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减压成形术治疗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效果分析
2016-08-31王铁生邓四海黄仁财
王铁生 邓四海 黄仁财
[摘要]目的:探究囊肿减压成形术治疗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例角化囊性瘤患者,通过囊肿减压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按时复查。在手术后90d复诊时复查曲面断层片显示囊腔显著缩小;15例患者手术后0.5~1年查曲面断层片时显示囊腔显著的缩小。至术后1年复诊时,无复发病例。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在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治疗中采取囊肿减压成形术,临床效果良好,存在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囊肿减压成形术;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开窗减压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6-0055-02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以往被称为角化囊肿,为口腔外科较多发的病症。临床方面相关的研究人士认为这类病症为基囊肿,然而不可以解释称为角化囊性瘤,同时能够含牙,内容角化方面的物质和始基囊肿多为清亮的液体有一定差异。这类病症,主要发病的人群为青壮年,主要产生的部位为颌骨,一般容易发生于下颌骨第三磨牙区、下颌支部等位置。本次研究选取28例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探究囊肿减压成形术治疗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8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通过囊肿开窗减压的方式进行治疗,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5~37岁,平均(26.3+0.4)岁。其中包括上颌骨角化囊性瘤患者5例,下颌骨角化囊性瘤23例。
1.2治疗方法: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如病史、过敏史,然后,仔细查体同时做好辅助检查,排除具有手术禁忌及全身性系统疾病患者,通过口腔锥形束CT检查明确患者囊肿范围与内含牙齿位置,实行颌骨囊肿减压成形术治疗。采取口内切口,切口选择囊肿壁唇颊侧最薄的部位,于囊性病变的表面开窗,开窗范围在1.5cm×2.0cm左右,后打开局部骨质、囊壁,完成囊壁的切除工作,送病理检查。将囊液引流,通过盐水对囊腔进行冲洗,采取油纱条纱图案对开窗口填堵。完成手术7d后将纱团撒出,由修复科医师从旁协助,制作塞制器并为患者佩戴,保证引流口畅通。混着出院后与睡前及餐后采用10ml注射器与细导尿管连接,通过生理盐水对囊腔冲洗数遍。术后每30d复诊检查,术后18个月,若患者囊肿未完全消失,需要进行二期手术,将缩小的囊肿刮除,方法采用常规的小范围颌骨囊肿切除术。
1.3治疗效果评判标准:根据囊肿缩小程度、骨质膨隆情况,以及面型恢复状况等,进行对临床疗效的评判:①显效:囊腔缩小至原来大小的30%以下,直至其全部消除,骨质的膨隆情况消除,面型显示为正常;②有效:囊腔缩小为原来大小的30%~65%,病变的部位骨质膨隆显著缩小,而面型基本显示为达到标准;③无效:囊腔缩小不明显,大小至原来大小的65%以上,而病变的部位颌骨骨质膨隆,没有显著的变化,面型方面没有显著地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能够积极进行配合治疗,同时佩戴塞制器,实行每日的冲洗工作,定期入院进行复查。其中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90d复诊时复查曲面断层片显示囊腔显著缩小;15例患者手术后0.5~1年查曲面断层片时显示囊腔显著的缩小;至术后1年,所有患者中显效23例,占82.14%,显效患者骨质恢复较好,且颌骨膨隆基本消失,患者面型取得良好的恢复,两侧对称性良好;所有患者中有效4例,占14.29%。病灶缩减值原来50%大小,长径2~3cm,患者颌骨骨质略有膨隆现象,需要进行二期手术将残余囊性瘤刮除。无效1例,占3.57%。主要表现为囊腔范围缩小范围不足30%,而患者颌骨骨质膨隆现象无明显改善,因此建议采取其他手术方式继续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囊肿减压成形术治疗中的总有效率为96.43%,术后1年复诊检查时,无复发患者。
3.讨论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属于临床方面比较常见的病症。传统治疗的方式,存在治疗难度大的特点。而单纯通过刮除囊性瘤的方式,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严重的情况还容易产生恶变的症状和体征。临床方面,相关人士主张囊肿摘除术联合拔牙、颌问固定术,以及囊肿区颌骨切除术和植骨术等进行治疗,很大程度会导致颌骨病理性骨折、损伤相近的血管神经束等器官。手术方面均有难度大和手术费用高等特点,所以导致医院方面很难进行这方面病症的治疗工作。与此同时,在手术后容易对患者的面部和外形变化造成直接的影响,使其咀嚼方面的功能受到限制,而供骨区副同样受到相关的损伤,而下牙槽神经受到损伤,其唇部方面的感觉功能受到一定障碍,而生活方面的质量也得到显著的降低。以往的常规治疗,只要为局部囊肿的刮除,而磨出四周的分骨壁联合应用石炭酸/相关的化学试剂也会对骨面进行很好的处理。然而,手术后的复发情况不能够得以控制。
囊肿减压成形术的基本原理为:颌骨角化囊性瘤囊壁主要通过复层鳞状上皮、纤维结缔组织所组成,而上皮方面的细胞出现坏死、脱落等情况,同时在囊液内进行分解,进而提升囊液的渗透压,将其四周的水分充分进行吸收,囊腔内压力增大,同时对囊壁所产生的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情况进行压迫,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渗透压开始提升,四周吸收的骨质被压迫。破骨方面的细胞吸收骨质更加充分,囊腔就会逐渐的增大,而囊液内很多物质均会参与到四周骨质的吸收,如前列腺素。通过窗引流,囊腔内、囊腔外压力会形成平衡的状态。颌骨方面的功能在活动状态的影响下,囊肿四周会出现新生的情况,而颌骨的形态也会加以改建,囊腔就会变得越来越小,进而外形得以恢复正常。囊肿减压成形术具有手术不需要实行全身麻醉的特点,而且手术方面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由此可见基层的医院能够进行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此外,这类型的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不会受到健康骨组织的破坏而出现影响,故不需要实行移植自身或其余位置的骨组织。此外,这类病症患者的痛苦比较小,术后不会产生像面部瘢痕、咀嚼方面功能降低、下牙槽神经方面的损伤等情况。所以,患者生存方面的质量一般较高,同时治疗的费用非常低,不会造成患者过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方面的负担。而囊肿减压成形术的不足为治疗的周期长,且手术后需要长时间佩戴塞制器,持续进行冲洗,以及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本次研究采用囊肿减压成形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有效4例,显效23例,总有效率为96.43%。说明该手术在治疗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通过囊肿减压成形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操作便捷,创伤小、费用较低,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方面的质量,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