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与语文主题教学的关系
2016-08-26陈钰艳
陈钰艳
内容摘要:生命化教育与主题教学,都是立足于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意义,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培养受教育者的个体精神,理想,人格的健康生长与形成,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
主题教学存在关系
生命化教育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而主题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互相协调和整体发展;是知识体系的内在和多重整合,联系。
一.生命化教育
1.生命化教育
1993年5月,张文质受《教育评论》之托,对黄克剑先生做了一次以“教育的价值向度与终极使命”为题的访谈。黄克剑先生提出“教育是对人的成全”的话题。8年后,张文质对黄克剑先生作了一次以“回归生命教育”为题的专访。这一次访谈奠定了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基石。2001年,张文质在此次访谈的基础上,梳理出“生命化教育“的精神内涵:其一,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其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是培育“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其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对人个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其四,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其五,生命化教育是范本教育。
2.发展现状
冯建军在《生命化教育》一书中,将生命化教育分纳在六个方面,主要是,生命化德育、生命化学校生活、生命化课程、生命化课堂、生命化班级管理与生命化教师。把生命化的容括更广泛的涉及到教育的多个方面。同时,黄瑞夷老师在他的《粘连作文》与《作文教学的趣味去境界》两本书中,就以实际的教育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化教育实践。现在,更多的一线教育者,研究学者等都加入到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实践中。
二.主题教学
1.主题教学
窦老师将主题教学定义为是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语文知识;其二,是文化底蕴,人文情怀;其三,是学生个体理想与精神成长,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之问的碰撞,在强调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2.主题教学的具体践行
窦桂梅老师提出的“主题教学”在她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扩大学生的篇章阅读量上,本着“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指导,六年里,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除此之外,窦老师还积极的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课堂上,窦老师鼓励,帮助每位学生找到“好孩子”的感觉,鼓励他们思考,“尊重老师,超越老师”。
三.生命化教育与主题教学的存在关系研究
1.同的精神追求
生命化教育理论的前提和依据是“回到中国的语境,回到教育的立场,回到具体的学校,回到具体的个人。”生命化就是生命的在场,要求个人的所言所行都必是具体的生命活动;而范本教育是要求受教育者直面生活,直面经典,用最直接的方式和最情愿的方式去体会生活,去阅读书籍;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是教育价值的最终皈依。
主题教学强调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教学生在书本中感悟语文,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感悟语言,感悟生命。是从生命的层次,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体经验,唤醒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入境”,感受文本内涵——“典范方位范”。
2.共同的价值目标
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的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且富有个性的人为最终目的。生命化教育以成全所有生命为价值导向,使教育沭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下。
主题教学则是首先通过整合人和自然,社会的关系,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然后积累人和母语文化的密切关系,形成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最后,用自省的方式使自我得以确立,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发展自我。
3.共同的生命化教育场域
生命化教育场域,就是生命在场的意思,举个例子,有人写了一本书《沉默是金》,然后通过大肆的宣传,鼓噪弄得人尽皆知。这就是生命不在场的现象,你的书是宣扬“沉默”的,可是你却在热热闹闹的宣传与发出声音,行为和语言不在同一个场域,对于生命却是一种极大的漠视。生命化教育与主题教学,在立论之处,都是为了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尊重和提升。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生命意识无人关注,成为了一个个等待“复制粘贴”的模本。是我们的悲哀,是我们的无奈,所以才更加需要像生命化教育、主题教学这些唤醒我们去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实践来引导教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