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6-08-29朱超慧
朱超慧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全纳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朱超慧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全纳教育又被称为随班就读。它的发展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全纳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旨在找到更适合中国发展全纳教育的方式,让更多弱势儿童参与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全纳教育;影响因素;发展
从全球范围的角度来看,特殊教育经历了隔离式特殊教育体制(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教育班)、回归主流(瀑布式教育服务体系)、全纳教育等不同理论与实践模式的转变。[1]本文通过文献阅读,认为影响全纳教育实施的因素主要为对待全纳教育的态度、支持度、教学策略及教师发展四部分。
一、态度研究
(一)教师态度。
陈云英等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随班就读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认为普通学校无法、不能很好的教育弱智儿童,对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有所质疑等。[2]
彭霞光在《培智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中写到,整体上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够理解或偏见。[3]教师是否参加培训、是否接受过良好教育等都是影响教师态度的重要因素。[4]
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总体上是正向与积极的,但这种正向与积极的态度尚处于形成过程的初级阶段。大部分教师对特殊学生教学更多的选用容易方便的教学策略,很少用费时又有专门技巧的教学策略。[5]而一篇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的文章表明,部分师范生对随班就读缺乏深入认识,态度也更倾向于消极,但他们乐意学习,以便更好的教育特殊儿童。[6]
总体上来说,普通教师和特教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存在差异,但整体上都经历了反对、赞同、支持的发展过程。
(二)家长态度。
家长的态度是影响残疾儿童参与全纳体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一文显示,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态度积极程度明显高于后者。显然有相当一部分正常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有拒绝、隔离、排斥等消极态度倾向,特别是对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反对声尤其大。[7]《论随班就读的家长支持》一文指出,家长的支持是随班就读发展的强大动力,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互动是随班就读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础条件。[8]
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参与全纳体育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发展全纳教育需要首先通过家长认可。
二、支持研究
(一)同伴支持。
一些学者对随班就读的同伴支持度进行研究。吴支奎对普通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儿童的接纳态度显示,大部分小学生对弱智生持排斥等消极态度。[9]Simpson和Myles调查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对于让他们的孩子到主流教室学习的态度时,发现在有额外资源支持的情况下,76%的家长表示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普通学校中去;而在没有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只有25%的家长愿意接受全纳教育。[1]
总体来看,同伴群体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同学的态度不够乐观。
(二)社会支持。
朱佳妮等在对上海市青浦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学校行政、教师以及同伴所提供的社会支持仍旧非常有限,还有待进一步加强。[10]
三、教学策略研究
华国栋等人从随班就读的教学理念、策略、方法的角度,提出实施差异教学,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有效途径。[11]李泽慧等也认为,差异教学适应了特殊教育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要求。同时,随班就读教师获取校内外资源、主动运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能力,也是随班就读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之一。[12]
因此,随班就读的课程关键在于实施差异性教学,能更好地促进融合教育。
四、教师发展研究
李泽慧在《近二十年我国随班就读教师培养研究回顾与反思》一文中,总结出我国随班就读教师缺乏之前特殊教育培养与职后特殊教育培训,自身特殊教育水平不高等现状;提出我国目前对随班就读教师的态度、素质与能力与教师的培养问题研究较为集中。教师的态度、数量及素质能力都决定随班就读质量的高低。[14]郝传萍等对北京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师缺乏随班就读教学经验,对随班就读学生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培训交流等。[15]
综上,提高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Cook, BryanG, Cameron, David L, Tankersley, Melody.Inclusive teachers.attitudinal ratings of thei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07,40(4):230-238.
[2]陈云英,陈海平,彭霞光.教师对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J].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2).
[3]彭霞光. 培智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4).
[4]彭霞光.盲校盲聋哑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1999,(2).
[5]曾雅茹.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教学策略与所需支持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
[6]万莉莉.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1).
[7]刘泽文,牛玉柏. 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
[8]申仁洪. 论随班就读的家长支持[J].中国特殊教育.2006,(2).
[9]吴支奎.关于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3, 2: 16 -22.
[10]朱佳妮,姚莉萍,陈超翰.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学校范围内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5).
[11]华国栋,李泽慧.实施差异教学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
[12]李泽慧,周珉.对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1).
[14]李泽慧. 近二十年我国随班就读教师培养研究回顾与反思[J].中国特殊教育.2010,(6).
[15]郝传萍,卢雁,王洪云.北京市随班就读体育教师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7).
G760
A
1671-864X(2016)08-0147-01
朱超慧(199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单位:上海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休闲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