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品德渗透
2016-08-26许亮
许亮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及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民族的良好品德,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将借鉴专家的一些理论研究,有效地结合笔者几年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对新时期历史教学应注重品德教育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品德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35
一、强化历史德育的可行性
各种历史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不乏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典例,这些具体内容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为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实施历史德育提供了客观条件。
1. 历史事件的德育内涵: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社会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凝聚着古今中外人类道德品质在各方面的反映。无论是人民革命斗争,还是科技成就的诞生,其过程中都体现出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揭示出人类社会积极进取的价值内涵。
2. 历史人物的德育内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时势造英雄。历史人物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因此便相应地展现了社会环境中道德规范的一隅。充分利用其特性,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牛顿的思考探索,方志敏的清贫坚韧,周恩来的雄才大略,以及由历史人物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格言等内容,均能对青少年产生长期的道德指引作用,而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更具有榜样的示范力量。
3. 历史文化的德育内涵: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都需借助于相应的时间显示和空间方位,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如五四运动、北京天安门广场,还有人文观念、思想进化等,其蕴含的德育价值,是值得进一步发掘的。
二、凸显历史德育的多样性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德育的发展,“德育成了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利器”历史德育要取得实效,应当寓德于史,不断寻求其新的契合点。
1. 道德归类法:将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不同道德修养,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予以归类,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加深印象,形成初步的道德观。“
2. 参观访问法:结合春、秋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乡土历史教育功能,在已有的历史教育资源中追寻历史德育的线索,寓教于乐,巩固德育效果。
3. 影视再现法:作为综合性艺术和现代传媒组成部分的电影电视,能生动地再现历史的原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或直接通过人物和事例折射其道德光泽,或间接将融合于内容的道德文明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此,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要好”。通过观摩和评论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能对学生的成长起熏陶作用。
4. 角色体现法:通过主题班队会或其他形式,模仿正面历史人物不同方面的道德品质。它适合了青少年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心理特征,久而久之,会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材内容的不同,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诸因素实现的。
1. 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林祥谦英勇就义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 教学方法的再现。不同类型的素材,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直观教学,即通过教具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阔历史场面再现出来,因而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多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将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多么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肯定会油然而起!所以使用直观教具可以演示历史最壮观的场面,可以表现英雄人物的业绩,可以表现优良传统。所以,教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教材。一件教具的使用,往往就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3. 教师情感的熏陶。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等。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文中的黄海海战时,教师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250多人壮烈牺牲。就在即将沉没的当儿,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救他,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这时他所养的名叫“太阳犬”的爱犬到面前,叨住他的臂膊,不使下沉。邓世昌毅然用手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祖国的黄海波涛之中。就这样,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了深受感动,不禁泪下。师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帝的侵略,进而产生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决心。
四、历史学科课外教学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进行如下活动:
1. 开展“学史一得”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几年来在省市历史教研会的组织发动下,活动开展得很广泛,受到师生的好评。
2. 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下转第39页)(上接第35页)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历史学习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几年来,我们历史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绘制了一百余张历史人物画像,制作了几十件模型教具,有些教具还在省市的评比中获奖。
总之,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人们可以用历史借鉴现实,也可以用现实反思历史。育人德为先,历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以德育作为出发点,教育我们的孩子都有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田村中学 3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