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富贵:黄土地里走出的劳动英雄

2016-08-25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8期
关键词:望海互助组黄土地

□ 刘 芳

支援四方

张富贵:黄土地里走出的劳动英雄

□ 刘 芳

1950年9月,他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大会。在欢迎宴会上,当他代表山东省的劳动模范向毛主席敬酒的时候,几天来背熟的几句话,竟忘得一干二净,激动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毛主席亲切地站起来,同他碰杯,并连声说:“谢谢!谢谢!”

20世纪40年代初,张富贵在村减租减息会上带头发言,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工待遇。

他不善言辞,却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几十年的苦干、实干践行着“国家需要、党的号召,就是我生产的方向”的崇高使命。他不愧是共和国农业战线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他就是黄土地走出的劳动英雄——全国劳动模范张富贵。

拥军模范

1913年8月15日,张富贵出生在文登高村望海隋家村(现金岭村)一个贫苦雇工家庭。出生后不久,母亲去世,父亲流落他乡,年幼的张富贵只能过继给寡妇伯母讨饭为生。从13岁开始,张富贵就给地主当长工,饱受饥寒交迫的辛酸和欺凌。23岁那年,因还不起高利贷,地主强行押走了他伯母没日没夜纺线织布买来的2亩薄地,此后全家过着吃野菜、树叶,沿街乞讨的生活。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张富贵受尽了封建势力的压迫,这段苦难经历也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37年12月,天福山武装起义爆发。在党的号召下,张富贵在隔年加入了望海隋家村游击队,并任游击队长。1940年秋,望海隋家村解放,土地斗争运动随之展开,张富贵毅然地站了出来,带头发言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并增加雇工的待遇,彻底向剥削、欺压他的东家宣战,讨回公道。第一次,张富贵做了土地的主人;第一次,他的人生中感受到了扬眉吐气。

为报答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恩情,张富贵一心一意地扑在了拥军优属工作上,每天天不亮,他便到烈、军、工属家挑水、垫猪栏,无活不干。每当下了透犁雨,他先给烈、军、工属家锄地。张富贵的拥军组一天天扩大,后来发展到40多人。他们给本村烈、军、工属干完活,就到那些拥军工作落后的村庄去拥军,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1942年,张富贵成为区、县拥军模范。

张富贵常说:“昆嵛山高,没有党的恩情高;黄海水深,没有党的恩情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张富贵。我要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1944年10月10日,怀着一颗对党赤诚之心的张富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劳动英雄

1943年,张富贵积极响应党“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以原有拥军组为基础,成立第一个互助组。在办组过程中,张富贵创造了母组带子组稳固发展的新模式,受到胶东区党委的肯定与推广,有力地推动全胶东的互助合作运动。经过3年的努力,不仅本村95%的农户组织起来,他还跑遍文登、荣成、威海、昆嵛四县30个村,指导组织102个互助组。

为了搞好互助组,张富贵到本村和邻县村庄,帮助群众打井抗旱,两年来共计打井170多眼,摆脱了等雨靠天生产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互助组粮食大丰收。1945年春,张富贵被推选为胶东第一劳动英雄。胶东行署奖励他绣有“劳动英雄”四个大字的茧绸上衣一件、锦旗一面和一头大黄牛,后来大黄牛被张富贵捐赠给全村互助组使用。

在张富贵的带领下,贫穷的望海隋家村变富了,经政府批准,1947年改名为富贵村。同年,张富贵当选为富贵村党支部书记。1956年元旦,张富贵打破了村界,将两个乡8个村18处初级社1617户联合成立一处“明星”高级农业社,后于1958年成立明星人民公社。

担任明星人民公社社长的张富贵,充分发挥“带头、骨干、桥梁”的作用,制定农业生产指标,改革耕作制度,改良生产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兴修水利,粮食连年增收,实现了公社生产力大解放、人民精神大变样的新局面。当时,《大众日报》《莱阳大众》《胶东日报》《华东画报》等报刊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明星社的先进事迹,而张富贵本人也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受到国务院表彰和毛主席等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接见。

1967年,张富贵带头破旧立新,不以自己的名字命村名,把富贵村改称东方红村。张富贵一生都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文革”期间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坚持种田干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富贵认真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实现了山村面貌大变样。

支援四方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张富贵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上。由于大批青壮年参军支前,劳动力少了将近一半,700多亩土地,耕种都有困难。张富贵把全村的妇女、儿童都组织起来,参加生产互助,农忙季节实行大分工,充分挖掘了村民潜力,实现了支前、生产两不误。

张富贵常说:“国家的困难就是咱的困难,支援灾区是咱的责任。”1951年秋,他第一个响应国家号召,将增产的3000斤粮食捐献给国家,支援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期间,张富贵还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在朝鲜战场,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哨所到坑道,从这个阵地到那个阵地,把一袋袋慰问品送到最可爱的人手中。

1959年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张富贵所在的大队尽管也不富裕,但他还时刻想着受灾严重地区的人民。1961年秋,张富贵和全公社各大队的干部商量,多筹粮食支援灾区。这一年,全公社超额完成了500万斤粮食的征购任务,最后实际征购了637万斤。张富贵还从自家做起,带头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粮食,装在支援灾区的干菜叶中运往灾区。

1962年夏天,广饶县油郭大队连续遭受自然灾害,急需一部分地瓜苗,张富贵知道后立即组织本大队干部群众凑地瓜苗,还骑上自行车找邻近几个村的干部群众帮忙想办法。当晚10点钟,80万棵又肥又壮的地瓜苗子就装上了汽车,前前后后用了不到8个小时。

在那段评工记分的岁月里,张富贵带领一家人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挣的工分最多,是全村最拔尖的户,收入也数一数二,但是张富贵从来不贪图个人名利,他把省下来的钱和粮食全都用来帮助别人。“不管谁有了困难,都应该互相帮助,大家都过上富裕日子,才更能显示出社会主义好!”这是张富贵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生身体力行、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最好写照。

1951年,张富贵同志将增产的3000斤粮食捐献给国家。

从黄土地一名普通的庄稼汉到闻名全国的农业劳动模范,张富贵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他曾先后当选过县、胶东区、省、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中共中央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历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5年4月,年事已高的张富贵主动申请辞去各级领导职务,在文登老家继续关注农业生产。1994年6月3日,长期积劳成疾的张富贵逝世,他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活到老,学到老,为党的事业干到老”的庄严承诺。

猜你喜欢

望海互助组黄土地
柳青的创业史
《黄土地》画报
“种”菌
不忘黄土地
祖孙“互助组”创业温暖人生路
美丽的孔雀
从黄土地走来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青蛙》
国际小母牛项目实施中农业综合服务探讨