人员、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等原有的相对静态、分散的人力资源,逐步转化为动态的、高效的、在线的服务资源;第七,在全省打造适用于各级馆的主题阅读体验空间,能够指导引领全省各级馆全面运用;第八,横向发展,树立第三方阵地空间的图书馆分馆品牌,让全省统一复制运用,真正做到让各行业参与到公共文化的事业中来;第九,与图书馆有关的可纳入的指标:全省的整体图书馆服务水平排名、等级排名、阅读品牌排名等方面的指标也要纳入评估定级指标中;第十,与读者有关的可纳入的指标:全省的读者总量以及活跃度读者总量以及总人口占比率作为省馆的评估指标;全省的各类资源使用率、使用量作为省馆评估指标。
以市级馆为例,其功能定位可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考虑(包含但不限于):
第一,可考虑以整个城市的读者数量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作为指标。过去,市级馆的评估指标中,只考虑了本馆读者的数量,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的制定可考虑以整个城市或地区的读者总量作为读者数量的评估指标。这样,一方面有了活跃度读者的评估指标来源,另一方面也有了相应的统计依据;第二,将整体区域资源流通总量、电子资源的使用量增设作为评估指标;第三,能够全面、良好地运用省级各类平台以及系统、品牌活动,可考虑直接使用省级评估指标,避免重复建设。市级馆应避免使用多平台、多系统服务,可有效避免读者体验度较差的问题,可将此项作为评估指标;第四,可将建立覆盖城市社区、乡镇的分馆或图书24小时流通阵地的整体覆盖率作为评估指标。该项指标十分重要,它是市级馆所在城市的读者数量最大化以及最大化盘活资源的关键要素;第五,可将建立覆盖公共区域、繁华街头、大型园区、企业的24小时图书馆分馆的覆盖数量作为评估指标,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在于,它将使各界无形中参与到建设公共文化阵地的工作中来,同时,它也是体现该城市的图书馆是否被大众接受的重要指标之一;第六,可将贯彻省级品牌的主题阅读体验空间、创新主题阅读体验空间的数量和服务效果增设为评估指标;第七,可将贯彻省级阅读推广活动的数量以及读者评价、城市独创的品牌活动数量和服务效果增设为评估指标;第八,可将整个城市的各级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纳入评估指标。
3 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的进步之处
3.1以功能定位为中心划分模块
表2 省、市、县三级图书馆功能的评估指标设计
第五次评估定级标准中,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未能显示,在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考虑省级馆作为全省的业务引领者的作用,因此其服务功能在评估定级标准中应弱化;而市、县级馆在评估定级标准中应强调服务功能,弱化其研究的职能。这样,在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中,省、市、县级馆的功能与指标才能吻合(见表2)。
3.2增设合理的加分项
在第五次评估定级过程中,出现了东部沿海地区上等级图书馆数量明显多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情况[11]。按照第五次评估定级标准的结果,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市级馆的评估得分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得分相去甚远,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差距也无法体现。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公共馆动力不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共馆却望尘莫及从而失去追赶比超的信心。因此,在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在进行大的模块调整的基础上,建议增设加分项,这些加分项可使东部沿海地区的公共馆有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同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共馆也可通过加分项促进某些可实现的建设项目的发展,可发挥自身的区位和特色优势,变不利为有利。
4 结语
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以往的评估定级标准,以基础建设和工作流程为中心进行评估和考核,且无弹性评估分值(即加分项),导致在评估中出现了动力不足或信心不足的现象,不可否认的是,以往的评估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对硬件设施的落实和到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新时期、新形势下,在国家对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下,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处于支撑地位,国家对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所提高,并要综合发展其效能。因此,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应紧跟要求、与时俱进、转变理念,在强调基础建设的同时,需将原来的以基础建设和工作流程为中心的评估定级标准的重心,转变到以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上来,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由量的发展转变为质的飞越这一重大目标。
(来稿时间:2016年3月)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发布 5月1日起正式实施[EB/OL]. [2016-01-02]. http://www.gov.cn/gzdt/2012-01/20/content_2050157.htm
2.程小澜, 张勇, 许建业, 等.省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6-11
3.柯平,尹静.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40-45
4.陈昊琳.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7):23-26, 47
5.柯平, 洪秋兰, 赵益民, 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224, 228-229, 238-239, 249-252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 [2016-01-02]. 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40.htm
7.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4-12
8.柯平,詹越.基于群落生态原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定位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6):32-36
9.张婷.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思考——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8):47-49, 57
10.傅文奇,吴小翠.省级公共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的调查和分析[J].图书馆,2015(1):45-47, 5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EB/OL]. [2016-01-05].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311/t20131113_30260.html
The Assessment of Public Library——Based on Functional Orientation
Ke PingSu Fu
(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Business School, Nankai University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dicators system framework of the Fifth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Public Libraries,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of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standards which based on the basic construction and work flow.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era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suggestes that the functions of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ublic libraries for the sixth assessment and rating standard in the future.
〕Public libraryAssessment and ratingFunction orientation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G25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项目编号:14ZDA050)成果之一。
柯平(1962-),男,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MLIS)中心主任,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文献目录学;苏福(1987-),男,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2015级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