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电基础设施“扩容”谁为安全把关?

2016-09-01祁娟

运输经理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设施

文/本刊记者 祁娟

充电基础设施“扩容”谁为安全把关?

文/本刊记者 祁娟

我国新能源激励政策的大力推动,带来了2015年电动汽车产量的井喷式增长。相比之下,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已成为困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时代。过去一年中,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但是伴随而至的是频繁发生的起火事件。4月28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北京举办第二次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主题就设定为“充电安全与效率”。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充电设施相关企业代表、研究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和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从技术开发、标准制定、行业准入、市场推广、用户使用等角度,讨论了提高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性的技术、充电设备的安全标准化、充电设施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充电设施的维护保养、充电过程中的安全监控、提高充电便利性等议题,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技术和政策方面的建议。

安全存隐患 充电有点难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远不及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仅有4.9万个,车桩比约8:1。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要求,“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李立理在会上表示,我国很多老旧小区不符合安装充电桩的条件,还需改造。目前,国家电网已经把电网的配套设施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对固定车位实现了一表一车位,并且争取能实现8千伏安,能满足7千瓦的充电功率的设置。

上海擎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慰祖则指出,现在每年增加数十万辆电动汽车,未来市场上将有数百万辆,用户基数非常大,但是仅依靠目前的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是不够的;其次,私人用户几乎每天都需要为电动汽车充电,家庭充电设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因此使用安全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3月3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安全专项检查,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及监控系统安全运行、建设标准执行等情况。只是,由于当前配套的执行监管体系尚未健全,新国标如何落地实施仍需时日。

责任待明确 监管需严把

尽管充电设施建设的爆发期来临,但由于其技术门槛不高,树立严格的行业安全门槛,形成更有效的过程监管及事故责任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珠海泰坦电力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军就认为,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对产品质量、人为损坏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问题及损失,明确界定责任。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李立理表示:“对于责任如何落实应该给出明确的意见,物业、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明确安全责任。例如,私人用户充电桩的配套安装工作应明确由整车企业负责,或者整车企业通过委托的充电设施服务企业承担;私人充电设施安装配套验收环节出现问题,应该由承建方负责;私人用户擅自改装充电设施造成的安全问题,应该由用户承担。”

我国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设计应重视 质量方提升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安全系数高于家电产品。但随着大量企业涌入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甚至与充电桩行业无关的企业也在这一领域布局,导致市场上充电设施的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整体混乱。

德国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新华就强调了产品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内制定充电机标准可以借鉴ISO 12100:2010《机械安全——设计通用原则——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标准,该标准要求列出产品可能发生的全部危险,然后企业通过改进产品将其每一种状态下的风险等级降到要求之内,方可上市销售,这使产品的安全性得到管控。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志刚提出,要避免过充导致的安全事故,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充电保护机制。在安全保护失效的时候,还要有一个能够较好保护失效的处理机制,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进行保护和预警。

规范仍缺失 认证待完善

“建立非车载交直流充电机产品准入强制认证制度已刻不容缓。”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电系开发部部长陈文进在会上疾呼。

他认为,充电时短路、触电、过充、通讯中断异常输出是四个较典型的充电时发生的安全事故。但2015年发布的新国标对导致这四类事故发生的因素,都已经做出明确规定。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声称自己符合标准要求,但在市场中仍能看到很多产品是不符合国标要求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产品认证制度尚未形成,无法验证产品是否真的符合标准。因此,他建议,首先,尽快完成认证试验标准的修订工作,认证标准出台后,应建立认证组织机构,并强制执行标准要求;其次,需要进行充电机产品一致性强制性审查,对产品零部件、软硬件合理管控,避免不同批次产品的性能差异。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一部副经理郑涓也认为,设施的认证是必不可少的。“认证能够确保建设、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全链条的安全性规范。”

我国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运营模式仍未固定,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参与的主体多样化,这些都使得未来充电产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把安全放在首位,其他的一切都将是空谈。不过,自2016年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正式对外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并落地实施之后,充电桩的通用性正大幅提升,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迈向统一的行业标准。可以预见的是,届时市场或将迎来更大规模增长,竞争也会愈加激 烈。

猜你喜欢

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动汽车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