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

2016-08-31谢晓东喻承甫

应用心理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气质信心效能

谢晓东 喻承甫 张 卫

(1.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 510631;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

谢晓东1喻承甫2张卫**

(1.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 510631;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采用经济信心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气质性乐观问卷对6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以及气质性乐观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2)气质性乐观在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其中,当大学生为低气质性乐观时,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随着经济信心的增长而大幅增强;当大学生为高气质性乐观时,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也受经济信心的影响,但是其变化远不如低气质性乐观大学生显著。

大学生经济信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气质性乐观

1 引 言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继续,世界经济还处在深度调整期。”这是习近平主席(2015)在刚过去的G20峰会上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所作出的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面临相应的冲击和挑战(邓雪莹,2013),加之国内经济发展已趋拐点,经济结构性矛盾日趋暴露和人口红利率下降(韩文秀,2012),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张建军,张宇航,宋吉宇,2014)。另一方面,伴随着前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猛发展,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劳动力持续多年供大于求的局面促成了年复一年的最难就业季(吴高波,2015)。在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所带来的双重压力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下降,进而无法做出恰当的职业决策(姚琼,励骅,黄卫明,2012)。因此,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关键点在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应对就业困难,减少消极情绪,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最终实现成功就业(丁蕾,王晓红,2011)。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经济信心和人格特质在其职业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laes & De,2002;Stein et al.,2011;邝磊,郑雯雯,林崇德,杨萌,刘力,2011;商佳音,甘怡群,2009)。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背景及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双重夹击下,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影响两者关系的重要人格特质因素:气质性乐观。

大学生经济信心是指大学生群体对于整体经济状况及其个人经济状况的乐观程度。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一致认为,维系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信心,同时它也是经济走势预测的重要先行指标(Bram & Ludvigson,1997;Ludvigson,2004;Srivastave,2006)。以往的研究发现,健康与活跃的资本市场与投资者信心息息相关,经济信心通过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消费者信心,推动或阻碍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Joseph,2002;Srivastave,2006)。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指标,在国家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关于经济信心大多集中在消费、金融和经济领域,主要涉及的对象是市场上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于在校大学生较少提及,但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作为未来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未来劳动市场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经济信心对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邝磊等人,2011;杨萌,刘力,林崇德,张笑笑,赵显,2010;曾盼盼,林崇德,刘力,李远红,201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源自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Bandura,1994),它是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应用体现,其含义由Taylor和Betz(1983)提出,是指个体在选择职业过程中,对自己完成择业相关任务的信心,具体表现为对自己职业规划制定、自我评价、职业信息收集、问题解决技能掌握和职业目标筛选这五个方面的信心(Nam,Yang,Lee,Lee,& Seol,2011)。据此,Taylor和Betz于1983年共同编制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并在学界广泛应用。

个体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会导致其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和焦虑,并极大地影响其择业成功的信念(Stein et al.,2011)。以往研究表明,个体所持的消极预期及其引发的焦虑将显著降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Holdsworth,1982;Hardin,Varghese,Tran & Carlson,2006;Gloria & Hird,1999)。因此,个体的经济信心和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将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邝磊等(2011)认为信心是经济信心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这两者的共通点,其中前者是个体对于外界经济状况和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与信心,后者是个体对自己完成某一项择业相关任务的信心。杨萌等(2010)和邝磊等(2011)的研究表明,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相对于低经济信心的个体,高经济信心的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高。

气质性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温娟娟,郑雪,张灵,2007)。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乐观与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自尊、学业表现、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与抑郁、焦虑、消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显著负相关(Scheier & Carver,1992;Seligman,M.F.著.洪兰译,2002;Hardin,2005;刘瑜,2009;刘志军,白学军,陈会昌,2008;袁莉敏,张日昇,2007;袁莉敏,张日昇,赵会春,柳恒超,2006)。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境下,高气质性乐观的个体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缓解压力,从而保持身心健康(Hardin,2005;李逸龙,2009);面对困境和压力性事件,高气质性乐观的个体对未来和自己充满信心,他们敢于直面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姜婷娜,2008;李逸龙,2009;刘瑜,2009;余欣欣,郑雪,2011)。

以往的研究表明,经济信心并非简单地直接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邝磊等人,2011),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气质性乐观可能是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值得考虑的调节变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背景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对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很多大学生可能会对目前的经济状况及未来的经济前景失去信心,进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而具有高气质性乐观的大学生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充分的自信面对当下的困境。由此,我们提出了本研究的假设。

假设:气质性乐观在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高乐观者无论处在何种经济条件下,都对自己的成功就业充满信心。低乐观者缺乏对经济状况的信心,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会受到经济信心的显著影响。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广东省六所重点本科大学的大一至大四606名在读大学生实施调查,其中男生257人,女生349人,平均年龄20.57岁(SD=4.39)。

2.2研究工具

2.2.1经济信心问卷

采用曾盼盼等(2011)编制的经济信心问卷,该问卷共有条目12项,条目内容包括对我国整体经济状况、国际整体经济状况、我国股市情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四个方面的信心;每方面内容各包含3个条目,要求被试分别评价当前情况,以及预期一年、三年后的情况;问卷采用七级评分,其中1表示非常差,7表示非常好。最后得分为当前、一年后、三年后的得分均值,被试得分越高,表明其经济信心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2.2.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

采用Betz,Klein和Taylor修订的简版(CDMSE-SF)的中文翻译版(Betz,Klein & Taylor,1996;Taylor & Betz,1983;邝磊等人,2011),量表共有25个条目,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筛选、制定计划和问题解决,每个维度均含5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其中1表示根本没有信心,5表示完全有信心。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再取均值,为最后的自我效能得分。被试得分越高,表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

2.2.3气质性乐观问卷

采用袁莉敏和张日昇(2007)编制的气质性乐观问卷,该问卷共有15个项目,分为4个维度:效能感、失败、乐观、悲观。问卷采用五级评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反向计分题转换分值后,问卷总得分越高代表被试的乐观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2.3问卷施测和数据处理

将经济信心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气质性乐观问卷装订成册,由研究人员在征得学校和青少年本人的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

根据指导语的要求认真作答,独立完成。被试作答完毕后现场回收问卷。回收的有效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 果

3.1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变量的测量全部采用被试的自我报告,由此可能会带来共同方法偏差。为了降低这种可能存在的偏差,在程序控制上,我们在问卷设计阶段尽可能地适当变换问卷指导语、计分方式和反应语句,增加问卷间的距离间隔,平衡问卷的正向题和反向题,并且对问卷中可能引起疑惑的语句后面加上了相关注释,尽可能使问卷清晰易懂。统计控制上,首先要说明的是,相对而言,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的大小对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不太敏感(Aiken& West,1991;Evans,1985;Kerlinger,1986);其次,在数据回收后,我们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了统计处理(Podsakoff,MacKenzie & Podsakoff,2012),对所有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未旋转和旋转都得到11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未旋转得到的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1.95%,旋转得到的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1.02%,皆远小于40%的临界值。因此,基于之前的程序控制和单因子检验的初步结果判断,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可能并不严重。

3.2各变量之间的相关

相关分析表明(见表1),经济信心、气质性乐观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这为进一步检验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支持。

表1 经济信心、气质性乐观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相关(n=606)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效应

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对气质性乐观在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间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第一步,将自变量(经济信心)和调节变量(气质性乐观)纳入回归方程。第二步,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构成的调节项(经济信心×气质性乐观)纳入回归方程。如果调节项对冲动性购买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则认为调节效应显著。

表2 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效应

我们对性别、年级、年龄、专业和生源地进行了控制,对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如表2所示,以经济信心与气质性乐观构成的调节项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显著。

由表2可知,以经济信心与气质性乐观构成的调节项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显著(β=-0.10,p<0.01),进一步简单斜率检验表明(见图1),对于低气质性乐观的大学生(平均分一个标准差以下),经济信心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bsimple=0.10,SE=0.03,t=3.5,p<0.001);对于高气质性乐观的大学生(平均分一个标准差以上),经济信心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不显著(bsimple=-0.02,SE=0.03,t=-0.53,p=0.60)。

图1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效应

图1用回归线来表示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具体情况:当大学生为低气质性乐观时,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随着经济信心的增长而大幅增强;当大学生为高气质性乐观时,不管被试的经济信心如何,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都较高而平稳。因此,假设得到了验证。

4 讨 论

4.1大学生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经济信心低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经济信心高的大学生。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相一致(邝磊等人,2011;杨萌等人,2010)。经济信心作为经济繁荣的风向标,反映的是对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判断,高的经济信心预示着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处于良好状态,从而提高人们对就业的信心,进而提升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替代性经验(Bandura,1994)。大众媒体和舆论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大肆渲染,对企业裁员、员工失业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广泛关注衍生了大量消极的替代性经验,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形成了对经济低迷和就业形势严峻的自我感知,致使他们对外界经济状况和前景丧失信心,进而降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邝磊等人,2011;杨萌等人,2010)。

此外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尽管我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但并非所有大学生都对经济状况丧失信心,部分大学生依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信心保持良好,认为我国有能力摆脱不利影响,从而维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的经济信心水平较高。

4.2气质性乐观在大学生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气质性乐观在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对比低气质性乐观大学生,高气质性乐观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受到经济信心的影响更小。可能的解释有:(1)高气质性乐观者能够通过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地缓冲压力和困难情境对个体的不利影响,应对策略的有效性使得高乐观者即使在恶劣的外部经济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仍然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决策充满信心(Gregory,Hatchett&Heather,2004)。(2)高气质性乐观者所感受的社会支持较高,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情境时,较高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其渡过难关(刘瑜,2009;余欣欣,郑雪,2011)。(3)Seligman的解释风格理论认为,乐观是一种习得性解释风格,高气质性乐观者把积极事件和积极结果看作是内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与自己有关)因素,把消极事件、消极体验以及个体面临的挫折或失败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定的因素。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使得高气质性乐观者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情境时不容易产生消极情感,不至于对未来失去希望(袁莉敏,张日昇,2007)。(4)高气质性乐观者往往表现为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行为(Dember et al.,1989),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通常看到的是美好的、有利的和建设性的一面,他们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能够在应对压力和困难情境时起到积极作用。(5)归因控制理论(Rotter,1966)认为高气质性乐观者常把挫折或失败归因于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用功或努力程度等)而不是不可控因素(命运、运气等),恶劣的外部经济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无法动摇他们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心,他们坚信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最终可以换来成功的喜悦。

本研究探讨在世界经济深层次调整和中国经济趋于拐点背景下,国内大学生对外界经济状况的信心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同时引入了气质性乐观作为调节变量,借此证实了大学生的经济信心并非简单地直接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经济信心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作用过程受到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理论,而且为当前高校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本研究没有对三个变量(经济信心、气质性乐观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相应的分维度分析考察,只是笼统地采用总分计算,降低了统计难度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检验假设模型,因果推断受限制,为弥补横断研究所带来的缺陷,后续研究需要结合纵向研究的优势,探讨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长期作用机制;本研究只考察了气质性乐观在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间的调节效应,在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起调节作用的变量可能还涉及其他方面,这些都有待于未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5 结 论

(1)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即经济信心越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

(2)气质性乐观在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低气质性乐观大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随着经济信心的增长而大幅增强;高气质性乐观大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也受经济信心的影响,但是其变化远不如低乐观者显著。

邓雪莹.(201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经济.(12),6-7.

丁蕾,王晓红.(2011).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36),81-83.

韩文秀.(2012).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中国发展观察.(4),12-17.

姜婷娜.(2008).大学生乐观与应对方式、健康的关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邝磊,郑雯雯,林崇德,杨萌,刘力.(2011).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心理学报,43(9),1063-1074.

李逸龙.(2009).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刘瑜.(2009).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刘志军,白学军,陈会昌.(2008).初中生人格型、应对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49-52.

Seligman,M.F.著.洪兰译2版 (2002).学习乐观.北京:新华出版社.17,175-237.

商佳音,甘怡群.(2009).主动性人格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3),548-554.

温娟娟,郑雪,张灵.(2007).国外乐观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15(1),129-133.

吴高波.(2015).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与对策.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3),100-108.

习近平.(2015).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人民日报,2,1-3.

杨萌,刘力,林崇德,张笑笑,赵显.(2010).金融危机中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就业信心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教育科学,26(4),66-69.

姚琼,励骅,黄卫明.(201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就业压力分析.高校辅导员学刊.4(1),52-55.

余欣欣,郑雪.(2011).大学生乐观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26-130.

袁莉敏,张日昇.(2007).大学生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111-115.

袁莉敏,张日昇,赵会春,柳恒超.(2006).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4(6),644-646.

曾盼盼,林崇德,刘力,李远红.(2011).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9(2),93-97.

张建军,张宇航,宋吉宇.(2014).浅析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青年与社会.(14),125-125.

张苏,盛柳柳.(2015).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4(3),52-56.

Aiken,L.S.,& West,S.G.(1991).Multipleregression:Testingandinterpretinginteractions.Thousand Oaks,CA:Sage.

Bandura,A.(1994).Self-efficacy.In V.S.Ramachaudran (Ed.),Encyclopediaofhumanbehavior(Vol.4).New York:Academic Press.

Bram,J.,& Ludvigson,S.L.(1997).Does consumer confidence forecast household expenditure? A sentiment index horse race.FRBNYEconomicPolicyReview,4(2),59-78.

Claes,R.,& De Witte,H.(2002).Determinants of graduates’preparatory job search behaviour:A competitive test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expectancy-value theory.PsychologicaBelgica,42,251-266.

Dember,W.N.,Martin,S.H.,Hummer,M.K.,Howe,S.R.,& Melton,R.S.(1989).The measurement of optimism and pessimism.CurrentPsychology:Research&Reviews,8(1),102-119.

Evans,M.G.(1985).A montecarlo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rrelated method variance in moderate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sysis.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36,315-342.

Gregory,T.,Hatchett,& Heather,L.P.(2004).Relationships among optimism,coping styles psychopathology,and counseling outcome.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36,1755-1769

Gloria,A.M.,& Hird,J.S.(1999).Influences of ethnic and nonethnic variables on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TheCareerDevelopmentQuarterly,48,157-174.

Hardin,E.E.(2005).Optimism and pessimism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lf-discrepancies and distress among Asian and European Americans.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52(1),25-35.

Hardin,E.E.,Varghese,F.P.,Tran,U.V.,& Carlson,A.Z.(2006).Anxiety andcareer exploration:Gender differencesin the role of self-construal.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69,346-358.

Holdsworth,R.(1982).Psychologyforcareerscounselling.London:Macmillan.

Joseph,J.O.(2002).RebuildinginvestorconfidenceinCanada’scapitalmarkets.Presentation to the senate standing committee on banking.Trade and Commerce.November 21.

Kerlinger,F.N.(1986).Foundationsofbehavioralresearch.Orlando,FL:Holt,Rinehart & Winston.

Ludvigson,S.C.(2004).Consumer confidence and consumer spending.Th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8,29-50.

Nam,S.K.,Yang,E.,Lee,S.M.,Lee,S.H.,&Seol,H.(2011).A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scale with Korean students:A rasch model approach.JournalofCareerDevelopment,38(38),147-166.

Podsakoff,P.M.,MacKenzie,S.B.,& Podsakoff,N.P.(2012).Sources of method bias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control it.AnnualReviewofPsychology,63(1),539-569.

Rotter,J.B.(1966).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PsychologicalMonographs,80,1-28.

Scheier,M.F.,& Carver,C.S.(1992).Effects of optimism o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theoretical over view and empirical update.CognitiveTherapyandResearch,16,201-228.

Srivastave,A.(2006).An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confidence of stock investors in India.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oreticalandAppliedFinance,9,747-775.

Stein,C.H.,Abraham,K.M.,Bonar,E.E.,Leith,J.E.,Kraus,S.W.,Hamill,A.C.,et al.(2011).Family ties in toughtimes:How young adults and their parents view the U.S.economic crisis.JournalofFamilyPsychology,25,449-454,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doi:10.1037/a0023697.

Taylor,K.M.,& Betz,N.E.(1983).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2,63-81.

Abstract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s’ economic confidence and their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606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with the Economic Confidence Scale,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 and Dispositional Optimism Scale.Results indicate that:(1)College students’ economic confidenc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and dispositional optimism.Specifically,the high-confidence participants had much stronger self-efficacy o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than their low-confidence counterparts.(2)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s of gender,grade,age,subject and location of family,dispositional optimism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college students’ economic confidence and their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in which low dispositional optimism predic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high dispositional optimism predictednon-significant association.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low dispositional optimism,their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ic confidence.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dispositional optimism,their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ith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ic confi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Confidence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Dispositional Optimism

XIE Xiao-dong1YU Cheng-fu2ZHANG Wei3

(1.School of Computer,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3.School of Psychology/The Centre for Studies of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college students,economic confidence,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dispositional optimis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998)。

B844

A

1006-6020(2016)-01-0088-09

**通信作者:张卫,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hangwei@scnu.edu.cn。

猜你喜欢

气质信心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