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中的苏州画家
2016-09-01聂崇正
聂崇正
清代宫廷中的苏州画家
聂崇正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馆员,学术专长为清代宫廷绘画研究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明清时期的苏州地区(此处所用的苏州是「大苏州」的概念,即包括苏州周边的地区)是文人画家集中的所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朝的「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确实在美术史、绘画史上就是这么叙述的。在「文人画」流行后,相当多并非具有「文人」身份的画家亦纷纷仿效文人绘画的样式与风格从事绘画创作,以至形成了一股相对自我认同的势力。这是由于一种绘画风格样式流行之后,就会向周边辐射其影响力,使之成为这一地区主流的样式和风格。
不过即便以「吴门四家」而言,其中的沈周和文徵明可以说是十分典型的文人画家,但另外两位唐寅和仇英,就已经不属于纯粹的文人画家或根本就不是文人画家了,比如仇英就是一位画匠出身而成名的职业画家。当然明朝后期在苏州地区(包括苏州的周边地区)流行的主要仍是沈周、文徵明一脉的文人画系统,但是在此地唐寅和仇英这后两位画家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忽视、不可低估。这样的画坛风气和格局,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清 陈枚 山水楼阁图册(其之一) 绢本设色 十二开之一 每开纵三一·一厘米 横二六·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苏州宫廷画家
不过,在美术史和绘画史的叙述中,叙述者仍然很少把苏州的画家和画风与清朝的宫廷绘画联系在一起。清朝苏州地区画坛的主流,确实仍然还是以文人画为主,其影响力也最大。但是有一个现象同样也应当引起注意,即此时清代宫廷里却有着相当多的苏州画家在供职。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位期间,朝廷在江南富庶地区的江宁(今江苏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设立了「织造府」,利用当地的经济、物质、技术、人文和艺术的优势,为皇室提供各类高档的奢侈品和消费品。
人员众多 精英荟萃
清 孙祜 春社图轴绢本设色纵九八·七厘米 横五六·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 余省 花卉虫蝶图轴纸本设色纵八七·九厘米 横四一·九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 余穉 端阳景图轴绢本设色 纵三七·六厘米 横三二·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按照清代胡敬所著《国朝院画录》一书中收录的,就有不少苏州及其周边地区(如松江、嘉定、娄县、常熟等)的画家。如:徐玫、陈枚、程志道、孙祜、杜元枚、余省、余穉、周鲲、徐璋、袁瑛、徐扬、李秉德、吴璋、吴棫、金永熙、张宗苍、陆授诗、陆遵书、黄增、蒋懋德、陆灿、沈映辉等;见于其他画史、地方志记载的还有:文永丰、周道、王简、顾见龙、邹元斗、孙阜、孙威凤、谢淞洲、王敬铭、周安节、薛周翰、毕大椿、刘公基、张恺、王简、俞榕、姚匡、胡桂、许佑、严钰、沈世勋、沈振麟、管念慈等。除此以外尚有见于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留下姓名的若干苏州画家,如:吴维乾、徐大年、顾方乐、顾鹤琴、何文起、赵丹红、陈兆龙、陈维德、沈心诚、沈赓载、陈云藻、江运昌、张仲超、徐周望、马兰生、袁文彩、李东图、许瀛洲、范章蘅、曹东来、胡大振、戴士宏、陈鹤坡、吴玉行、徐兰圃、徐光裕、朱鹤文、王焕章。以上见于清宫档案中的苏州画家的姓名,几乎都没有被画史和地方志以及笔记史料所收录。他们中有的人此后被选送京师,供职宫廷,有的人就地在苏州织造府内为宫廷服务。
清 周鲲 山水册(其之一)绢本设色 八开之一 “仙山楼阁”故宫博物院藏
几种资料的数目相加,苏州宫廷画家的数目累计达到了七十多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史料中或许尚有没有注明画家籍贯而被遗漏的人。此外,见于画史记载的如画家沈钦「善画山水花鸟,亦能人物,乾隆初次南巡,曾献画。后在尚衣署二十余年,至七十尤能作画」。像沈钦这样的画家,进入宫廷后在「尚衣署」供职,担当的是「画样人」的工作,如果把从苏州地区征召来的如此身份的艺匠也算上的话,人数还会要增加很多。
陆遵书,嘉定人,擅长山水、梅竹、松石,画风师承“四王”,乾隆戊子年(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举人。
清 张宗苍 弘历杂兴诗意册(其之一)纸本设色 十二开之十二故宫博物院藏
这样一个长长的画家名单,最早始于清初的康熙朝,最晚延续到清末的光绪朝,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三百年。
以上提到的画家,其中有一半左右都留下有作品,胡敬的《国朝院画录》一书中记录有比较详细的文字资料。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中也有不少这些苏州画家在清宫中所画的作品。当然亦有相当多的画家的作品目前已然不见了踪迹。
各有所长 异彩纷呈
清朝宫廷内供职的画家,同样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画技比较写实的,另一部分属于画法比较写意的。而这恰好与苏州地区画家的实际状况相符合,不同的绘画擅长及绘画风格,适应和满足了宫廷中不同的需要。前一部分画家主要参与宫中纪实性绘画的绘制,而这类绘画作品正是清廷绘画题材方面的特色,也是宫廷绘画的最主要的部分;后一部分画家,则多从事的是宫廷中装饰性绘画的绘制。根据各自的优势,画家们各有各的分工与侧重,所以苏州地区画坛的多样性、作品的多种风格,就恰恰满足了宫廷中的不同需求。
画家徐玫、陈枚等,人物画相当出色,同时兼善「写真」,故而宫廷中的康熙、雍正时期的「御容」,可能都出自他们之手(因帝后肖像画上画家均不署写名款,所以无法确指作者),应当所传为「波臣派」(曾鲸)的遗脉。又如余省、余穉兄弟与周鲲等画家擅长较为工细的花鸟画,经常独立或与其他画家合画此类题材的作品。画家徐扬的画风面貌和绘画手段多样,兼工带写,既能绘制如《乾隆南巡图》卷这样大型的纪实性绘画,也画了不少颇具写意味道的山水画小品。当乾隆晚期宫中缺乏「写真」高手时(此时大部分供职宫廷的欧洲画家都已去世),皇帝特地从苏州征召画家陆灿北上,来绘制乾隆老年时的肖像。
清朝宫中有一类称之为「贴落」的画幅,均为装饰殿内房间所需,多为山水画及花卉画,从事此类画幅制作的画家,知名度都不是很高,其中也有不少苏州地区的画家参与。山水画都传「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风格、花卉画以恽南田(恽寿平)的样式为主。
从以上所列出的画家情形来看,基本上可以扭转苏州地区只流行「四王」风格的山水画或只流行恽寿平风格的花卉画、只是由「文人绘画」一统天下的传统说法。彼时苏州地区的画坛是一个多样画风并存,多种画题争辉的所在。所以在清朝苏州地区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艺术人才,由此形成了与「欧派绘画」相并列的「本土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