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梁湖水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浅析

2016-08-30朱晓良蒋如东郑建中荣晓燕

治淮 2016年1期
关键词:绿藻种数蓝藻

朱晓良 蒋如东 郑建中 荣晓燕



梅梁湖水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浅析

朱晓良蒋如东郑建中荣晓燕

梅梁湖位于太湖北部,面积132km2,平均水深2.0m,地处无锡市郊,东北与五里湖相连,西隔马山与竺山湖相邻,南为太湖湖体,梅梁湖内有梁溪河、直湖港等人湖河道,是无锡市的主要水源地。由于受周边入湖河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使梅梁湖水体富营养化。

一、材料与方法

1.监测点位及取样频率

按照湖泊调查规范,在太湖梅梁湖布设了5个采样站位,2013年4~9月,对梅梁湖进行了6次采样,每月一次。

2.浮游植物采集及计数方法

用1L有机玻璃采水器在水深0.5m处采集水样1L,现场加入15ml鲁哥试剂并摇匀,带回实验室静置沉淀48h后浓缩并定容至适当体积后供镜检,浮游植物的计数用血球计数板法,血球计数板上有两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均有9个大格,中央大格用双线分成25个中格,每个中格里有16个小格;位于正中间的大格即为微藻细胞计数区,对大格中五个标示的中格进行计数,连续两次计数结果相差应在15%以内,否则重新计数,直到满足要求。最后换算成每升水样中藻类的细胞数,即为细胞数量(cells/L)。

3.数据分析

根据浮游植物的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X,Jaccard),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Shannon-Wiener index),Pielou均匀度指数(J,Pielou),优势度指数(Y,Mcnaughton)对各监测点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评价,上述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为相似性指数;H为多样性指数;J为均匀度指数;Ni为站位中第i种的个数;N为站位中浮游植物总个数;fi为i种在各站位中出现的频率;S为站位中浮游植物总种数;a为站位A中出现的浮游植物种类数;b为站位B中出现的浮游植物种类数;c为站位A和站位B中共同出现的浮游植物种类数。

二、结果与分析

1.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

(1)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2013年4~9月通过对梅梁湖水域进行6次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68属142种(包括变种)。各门藻类种属数依次为绿藻门(Chlorophyta)24属5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0.8%;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9属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3.9%;蓝藻门(Cyanophyta)8属2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4.1%;裸藻门(Euglenophyta)6属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1.3%;隐藻门(Cryptophyta)3属5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5%;黄藻门(Xanthophyta)3属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1%;金藻门(Charophyta)3属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1%;甲藻门(Pyrrophyta)2属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1%。绿藻不仅种类多且许多种都经常出现,绿藻、硅藻、蓝藻和裸藻是构成水体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四门藻类种数相加占藻类总种数的90.1%,可见四者的优势非常明显,绿藻为优势种。

梅梁湖各月之间的浮游植物总种数变化较大。各月总种数在19~66种之间,其中5月份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最少,为19种;4月份和7月份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最多,均为66种。4月份和7月份浮游植物种类数出现极值,且4~6月、7~9月种类数逐渐减少,总种数的月间变化趋势与绿藻的月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种类组成上看,除9月份硅藻种类数最多外,其余各月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种类数最多,各次的绿藻种数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百分比变化在26.3%~43.9%之间,见表1。

(2)浮游植物的数量

2013年4~9月梅梁湖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2350×104~23250× 104cells/L之间,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6月。2003年4~9月梅梁湾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规律表现为:从4月份起,随着温度的升高,浮游植物的数量逐渐上升,到6月份,温度达到25℃左右时,数量达到最大值,为23250×104cells/L,温度继续上升,浮游植物的数量开始下降,到8月份,温度达到最大,浮游植物的数量降到最低,为2350×104cells/L,随着温度的下降,浮游植物的数量又逐渐上升。从浮游植物数量组成上看,2013年4~9月均以蓝藻数量最多,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百分比变化在41.7%~82.5%,蓝藻细胞密度与总藻细胞密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见表2和图1。

表1 2013年梅梁湖各月藻类种数及构成比例表(单位:%)

表2 2013年梅梁湖各月水质及浮游植物数量表(单位:万个/L)

表3 2013年梅梁湖各月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表

图1 蓝藻生长与水温的关系图(2013年4~9月)

2.相似性

从相似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13年4~9月梅梁湖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08~0.47之间,4、6两月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大,6、8两月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小,说明4、6两月的生境差异小,而6、8两月的生境差异大,各月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0.5以下,见表3。

3.优势种、多样性和均匀度

以优势度指数Y>0.02定位优势种,则2013年4~9月6次采样共发现优势种4门8种(表4)。优势种分别为硅藻门的小环藻、具星小环藻、菱形肋缝藻,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惠氏微囊藻,小形色球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黄藻门的短圆柱单肠藻,其中以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惠氏微囊藻,小形色球藻为主要优势种,见表4。

2013年4~9月梅梁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2.79~4.15之间,平均为3.53,说明群落结构较复杂,其中4月最高,5月最低,变化趋势不明显。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在0.61~0.77之间,平均为0.68,9月最低,8月最高,各月均匀度指数均大于0.5,说明2013年4~9月梅梁湖浮游植物均匀度较好,见表5。

表4 2013年梅梁湖各月浮游植物优势种及优势度表

表5 2013年梅梁湖各月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

三、结论

(1)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不同,因此环境因素的变化会造成藻类植物的种类月密度发生变化,通过2013年4~9月对梅梁湖水域的调查,共发现藻类植物8门67属142种(包括变种),藻密度在2350×104~23250× 104cells/L之间。

(2)从种类数、种类组成和细胞密度来看,梅梁湖藻类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梅梁湖藻类群落结构以绿藻—硅藻型为主,蓝藻、裸藻次之,间有黄藻—隐藻型群落,绿藻在各月出现种类最多,蓝藻在各月出现种类较少,但密度较大,说明蓝藻为梅梁湖水体中主要优势种。

(3)2013年4~9月梅梁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2.79~4.15之间,平均为3.53,说明这段时间梅梁湖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梅梁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在0.61~0.77之间,说明这段时间梅梁湖水环境状况为轻度污染。

(4)这次调查发现4~9月间,梅梁湖中蓝藻的生长和温度的升高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水温在25℃左右时,蓝藻生长达到极值,说明水温25℃左右时,已经达到蓝藻爆发的条件,但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又抑制了蓝藻的生长。太湖夏季盛行东南风,在风的作用下,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湖在夏季任何月份都有可能形成蓝藻大面积聚积■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214031)

猜你喜欢

绿藻种数蓝藻
从当前汉字使用情况调查看《现代汉语常用字表》①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用药整合管理干预效果研究
针对八月高温蓝藻爆发的有效处理方案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以成长为主题解读《窗灯》
可怕的蓝藻
绝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