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 活化课堂

2016-08-26叶名庚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年21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课堂教学

叶名庚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当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仍主要以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呈现,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普遍对美术课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对美的深层感悟与追求。那么,如何活化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9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的兴奋,自然会保证其对学习的有效感知。

笔者结合近些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中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

一、游戏导入,故事穿插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必须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使他们注意力持久、稳定。

在讲述《关注你我他》一课时,针对本课教学目标,笔者选择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每位同学课前准备一面小镜子(在进行自画像练习环节时用),在练习过程中,挑选几位学生上黑板演示,以线描的形式为自己勾勒画像,再由其他同学去猜他们画的分别是谁。这样寓教于乐,既营造了课堂气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欣赏课教学中,由于艺术鉴赏能力欠缺,美术常识缺乏,学生往往是被动参与,很难真正融入课堂。此时,教师如果选取寓意深刻、幽默轻松的故事,亦或是画家生平、趣闻故事等,适时穿插,就能很容易地解决此困扰!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之际,突发割耳事件,事后创作了著名的割耳《自画像》。学生欣赏时,教师可以作些简要的故事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画家不平凡的人生,以及画家对艺术的那份执着。

二、亲近自然,联系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新课标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学科中的术语较多,学生在理解接受上会存在众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能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述,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如:讲述《奇妙的墙》一课时,学生对立体构成、累积构造的理解可能只会停留在表层上,教师的简单说教、讲解远不足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累积的乐趣,这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多看,多寻找生活中的“墙”,多动手。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化艺术会易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感知。因为对于学生而言:生活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才是最直观的。

三、重视评价,享受愉悦

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足以引发或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提出了全新的综合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形成性、过程性的评价,努力尝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适当地予以评价和激励,这样才易于学生潜能的挖掘,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愉悦和积极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对于学生活动中的亮点,要多几句“真棒”“very good”“你的见解很独特”……要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当学生真正体验到你的肯定时,自然而然会迎合教学,也利于有效课堂的进一步生成。

四、强化整合,拓宽视野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广泛学习的理念。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及融合,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就是要打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的界限,合理整合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思品、历史、地理、音乐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理解美术语言,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

笔者在执教《北京故宫》一课时,就特别注重运用学科渗透及整合,尝试将故宫为主题的美术、历史、地理知识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就其历史、发展等作综合探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特殊风格的认知,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智慧及技艺的认同。

五、关注预习,主动参与

美术学科的课前预习是相当重要也是必要的。课前没有丝毫的、针对性的准备及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无条件”地服从与被灌输。长期下来,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急剧下降;而坚持预习,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与对话,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这才有利于我们美术教学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我们逐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在布置《一目了然》一课预习任务时,就要求学生:1. 观察生活中的各类标识(衣食住行),并初步感悟这些标识的不同应用,不同功能;2. 观察并搜集校园内的相关标识,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3. 结合学校的某一活动主题(如体育节、读书节等)做大胆的设想及创意尝试。

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关注到标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设想、创意尝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图形符号的艺术美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发现。当然,只有灵活、合理地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完全被激发,我们的美术课堂才能真正被“活化”。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段 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3] 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